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度没有极限,因为物体的最小结构,可能是0维的,所以不占有空间,可以无限叠加。因为这里有一个悖论,如果组成我们世界的最小物质是三维的,那么它肯定有长宽高,因为只有有了长宽高才是三维的物体。
密度大小应该是有极限的。黑洞吞噬天体后视界会变大,奇点还是那么小,密度会变大,引力会变大。大小黑洞之分是我们常说的视界大小,它们的奇点都是差不多大的。视界的大小由黑洞的密度和质量决定的。
密度无限大,温度也无限高。总的来说,虽然宇宙中的密度现象极为复杂,但我们仍然相信密度是有极限的。随着我们对宇宙的不断探索和认知,我们可能会发现更多刷新我们认知的物质和现象,但这并不意味着密度是无限的。
1、宇宙中密度最大的天体是黑洞。黑洞的中心是一个奇点。(就像宇宙大爆炸前的奇点一样,只是质量比宇宙大爆炸那个奇点小的太多了)。奇点是以能量的形式存在的,所以它密度无限大。温度无限高。
2、在地球上,密度最大的金属是锇,其密度达到25×10^3千克每立方米。然而,在宇宙的广阔背景下,锇的密度相对微不足道。例如,白矮星,尽管体积不大,但其密度却极为惊人,是水密度的3600万至数亿倍。
3、黑洞其实也是个星球(类似星球),只不过它的密度非常非常大, 靠近它的物体都被它的引力所约束(就好像人在地球上没有飞走一样),不管用多大的速度都无法脱离。
4、到茫茫宇宙中去寻找“密度大王”。在广阔无垠的宇宙中,有一种叫“白矮星”的天体。它的密度是0×1010 kg/m3,是锇密度的106倍(即100万倍),很大了。
1、滴水中含有15万亿亿个水分子,若将1立方厘米的水均匀地分布在地球表面上,那么每平方厘米的地面上可得6000多个水分子.1个水分子的质量为10-26千克。 ⑵分子又是由原子组成 一切物质的分子均由更小的原子组成。
2、宇宙空旷到平均密度只有10^-29克/立方厘米,相当于水的密度(4摄氏度、1个标准大气压)的10万亿亿亿分之一,或者说每立方米中仅有9个质子。 在银河系中,恒星的平均距离大约为4光年。
3、这样,每有142个核子,就应该有116个电子(以 便和116个质子相平衡)。为了保持这一比例,宇宙间的 1.2×1079个核子就应该伴随有1×1079个电子。
4、此外,每一种粒子都有一个相应的反粒子——它们质量相同,但电荷相反。这样一来,粒子的数量就直接翻倍。当一个粒子与一个反粒子接触,它们会湮灭。湮灭过程在早期宇宙中特别高效,当时粒子的密度非常高。
5、而宇宙的基本粒子,都是由0维的最小结构相互作用生成的。所以密度没有极限,可以无穷大。密度在物理学里指的是单位体积内物质质量的多少。例如水的密度是每立方厘米1克,黄金的密度是每立方厘米126克。
6、有人异想天开,如果把宇宙所有原子的电子都压缩到原子核一起,不留空隙会有多大?这实际上就是把宇宙压缩成原子核密度。
1、太空有多空太空当中非常的空旷,平均密度非常之小,而且远远小于地球上的实验室所能创造出来的“空旷”。因此宇宙中的空,导致了它的气压极低,因此也就创造出了这种真空的极低气压的环境。
2、真空是一种相对概念,更是一种人为定义的物理状态。人类为了更好的研究地球,以及宇宙的演变,把不同的空间状态给予了不同的命名。
3、第三,星体的质量足够,星体必须有足够的引力吸住产生的气体,不让它逃逸。
4、引力这四种力中的引力相对较小,但它是在相对较低的条件下产生的:只要有质量,就会有重力。起初,这种力量会慢慢地将他们拉得更近,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最终会结合在一起。
5、我们现在的宇宙的真空并不是处于最低能量状态,可能还存在更低的能量状态,称为真真空状态。太空当中非常的空旷,平均密度非常之小,而且远远小于地球上的实验室所能创造出来的空旷。
6、在发生实体化的那一刻,零点能分裂为正负能量,负能量回归真空零点场,让真空零点能更负一点。
那么我们就可以说,整个宇宙所有物质均匀分布的密度大小为10^-28 kg/m^3的数量级,在大尺度上是确实可信的。
目前认为,宇宙的平均密度在2×10-31克/厘米^3到5 x 10^31克/厘米^3之间。
宇宙的平均密度约为:1*10^-28 千克/立方米(目前还只是比较权威的估算,不可能很精确)。这个密度稍微的小于临界值,所以我们的宇宙还在膨胀。
第二名就是夸克星。这个名字大多数人都比较陌生,简单来讲吧,中子是由于原子受到压缩而形成的,而夸克就是中子继续压缩而形成的。也就是说夸克而比中子密度更大的物质,所以夸克星自然也就比中子星的密度更高。
宇宙中密度最大的天体是黑洞。黑洞的中心是一个奇点。(就像宇宙大爆炸前的奇点一样,只是质量比宇宙大爆炸那个奇点小的太多了)。奇点是以能量的形式存在的,所以它密度无限大。温度无限高。
铁是7900kg/m3 水银是13600kg/m3 在地球之外,宇宙中我们首先要提到一种叫“白矮星”的天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