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广东进士名录

李姓进士共69人,其中广州府28人、嘉应直隶州14人。在进士的三代信息中,我们找到了40人的相关信息。其中,嘉应直隶州的李象元、李端、李逢亨和李直,以及南海的李可端、李可琼、李可蕃,还有番禺的李显相、李肯文,他们都是同族或有明显的血缘关系。清代广东的李姓举人共有536人,进士的中式率约为19%,略高于陈氏。

朱汝珍:广东清远人,原为榜眼,因慈禧厌恶其姓名中“珍”字(联想到珍妃)及籍贯(广东为革命党活跃地)被降为榜眼,后任修撰,参与《清史稿》编纂。商衍鎏:广东番禺人,探花,近代著名学者、书法家,曾任中央大学教授,著有《清代科举考试述录》等。

整个清代,广东省进士共有1012人。其中:顺治朝34人 康熙朝91人 雍正朝69人 乾隆朝252人 嘉庆朝106人 道光朝139人 咸丰朝36人 同治朝79人 光绪朝206人 自顺治三年(1646年)首开会试、殿试至光绪三十年(1904年)最后一科会试、殿试,清代开科共112次,包括正科八十四科、恩科二十六科、加科两科。

潘绍烈:山东莱芜人。道光九年二甲二十五名。潘 楷:广东顺德人。道光九年二甲四十六名。潘丽襄:江苏溧阳人。道光九年二甲九十五名。潘 浚:浙江会稽人。道光九年三甲七十七名。潘 铎:江苏江宁人。道光十二年二甲十四名。潘政举:安徽怀宁人。道光十六年三甲十六名。潘绣:安徽怀远人。

莆田被誉为是进士之乡,那么什么姓氏中进士的人数最多呢?

莆田被誉为进士之乡,其中陈姓中进士的人数最多。具体来说:陈姓进士人数:莆田陈氏进士共有342人,占莆田进士总数的十分之一还多,是莆田各姓氏中进士人数最多的。其他姓氏进士人数对比:林氏进士达303人,方氏进士240人,黄氏进士186人,郑氏进士174人,虽然这些姓氏的进士人数也较多,但均少于陈姓。

莆田的陈姓一门,共有342名进士,占据了总数的近十分之一。陈姓不仅是历史上莆田的大姓,而且在当今的莆田,依然是人口最多的姓氏之一,有“十八陈”之称。紧随其后的是林姓,共有303名进士,方姓有240名,黄姓有186名,郑姓有174名。这些姓氏不仅在宋代有着显著的成就,其他历史时期也是人才辈出。

众多进士中,有不少姓氏进士多达上百人,如莆田陈氏进士有342人,占莆田进士总数的十分之一还多,陈姓是莆田大姓,至今仍是莆田人数最多的姓氏,有十八陈之说。除陈姓外,另有林氏进士达303人,方氏进士240人(其中仅宋代,方氏即有132人进士及第),黄氏进士186人,郑氏进士174人等。

兴化军(莆田古称)三县之地,竟有970余人考取进士,预诸科、特奏名者640余人,占福建进士总数的1/7强,占莆田进士总数的70%左右。宋代莆仙地区科举成就斐然,王安石曾赞叹“兴化多进士”。根据《宋史·地理志》和明弘治《兴化府志》的统计,兴化军人口占全国人口的0.5%,却有5%的进士出自此地。

莆田的科举史上,什么姓氏中进士的人数最多?

陈姓进士人数:莆田陈氏进士共有342人,占莆田进士总数的十分之一还多,是莆田各姓氏中进士人数最多的。其他姓氏进士人数对比:林氏进士达303人,方氏进士240人,黄氏进士186人,郑氏进士174人,虽然这些姓氏的进士人数也较多,但均少于陈姓。

莆仙地区在宋代科举史上表现卓越,以“文献之邦”著称,科举成就显著。两宋时期,共举行118次进士考试,录取进士约39000余人,福建籍进士占7000多人,居全国之首。兴化军(莆田古称)三县之地,竟有970余人考取进士,预诸科、特奏名者640余人,占福建进士总数的1/7强,占莆田进士总数的70%左右。

莆田的陈姓一门,共有342名进士,占据了总数的近十分之一。陈姓不仅是历史上莆田的大姓,而且在当今的莆田,依然是人口最多的姓氏之一,有“十八陈”之称。紧随其后的是林姓,共有303名进士,方姓有240名,黄姓有186名,郑姓有174名。这些姓氏不仅在宋代有着显著的成就,其他历史时期也是人才辈出。

