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毫升 = 20立方厘米;(5)石块的密度计算为:ρ = m/V = 52克 / 20立方厘米 = 71克/立方厘米 = 71×10^3千克/立方米。因此,答案为:(1)未将游码移至零刻度线;(2)右;(3)移除最小砝码,移动游码至平衡;52克;(4)20毫升;(5)71×10^3千克/立方米。
水,量筒,细线 步骤: (1)取一小石块,用天平测出质量记为m;(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体积为V1;(3)用细线将小石块系好放入水中,使其浸没,记下此时水和石块的总体积为V2;实验表达公式 : ρ=m/(V2-V1)上面的就是整个实验过程,结论就是你算出的密度啊 不明可追问。
器材:量筒,水,天平。步骤:在量筒内注水,记下水的体积,同时用天平测量小石块质量。把小石块放进水中。晃动,排出气泡。记录此时体积,得出小石块的体积。用石块质量除以石块体积,得出密度。

、22×10 3 试题分析: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把被测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中,向右盘加减砝码,直到横梁恢复平衡,这时左盘砝码的质量加游码的刻度数就是被测物体的质量。游码的分度值是0.2g。
1、用烧杯装一些细沙,用量筒装水,把它们分别放到天平的左右两个托盘上。用滴管来添加或吸去量筒中的水(或增减烧杯中沙量),使得天平平衡。记下量筒中水面的刻度数V1。把小石块放到烧杯中,用滴管来添加量筒中的水,使得天平平衡。记下量筒中水面的刻度数V2。
2、将石块用细线吊着慢慢全部浸入水中,等水不再外溢时将石块提出水面 用天平测量烧杯和剩余水的总质量 计算出减少的也就是由石块排出的水的质量,再转化成水的的体积数,这就是石块的体积数 用石块的质量除以石块的体积可以得到石块的密度。
3、在没有砝码的情况下,我们依然能够测量液体的密度。利用等质量法,我们能够巧妙地解决这个问题。首先,确保天平处于平衡状态。接着,将装有未知液体的烧杯放置在天平的左侧托盘,右侧托盘则放置一个装有适量水的烧杯。通过滴管调整水的量,使天平重新达到平衡。
左 52 6×10 3 试题分析:指针偏在中央刻度线的右侧,应当将平衡螺母向左调节,使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天平的读数是砝码的质量加上游码的示数,所以矿石的质量是52g。有丙图,矿石的体积 ,矿石的密度 。
如图甲所示,铜块的长度为 ▲ cm;用托盘天平测铜块的质量:应先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 ▲ 刻度线处,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然后将铜块放入左盘,当右盘所加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乙所示时天平再次平衡,铜块的质量为▲g。
1、小明在实验室里测量一块形状不规则、体积较大的矿石的密度.(1) 已测得矿石的质量是177g。因矿石体积较大,放不进量筒,因此他利用一只烧杯,向烧杯中加适量水,用天平测出水和烧杯的总质量为 122 g。
2、小明在实验室里测量一块形状不规则、体积较大的矿石的密度。(1)因矿石体积较大,放不进量筒,因此他利用一只烧杯,按下图所示方法进行测量,矿石的体积是___cm3。
3、实验与探究(19分)19.(6分=1+4+1)小明在实验室里测量一块形状不规则、体积较大的矿石的密度。
4、小明在实验室里测量一块形状不规则、体积较大的矿石的密度。 ⑴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矿石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和游码 的位置如图所示,矿石的质量是___g。 ⑵因矿石体积较大,放不进量筒,因此他利用一只烧杯,按图所示方法 进行测量,矿石的体积是___cm3。
5、就是刚才上面说的体积算小了,密度会偏大;(3)就是浸湿的石头未经擦拭,直接放在天平托盘上,容易使天平生锈,改变其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