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机理:乙酰苯胺与氯磺酸反应生成对乙酰氨基苯磺酰氯,乙酰氨基使新引入的取代基几乎全部进入其对位,这是芳香族亲电取代反应的一个典型实例。
其反应机理在在氯磺酸的催化作用下,脂肪酸首先形成酰氯,酰氯脱掉氯化氢形成烯酮式结构,然后与氯气发生加成反应形成a卤代脂肪酰氯,形成的a卤代脂肪酰氯水解,后即可得到a卤代脂肪酸。
氯磺酸与苯反应机理式是:C6H6加ClHSO3。C6H5,SO2Cl加H20。

1、DMF其甲基烃基化,生成N-甲基-甲醇酰胺(HMMF),HMMF部分脱羟甲基分解成甲基甲酰胺(NMF)和甲醛,NMF还可羟基化,然后再分解成甲酰胺 (F),还有少部分DMF以原形从尿中排出。实验表明,NMF毒性强于DMF及HMMF。
2、2,6-二氯-4-三氟甲基苯胺 2,6-二氯-4-三氟甲基苯胺主要合成路线有三条:①对三氟甲基苯胺法。对三氟甲基苯胺在溶剂中直接氯化得到2,6-二氯-4-三氟甲基苯胺。
3、另外,以 N-甲基胺与光气反应得 N-甲基-N-苯基氨基甲酰氯,再与氯气反应得 N-氯甲基-N苯基氨基甲酰氯(简称氯化物)。最后将氯化物与硫脲在碱试剂存下,反应得扑虱灵。
1、加入冰乙酸、乙酸酐或乙酰氯酰化即可,也可让对氨基苯乙酸缩聚(要控制产物,使其分子量不要过大,最好能由2至10个对氨基苯乙酸分子成一个环,否则不容易在解聚)。
2、应需要对间氨基苯甲酸的氨基进行保护。反应是苯环上进行取代,要求官能团还接在氨基的对位。再将氨基上的保护基团去掉。
3、形成氯化氢雾。乙酰氯在常温下就容易水解、醇解和氨解,活性太低,反应需要较长时间,其酰化条件是形成氯化氢雾,是羧酸发生氯化反应的催化剂,可用于羟基和氨基的定量分析。
4、用乙酰氯更好一点,用乙酸的话形成的是羧酸铵盐,需要加热脱水下形成乙酰苯胺。由苯胺经乙酸乙酰化而得。将苯胺和冰醋酸(过量100%)置于带夹套的搪玻璃反应器内,回流6-14h直至无游离苯胺为止。
1、采用化学方法“兴斯堡反应”,苯胺—加入溴水,生成白色沉淀的是苯胺。异丙胺—和亚硝酸钠、盐酸反应,放出气泡的是异丙胺。二乙胺—和亚硝酸钠、盐酸反应,有黄色油状物生成的是二乙胺。
2、二异丙胺可用于农药的除草剂等的化学物质,有毒,有刺激性,溶于水,可稀释,所以有浓度区别。
3、有氨的气味。易挥发。呈强碱性。溶于水、乙醇和大多数有机溶剂。相对密度(d22)0.722。沸点84℃。凝固点-93℃。折光率(n20D)3924。闪点(开杯)-6℃。易燃。低毒,半数致死量(大鼠,经口)770mg/kg。
1、据文献报道,常用于合成N取代丙烯酰胺的方法大体有以下4 种: (1) 不饱和酸与胺反应或不饱和酰氯与胺反应[; ( 2 ) Beckmann 重排或Schmidt 重排; (3) 不饱和酰胺N 上烷基化;(4) 烯腈或烯胺烷基化再部分水解。
2、碳二亚胺类缩合剂法 利用碳二亚胺类缩合剂缩合制备酰胺在药物合成中应用极为广泛,目前常用的缩合剂主要有三种:二环己基碳二亚胺(DCC)、二异丙基碳二亚胺(DIC)和1-(3-二甲胺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EDCI)。
3、二甲酰亚胺类杀菌剂通过抑制三磷酸甘油酯的合成而干扰脂的生物合成,克瘟散还能抑制糖脂的合成。
4、除上述这三类溶剂外,在药物、辅料和药品生产过程中还常用其他溶剂,如1,1-二乙氧基丙烷、1,1-二甲氧基甲烷、2,2-二甲氧基丙烷、异辛烷、异丙醚、甲基异丙酮、甲基四氢呋喃、石油醚、三氯乙酸、三氟乙酸。
5、异丙胺可以和醛发生缩合反应,如和苯甲醛反应,生成N-亚苄基异丙胺;它也能和酰氯反应,如和联苯-4,4-二甲酰氯在三乙胺的存在下反应,生成N,N-二异丙基联苯-4,4-二甲酰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