本文目录:

三维体元磁性体磁场的磁荷面积分公式

1、在磁荷面积分公式中,对于均匀磁化的磁性体,磁荷分布于磁性体的表面,其表面上 某点的磁荷密度σ等于磁化强度在该点外法线方向上的投影,即σ=|J|cosθ,其中θ为J 和磁荷面外法线之间的夹角。J的方向向量可根据高精度磁测成果报告求得当年的平均地磁倾角和地磁偏角经计算 而获得。

2、利用磁荷面积分公 式分别求取Za、Hax、Hay,其 中Za、Hax、Hay为某点磁场强 度在Z、X、Y轴三个方向的 分量。(6) 利用△T=ZasinI+ Hax cos I cos A′+Haycos I sin A′ 求取某点总磁场强度。其中I 为地磁倾角,A′为X轴与磁 北的夹角,X轴指向北方向。

3、式中:G为引力常数(在CGS单位制中:G=67×10-8cm3/(g · s2);在SI单位制中:G=67×10-11m3/(kg·s2);σ是物体Q的剩余密度;dV是物体Q内的体积元;R是体积元dV到P点的距离;Q是整个地质体区域,积分是对地质体进行的。

磁荷面密度是什么

1、物体磁化愈强,磁极的磁荷面密度就愈大。表示物体磁化强弱的物理量,称为物体的磁化强度,用符号M表示。图6-3 用多个单元磁铁(磁偶极子)表示的均匀磁化体 勘探重力学与地磁学 式中:V为磁化体的体积;m为平面电流环所定义的磁矩,即 m=IS (6-4)式中:I为电流;S为电流环所包围的面积。

2、磁荷面密度定义是物体磁化愈强,磁极的磁荷面密度就愈大。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表示物体磁化强弱的物理量,称为物体的磁化强度,用符号M表示。

3、磁棒具有N,S两极,在两极表面上分别汇集了±Qm的磁荷。物体磁化愈强,磁极的磁荷面密度就愈大,表示物体磁化强弱的物理量,称为物体的磁化强度,用符号M 表示:勘探地球物理教程 式中:V为磁化体的体积;m为平面电流环所定义的磁矩,即 勘探地球物理教程 其中:I为电流;S为电流环所包围的面积。

4、由于顺层磁化,有效磁化倾角i与板的倾角α相等,因此磁荷面密度σm=μ0MSsini=μ0MSsinα,于是(8-12)式亦可写为 勘探重力学与地磁学 从图8-9可见,单极线Za异常呈对称分布,无论从磁场表达式还是从异常形态看,薄板的Za磁场与水平圆柱体的重力异常类似。

5、磁体单位面积的磁荷量称为面磁荷密度(σ)(指在磁荷分布均匀情况下)。设一圆柱高2L,顶、底面积为S,两端分别均匀分布磁荷量-Qm,+Qm,其磁化强度M=m/V= ,则:M=Qm/S=σ。此式表明,垂直柱体顶底面的磁化强度M与σ是相等的。

磁荷面密度定义

磁荷面密度定义是物体磁化愈强,磁极的磁荷面密度就愈大。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表示物体磁化强弱的物理量,称为物体的磁化强度,用符号M表示。

物体磁化愈强,磁极的磁荷面密度就愈大。表示物体磁化强弱的物理量,称为物体的磁化强度,用符号M表示。图6-3 用多个单元磁铁(磁偶极子)表示的均匀磁化体 勘探重力学与地磁学 式中:V为磁化体的体积;m为平面电流环所定义的磁矩,即 m=IS (6-4)式中:I为电流;S为电流环所包围的面积。

磁棒具有N,S两极,在两极表面上分别汇集了±Qm的磁荷。物体磁化愈强,磁极的磁荷面密度就愈大,表示物体磁化强弱的物理量,称为物体的磁化强度,用符号M 表示:勘探地球物理教程 式中:V为磁化体的体积;m为平面电流环所定义的磁矩,即 勘探地球物理教程 其中:I为电流;S为电流环所包围的面积。

由于顺层磁化,有效磁化倾角i与板的倾角α相等,因此磁荷面密度σm=μ0MSsini=μ0MSsinα,于是(8-12)式亦可写为 勘探重力学与地磁学 从图8-9可见,单极线Za异常呈对称分布,无论从磁场表达式还是从异常形态看,薄板的Za磁场与水平圆柱体的重力异常类似。

在磁荷面积分公式中,对于均匀磁化的磁性体,磁荷分布于磁性体的表面,其表面上 某点的磁荷密度σ等于磁化强度在该点外法线方向上的投影,即σ=|J|cosθ,其中θ为J 和磁荷面外法线之间的夹角。J的方向向量可根据高精度磁测成果报告求得当年的平均地磁倾角和地磁偏角经计算 而获得。

由于顺层磁化,有效磁化倾角i与板的倾角α相等,因此磁荷面密度σm=μ0MS·sini= μ0MS·sinα,于是式(3-32)亦可写为 勘探地球物理教程 从图3-24可见,单极线Za异常呈对称分布,无论从磁场表达式还是从异常形态看,薄板的Za磁场与水平圆柱体的重力异常类似。

磁荷密度的定义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