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过氧化物是指分子组成中含有过氧基的有机物及其混合物,可视为过氧化氢的一个或两个氢原子被有机基团取代的衍生物。有机过氧化物释义:过氧化氢中的氢原子被烷基、酰基、芳香基等有机基团置换而形成的过氧化物。不稳定、易分解。
本文主要介绍了一系列含过氧基(-O-O-)的有机化合物,包括它们的编号、名称、别名以及一些关键的备注信息。
有机过氧化物有:过氧化二氢丙烷、过氧化二氢丙烷、叔丁基过氧化氢、过氧化甲乙酮、过氧酸和酯。过氧化物具有如下化学性质:具有强烈的氧化作用。具有自然分解性质,在40℃以上,大部分过氧化物活性氧降低。酸、碱性物质可促进分解。
过氧化物是指含有过氧基-O-O-的化合物。可看成过氧化氢的衍生物,分子中含有过氧离子是其特征。过氧化物分为无机过氧化物和有机过氧化物。过氧化物在纺织业,漂白工业里有重要的作用。分子中含有过氧离子(O22-)是其特征。过氧化物分为无机过氧化物和有机过氧化物。
氧化性物质非金属单质:OCl2等;高价盐:MnO4(-)、Cr2O7(2-)、Fe3+等;过氧化物:Na2OH2O2等;含氧酸:浓硫酸、稀硝酸、浓硝酸.有机过氧化物过氧化氢(H2O2)、过氧化钠(Na2O2)、过氧化钾(K2O2)、过氧化钙、过氧化镁、过氧化锌、过一硫酸氢钾、过氧化锶等。
有机过氧化物的主要品种有氢过氧化物(ROOH)、二烷基过氧化物(ROOR‘)、二酰基过氧化物(RCOOOOCR’)、过氧酯(RCOOOR’)、过氧化碳酸酯(ROCOOOOCOR’)及酮过氧化物[R2C(OOH)2]。氧化物属于化合物,广义上的氧化物是指氧元素与另外一种化学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
以下是关于爆炸极限限度表的详细信息,主要列出了常见物质的爆炸浓度范围及其相关分类和特性。Class IA 液体,如闪点低于 73°F (28°C) 且沸点低于 100°F (38°C),其NFPA 704 燃烧速度为4,例如乙醛,其最小爆炸限度为0%空气体积,最大爆炸限度为50%。
-二氟乙烷的爆炸极限浓度为7%至18%,属于NFPA 704的IA类。氰气的爆炸极限浓度为0%至6%,属于NFPA 704的IA类。环氧乙烯的爆炸极限浓度为3%至36%,属于NFPA 704的IA类。甲苯的爆炸极限浓度为2%至1%,属于NFPA 704的IB类。
可燃物质与空气必须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均匀混合,形成预混气,遇着火源才会发生爆炸,这个浓度范围称为爆炸极限,或爆炸浓度极限,例如一氧化碳与空气混合的爆炸极限为15%~74%。可燃性混合物能够发生爆炸的最低浓度和最高浓度,分别称为爆炸下限和爆炸上限,这两者有时亦称为着火下限和着火上限。
最小爆炸限度 (LFL/LEL) %空气体积百分比3 - 3 最大爆炸限度 (UFL/UEL) %空气体积百分比19 爆炸下限和爆炸上限 各种可燃气体和燃性液体蒸气的爆炸极限,可用专门仪器测定出来,或用经验公式估算。
酒精的爆炸下限(LEL):5%;酒精的爆炸上限(UEL):10%。只有在爆炸下限和爆炸上限这两个浓度之间才可能引爆。高于爆炸上限时,空气不足,火焰能燃烧,但不能蔓延不会爆炸;低于爆炸下限时,可燃物浓度不够,过量空气的冷却作用阻止了火焰的蔓延,所以不爆炸也不着火。
爆炸下限公式:(体积)爆炸上限公式:(体积)式中 L下――可燃性混合物爆炸下限;L上――可燃性混合物爆炸上限;n――1mol可燃气体完全燃烧所需的氧原子数。
是CH3C(CH3)2C(CH3)CH2CH2CH3。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二甲基-4-乙基己烷的结构简式为:CH3C(CH3)2CH(C2H5)CH2CH3。其中的氢原子根据位置不同有八种情况,所以3,3-二甲基-4-乙基己烷的一氯代物有8种。
-甲基-4-乙基己烷分子有12个伯氢原子,6个仲氢原子,2个叔氢原子,4个伯碳原子,3个仲碳原子,2个叔碳原子,仔细数就可以了。
使用系统命名法来命名3,3-二甲基-4乙基己烷的步骤如下:步骤1: 确定主链 找到分子中最长的连续碳原子链,作为主链。在这种情况下,主链应为六个碳原子组成的己烷(hexane)链。步骤2: 确定侧链 找出所有连接到主链上的侧链。
第一个错误两处:(1)碳排序错误,支链序号应该选择加起来最小的那组;(2)应将甲基排在乙基的前面,故正确命名应是:3,3-二甲基,4-乙基己烷 C C-C-C-C-C-C C C2H5 2。
庚烷的同分异构体有9种。分别为正庚烷、2-甲基己烷、3-甲基己烷、2,2-二甲基戊烷、3,3-二甲基戊烷、2,3-二甲基戊烷、2,4-二甲基戊烷、3-乙基戊烷和2,2,3-三甲基丁烷。具体的结构式如下。同分异构体:有机物中的同分异构体分为构造异构和立体异构两大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