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油是丙三醇做的。化学式为C3H8O3,无色、无臭、味甜,外观呈澄明黏稠液态,是一种有机物,能从空气中吸收潮气,也能吸收硫化氢、氰化氢和二氧化硫。难溶于苯、氯仿、四氯化碳、二硫化碳、石油醚和油类,是甘油三酯分子的骨架成分。
甘油是一种化学物质,最初由斯柴尔在1779年发现,并在1823年被确认为油脂的成分之一。甘油因其甘甜的特性而得名,它的分子式为HOCH2CH(OH)CH2OH,也被称为丙三醇。这种物质在自然界中以甘油酯的形式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体内,尽管含量较低。
甘油是以丙烯为原料合成的。丙烯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分子式为C3H6,为无色、无臭、稍带有甜味的气体,易燃,燃烧时会产生明亮的火焰,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是4%~3%;不溶于水,易溶于乙醇、乙醚。丙烯是三大合成材料的基本原料之一,其用量最大的是生产聚丙烯。另外。
以天然油脂为原料的方法,所得甘油俗称天然甘油;以丙烯为原料的合成法,所得甘油俗称合成甘油。天然甘油的生产过程包括净化、浓缩得到粗甘油,以及粗甘油蒸馏、脱色、脱臭的精制过程。从丙烯合成甘油的多种途径可归纳为两大类,即氯化和氧化。现在工业上仍在使用丙烯氯化法及丙烯不定期乙酸氧化法。
1、氧化反应:苯甲醇可以被氧化成苯甲酸,叔丁醇由于其叔丁基的稳定性不易被氧化成羧酸。甘油在氧化条件下会形成多种产物,包括甘油酸和醛类。 酸性比较:苯甲醇的羟基酸性略强于叔丁醇。 反应活性:甘油作为三元醇,能进行更多的酯化反应。
2、加入硝酸银的氨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的为丙炔;加入卢卡斯试剂迅速产生浑浊的是叔丁醇,余者无反应;加入三氯化铁溶液有颜色变化的为苯酚,余者无反应;加入高碘酸和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的为甘油,余者为苯甲醇。
3、通过加入硝酸银的氨溶液,若观察到白色沉淀的形成,则该物质为丙炔。若加入卢卡斯试剂后溶液迅速变浑浊,则该物质为叔丁醇,其余物质无此反应。向溶液中加入三氯化铁后,若出现颜色变化,则该物质为苯酚;若无变化,则为苯甲醇。
4、火焰试验:将待鉴别的化合物滴在火焰中,观察火焰颜色和特征。苯甲醇和丙醇燃烧时火焰较为明亮,且火焰颜色偏黄;2-丁醇和叔丁醇燃烧时火焰较暗,且火焰颜色偏蓝。 碘仿试验:将待鉴别的化合物与碘仿(碘化亚甲烷)混合,观察颜色变化。
1、甘油和水的分离方法:甘油是一种常用的有机溶剂,可与水以任意体积比互溶,密度小于26克每毫升,沸点约为290摄氏度;甘油可以与水混溶,两者因沸点相差较大,可以采用蒸馏方法进行分离;选用蒸馏瓶蒸馏,控制温度在100摄氏度以上,290摄氏度以下,水会先被蒸出,余留下来的是甘油。
2、采用蒸馏方法进行分离。甘油和水虽然混溶,但因为它们的沸点相差较大,所以可以通过蒸馏来分离它们。蒸馏过程:选用蒸馏瓶进行蒸馏操作。控制温度:在蒸馏过程中,温度需要控制在100摄氏度以上,但不超过甘油的沸点290摄氏度。先后顺序:在这个温度范围内,水会先被蒸出,因为水的沸点是100摄氏度。
3、沸点约为290摄氏度。由于甘油与水混溶,且两者沸点相差较大,因此可以通过蒸馏的方法进行分离。在蒸馏过程中,选用蒸馏瓶作为容器,控制温度在100摄氏度以上、290摄氏度以下。这样,水会先被蒸出,而甘油则会留在蒸馏瓶中。
4、甘油的沸点是182度,水的沸点是100度,将甘油的水溶液加热,并控制温度100-180度之间,收集蒸汽可以得到水,剩下来的就是甘油。
5、水比较少的话可以考虑干燥剂。差不多的话可以萃取,萃取剂暂时还没有:D,蒸馏应该不是好办法吧。
1、沸点由高到低:甘油、乙醇、新戊烷。其中它们的沸点分别是:甘油沸点是290.9摄氏度;乙醇沸点是73摄氏度;新戊烷沸点是10摄氏度。
2、甘油的沸点:290.0℃(分解)。丙三醇,国家标准称为甘油,无色、无臭、味甜,外观呈澄明黏稠液态,是一种有机物。俗称甘油。丙三醇,能从空气中吸收潮气,也能吸收硫化氢、氰化氢和二氧化硫。难溶于苯、氯仿、四氯化碳、二硫化碳、石油醚和油类。 丙三醇是甘油三酯分子的骨架成分。相对密度26362。
3、沸点:苯甲醇的沸点约为205°C,叔丁醇的沸点约为85°C,甘油的沸点约为290°C(分解)。通过比较沸点,能有效区分它们。 溶解性:甘油在水中的溶解度非常高,可以溶解多达其重量的1/3,而苯甲醇和叔丁醇在水中溶解度较低,甘油与水互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