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行星的问题

1、水星的轨道偏离正圆程度很大,近日点距太阳仅四千六百万千米,远日点却有7千万千米,在轨道的近日点它以十分缓慢的速度按岁差围绕太阳向前运行(岁差:地轴进动引起春分点向西缓慢运行,速度每年0.2,约25800年运行一周,使回归年比恒星年短的现象。分日岁差和行星岁差两种,后者是由行星引力产生的黄道面变动引起的。

2、第2题答案不好选。这道题本身有问题。关于A,水星在太阳系八大行星中距离太阳最近,质量也最小。是对的。关于B,八大行星中,金星的自转周期最长,海王星的公转周期最长,该选项错误。关于C,八大行星中,木星的体积就是最大的,质量也是最大的。是对的。

3、其中距日远近和轨道情况对于生命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但是距日远近不是外部环境的内容,所以B正确。小题3:图示表明了八大行星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和所处的轨道及轨道形状,其中距日远近和轨道情况对于生命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但是距日远近是地球自身的位置优势,所以B正确。

4、小题2:八大行星按其质量、大小、化学组成等结构特征分三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

中子星,磁星和脉冲星磁场强度是多少,它们谁的磁场更强大

1、应该是磁星的磁场强度最大。先看它们各自的定义。中子星:中子星是恒星演化到末期,经由重力崩溃发生超新星爆发之后,可能成为的少数终点之一。简而言之,即质量没有达到可以形成黑洞的恒星在寿命终结时塌缩形成的一种介于白矮星和黑洞之间的星体,其密度可达1亿吨-10亿吨。

2、综上所述,磁星的磁场强度通常是最大的。脉冲星和磁星实际上都是中子星的一种,只是脉冲星具有高速自转的特征,而磁星则具有异常强大的磁场。

3、脉冲星:脉冲星是快速自转的中子星,它们的磁场强度非常强大。这些星体表面的强磁场产生强烈的电磁辐射,以脉冲的形式辐射出去。脉冲星的磁场强度通常在10^12至10^15高斯之间,但个别脉冲星的磁场可能更强。 磁星:磁星是一种具有非常强磁场的中子星。它们的磁场强度可以高达10^15高斯,甚至更强。

4、脉冲星并不是比超新星遗留下来的最奇特的物质,当质量比太阳大30倍左右的恒星发生超新星爆炸时,就会产生一种被称为的中子星。磁星比脉冲星更为神秘,它能产生强大的磁场。在一些极端的情况下,磁场强度能达到10到15亿特斯拉,是地球磁场的100万亿倍。

5、磁星同样是中子星的一种,但它们以拥有极其强大的磁场而著称。磁星的生命周期相对较短,通常只有几万年。它们的磁场强度通常高达几千亿特斯拉,远超脉冲星。总结脉冲星和磁星的主要区别,我们可以列出以下几点: 脉冲星能够周期性地发射脉冲信号,而磁星则不会展现出这种特性。

6、甚至更长),磁场极强的中子星,其磁场强度通常高达几千亿特斯拉。所以,简而言之,脉冲星和磁星的区别是:(1)脉冲星可以周期性的发出脉冲信号,而磁星不能。(2)磁星的磁场强度要远远强于脉冲星(通常为几百倍到几万倍)。(3)磁星的寿命比脉冲星短。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高一物理题求解

1、火车高速转弯外轨受损:说明,重力和支持力的合力,不足以提供向心力。要靠外轨提供一个向内的压力,来补充向心力,所以外轨道受损。F=mV*V/R可知,减小向心力的方法为:1减少速度V 2增多半径R 3增大高度差 答案:B ,D D向心力是和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平面在一个平面上的。

2、基本思路是:水流量处处相等,否则就会出现水的聚集或断流现象。也就是说,在相等的时间内,水在水龙头出口处流出多少水,就会在接水盆处得到多少水。

3、F2=mg*tan60度=2*10*根号3=364牛顿 F3=mg/sin30度=2*10/0.5=40牛顿 (1)在桌面上的物体受到重力、支持力(竖直向上)、绳子拉力(水平向右,大小等于F2)、静摩擦力f(水平向左)。

4、解析:因为铁箱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故 最大静摩擦力f=μG=50N×0.4=20N (1)因为推力F=10N 小于最大静摩擦力f 所以箱子处于静止状态,所受摩擦力为静摩擦力且摩擦力f=推力F=10N,所以摩擦力为10N。

5、需要根据传送带方向分情况讨论。(一)、传送带是顺时针方向。物体受力分析,竖直向下的重力G=mg=5N,垂直斜面向上的支持力F=mgcosθ=4N,f=μmgcosθ=2N。所受合力为沿斜面向下的F合=Gsinθ-f=5*0.6-2=1N,加速度a=F合/m=2m/s。

6、最高点水不流出,说明此处重力与水桶对水的压力提供向心力。

有一中子星自转周期为T=1/3s,该中子星的最小密度为何才能使放在星体表面...

1、∴密度=M/V =3π/GT^2时,该星球表面一物体才不会离开该星球。思路:假设在这颗星上有一质量为m的物体,则万有引力=向心力,再通过列方程即可解出。

2、解:考虑中子星赤道处一小块物质,只有当它受到的万有引力大于或等于它随星体一起旋转所需的向心力时,中子星才不会瓦解。

3、由于中子星极小的尺度和极高的密度,使其表面引力非常强,表面脱离速度可达10,000至150,000千米/秒之间。正是由于中子星的引力非常强,所以一是强大的引力把中子星物质紧紧地束缚在一起,即使中子星以百分之几秒的周期在自转,其离心力也无法把中子星撕开。

4、倍太阳质量的恒星大爆炸后,剩下核心质量要大于44倍太阳质量,就会变成一个中子星。而这个中子星由于原子的气球被搓破了,原子核压实了,44倍太阳质量就被压缩成一个很小的球,半径只有约10千米大小,物质密度达到1亿吨/cm^3以上,甚至达到10亿吨/cm^3。

5、影响中子星表面的因素主要有三个: 超高密度压缩:一勺中子星物质重量相当于珠穆朗玛峰,原子被压碎成中子浆态,使表面异常致密。 磁场撕裂效应:中子星磁场强度是地球的万亿倍,可能造成表面等离子体的喷射和裂痕。

可能感兴趣的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