进士及第人数众多。据统计,两宋319年间共举行118次进士考试,录取进士约39000余人,其中福建籍进士7000多人,名列全国第一。而区区只有三个县的兴化军却“举进士者970余人,预诸科、特奏名者640余人”。为福建进士总数的1/7强,同时占整个莆田进士总数(自唐至清约2300余人)的70%左右。

众多进士中,有不少姓氏进士多达上百人,如莆田陈氏进士有342人,占莆田进士总数的十分之一还多,陈姓是莆田大姓,至今仍是莆田人数最多的姓氏,有十八陈之说。除陈姓外,另有林氏进士达303人,方氏进士240人(其中仅宋代,方氏即有132人进士及第),黄氏进士186人,郑氏进士174人等。

主要姓氏:蔡氏:在仙游县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当地的重要姓氏之一。蔡氏家族在历史上英才辈出,为仙游县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叶氏:同样作为仙游县的主要姓氏,叶氏家族在科举时代就有多人中进士,展现了其家族的文化底蕴和人才辈出。

全国姓氏进士排名

1、王姓:50人(一说48人),代表人物为唐代诗人王维。王姓作为中国第一大姓,在科举中表现突出,其状元人数居各姓氏之首。李姓:48人(一说46人),代表人物为唐代状元李嶷。李唐王朝对科举的重视可能促进了李姓文人的崛起。张姓:43人(一说42人),代表人物为唐开元名相张九龄。张姓在唐代科举中占据优势,与家族文化积淀密切相关。

2、清代山东进士中,姓氏排名前四的依次为王姓、李姓、张姓、刘姓,其中王姓281人、李姓235人、张姓170人、刘姓125人,四姓进士总数占全省的36%。前四姓氏的进士数量与占比根据现有资料,清代山东进士的姓氏分布呈现明显集中趋势。

3、况氏,是中国历史上众多姓氏之一,当前人口约12万,位列全国姓氏第348位。况氏历史上共有14名进士,占全国进士总数的0.0142%。隋、唐、宋、明、清各代均有进士出身的况氏成员,其中明、清时期更有多位况氏进士为官一方,深受百姓爱戴。

4、陈姓进士人数:莆田陈氏进士共有342人,占莆田进士总数的十分之一还多,是莆田各姓氏中进士人数最多的。其他姓氏进士人数对比:林氏进士达303人,方氏进士240人,黄氏进士186人,郑氏进士174人,虽然这些姓氏的进士人数也较多,但均少于陈姓。

明朝有多少姓宋的进士

明朝共有16位宋姓进士。根据现存于孔庙内先师门两侧的元、明、清三代进士题名碑记载,明朝宋姓进士的具体名录及科次分布如下:洪武朝(1368-1398年)仅1位:洪武三十年(1397年)丁丑科殿试金榜第二甲第6名宋琮。此科为洪武朝最后一科,宋琮作为早期宋姓进士,其科次与名次均被明确记录。

明朝时期(公元1368-1644年),宋姓大约有54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57,为明朝第三十七位姓氏。宋、元、明600年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宋姓人口增长是负值,600年中宋姓人口净减少了33万,是中国常见姓氏中减少人口最多的姓氏。

玉德堂:宋朝时期,宋祁和胞弟宋痒一同中了进士。宋祁礼部考试第一,官至兵部尚书,著《玉楼春词》,有“红杏枝头春意闹”的名句,人们叫他红杏尚书。人称二宋或大宋、小宋。 此外,宋姓的主要堂号还有:“京兆”、“赋梅堂”、“善继堂”、“秉德堂”等。

宋湘:清代诗人,字焕湘,号芷湾,嘉应州(今广东省梅县)人,为嘉庆进士。宋湘诗写得好,书法亦佳,所作对联,多广为流传。著有《红杏山房诗钞》等。宋王景:邢州南和(今河北)人,唐代贤相,历任武后、睿宗、玄宗三朝,与姚崇并为名相,时称“姚宋”,对造就开元盛世颇有贡献。

宋濂(1310年11月4日-1381年6月24日),字景濂,号潜溪,又号玄真子,谥文宪(私谥渊颖),浙江浦江县人。明初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方孝孺之师,曾任翰林,修《元史》。后因胡惟庸案牵连,被明太祖谪死蜀地。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