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泄漏应急处理切断火源。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化学防护服。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禁止泄漏物进入受限制的空间(如下水道等),以避免发生爆炸。喷水雾可减少蒸发。
2、就医。灭火方法: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灭火剂: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用水灭火无效。遇大火,消防人员须在有防护掩蔽处操作。
3、侵入途径:吸入、食入,以皮吸收。健康危害:本品对眼睛、皮肤、呼吸道粘膜有刺激作用。当空气中本品达到48mg/m3时,人可嗅到其气味;当105mg/m3时,即可引起鼻刺激,胸部不适,对眼有刺激。
你的命名是错误的,应该是2-甲基-2-戊烯。用溴丙烷消除得到丙烯,水化得到2-丙醇,然后氧化得到丙酮,氢氧化钡催化缩合得到4-甲基-3-戊烯-2-酮,最后用锌汞齐还原得到目标产物。
溴丙烷加碱生成己酮。根据查询相关资料得知,这是初中三年级化学课第5个实操实验,此实验的知识点在于考查学生是否能推出酮的生产来源,在1溴丙烷加碱生成己酮。
丁酰氯+甲基格氏试剂;乙炔在强碱下与1-溴丙烷反应后在酸催化下与水加成...方法很多,看你怎么想了。
第一个原料含3个碳。第二个和第三个原料含2个碳。路线:1-溴丙烷做成格式试剂,同甲醛加成,得到1-丁醇,此物氧化得到1-丁醛,然后同1-溴丙烷做成的格式试剂加成,得到4-辛醇,然后用溴化亚砜取代羟基为溴。
-氯丙烯做成格氏试剂,去进攻丙酮得到2-甲基-4-戊烯-2-醇,后者和氢溴酸加热反应,羟基被溴取代得到4-溴-4-甲基-1-戊烯。
-甲基-3-戊烯-2-酮的分子式是C6H10O,CAS号是141-79-7,国标编号是33588。
使用系统命名法(IUPAC命名法),这个化合物可以被命名为3-甲基-2-丁烯-2-酮。结构式如下:CH3 | CH3C=CH-CO-CH3 | CH2 希望这可以回答你的问题!如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甲基戊烯酮(也称异丙叉丙酮)有两种异构体,其结构为:(A)CH 2 ==C(CH 3 )—CH 2 —CO(CH 3 ),(B)CH 3 —C(CH 3 )==CH—CO(CH 3 )。
-甲基-2-戊酮也就是甲基异丁基甲酮,结构式如下:甲基异丁基甲酮,又名4-甲基-2-戊酮,是一种无色透明液体,能与醇、苯、乙醚等多数有机溶剂混溶,微溶于水,有芳香酮气味。是一种优良的中沸点溶剂及分离剂。
这个化合物画出结构来就能看出,它实际上就是丙酮自身缩合的产物,所以就是怎么来合成丙酮。1-溴丙烷醇钠条件下消除得到丙烯,丙烯水化得到2-丙醇,氧化得到丙酮,再用氢氧化钡催化缩合得到目标产物。
你的命名是错误的,应该是2-甲基-2-戊烯。用溴丙烷消除得到丙烯,水化得到2-丙醇,然后氧化得到丙酮,氢氧化钡催化缩合得到4-甲基-3-戊烯-2-酮,最后用锌汞齐还原得到目标产物。
1、生姜中含有蛋白质、胡萝卜素、多种维生素和多种矿物质。生姜中辛辣和芳香的成分较重,所以吃起来会有辛辣感,能帮助去除风寒。生姜中的姜辣素对胃黏膜和口腔都能产生刺激,刺激消化液分泌,帮助增强食欲。
2、姜的辣味成分为姜辣素,即姜酚(C17H26O4)、姜酮(C11H14O3)和姜烯酚(C17H24O13)。姜酚和姜烯酚为油状液体,姜酮是一种结晶。姜的挥发油成分是姜醇、姜烯、水芹烯、茨烯、姜烯酮、龙脑、柠檬醛、树脂等。
3、姜中有一种物质叫姜黄素(含量很低,但确实存在)。已明确其降低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它的作用。
4、百度百科:化学成分 根茎所含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姜醇(Zingiberol,C15H26O),姜烯(Zingiberene,C15H24),莰烯,水茴香烯,龙脑,枸橼醛及按油精等。
5、有,因为姜主要成分:含有辛辣和芳香成分。辛辣成分为一种芳香性挥发油脂中的姜油酮。其中主要为姜油萜、水茴香、樟脑萜、姜酚、桉叶油精、淀粉、粘液等。
6、大类。其中挥发油姜的挥发油是一种与水不相溶的油状液体,可经水汽蒸馏法获取,其化学成分主要为萜类物质;姜辣素是姜中的辣味成分,是多种物质构成的混合物,为水溶性;二苯基庚烷为非水溶性物质。
-甲基-3-戊烯-2-酮的分子式是C6H10O,CAS号是141-79-7,国标编号是33588。
毒性:属低毒类,有刺激作用。高浓度时,对肺、肝、肾有损害。急性毒性:LD501120mg/kg(大鼠经口);1000mg/kg(兔经皮);LC502500ppm(大鼠吸入)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这个化合物画出结构来就能看出,它实际上就是丙酮自身缩合的产物,所以就是怎么来合成丙酮。1-溴丙烷醇钠条件下消除得到丙烯,丙烯水化得到2-丙醇,氧化得到丙酮,再用氢氧化钡催化缩合得到目标产物。
泄漏应急处理切断火源。戴自给式呼吸器,穿一般消防防护服。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喷水雾能减少蒸发。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性吸附混合吸收,然后运至空旷的地方掩埋、蒸发、或焚烧。
1、ABC,主要考虑碳正离子的稳定性,因为利于SN1历程中最关键的一步就是碳正离子的生成;越是稳定的碳正离子,越容易生成,即次序为叔仲伯甲基。
2、...”还有你说其他材料上面讲极性还有键长,我比较愚钝,不能理解:a键和e键的区别主要就是空间位阻,难道极性和键长可以不受空间位阻影响?现在手头有本高教版、徐寿昌的《有机化学》第二版。也都说是a键稳定。
3、有机物A的结构简式为 。(2)反应物的化学方程式(要注明反应条件)为: 。(3)反应②的类型属 反应,反应④属于 反应。(4)反应③的方程式(反应条件不要写,要配平)为: 。
4、C8H8,从不饱和度上来看很可能是个苯环。而1500、1420(要是有1600的峰就确信无疑了)是苯环骨架振动的特征吸收。苯环上C-H面外弯曲振动在900~700左右,760、710都可以归属为苯环。
5、与H2加成后,生成烷烃,左右两边都变成乙基,中间第三个碳就不是手性碳原子了,也就没有光学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