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射星云:发射星云因附近炽热恒星的紫外线照射而发光,其中氢气被电离后可见。例如,猎户座大星云距离我们1600光年,直径约30光年,肉眼可见。它中心的四合星是在星云中形成的。 反射星云:反射星云通过反射附近恒星的光线而发光,颜色偏蓝。
旋涡星云,位于宝瓶座南部,是离地球最近的行星状星云。由于其距离地球过近,在城市夜空中难以观察,但在农村使用强力双筒镜有可能看到。 三叶星云,位于人马座,因其独特的形状和三条黑纹而被称作三叶棚羡星云或三裂星云。它可以通过大型天文望远镜拍摄彩色照片,中心包含有炽热的年轻恒星。
星云是由宇宙中的尘埃及气体所形成的,其主要成分是氢气。简单来说,可分为四类:发射星云、反射星云、暗黑星云及行星状星云。发射星云 发射星云是受到附近炽热光量的恒星激发而发光的,这些恒星所发出的紫外线会电离星云内的氢气(Hii regions),令到它们发光。
从观测的角度来看,星云主要分为亮星云和暗星云。亮星云发出微弱的光,而暗星云则没有光亮,它们依靠周围明亮的背景才能被看见。 尽管亮星云和暗星云在视觉上看起来不同,但研究表明它们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它们在大小、质量和内部温度、压力方面都相似。
星云是由大量的恒星、星团、星云以及各种类型的星际气体和星际尘埃构成的天体系统。 银河系是其中一个例子,它是一个巨大的棒旋星系,呈椭圆盘形,具有巨大的盘面结构,包含4条旋臂,太阳位于其中一个支臂猎户臂上。

行星状星云,这种独特的天体,其典型的大小约为一光年,内部气体极为稀薄,密度仅为每立方厘米一千粒子,远低于地球大气层的万亿分之一。新形成的行星状星云密度相对较高,可达每立方厘米十万粒子,随着膨胀,其密度会逐渐下降。星云的温度来源令人惊奇,恒星中心的辐射能将其加热至10,000K。
另外,可能还有大约1万个行星状星云隐藏在银河系稠密的尘埃云后面。行星状星云有各种复杂形状,它们几乎都具有对称性。它拥有五彩缤纷的气体云,是天文学中最壮丽的景观之一。关于星云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的研究正在继续,有多种模型,但都不能正确地解释所有观测结果。
行星状星云是指外形呈圆盘状或环状的并且带有暗弱延伸视面的星云,属于发射星云的一种。在望远镜中看去,它具有像天王星和海王星那样略带绿色而有明晰边缘的圆面。 行星状星云呈圆形、扁圆形或环形,有些与大行星很相像,因而得名。
行星状星云的气壳在膨胀,速度为每秒10公里到50公里。其化学组成和恒星差不多,质量一般在0.1到1个太阳质量之间,密度在每立方厘米100到10,000个原子[离子]之间,温度为6000K到10,000K,中心星的温度高达30,000K以上。据估计,行星状星云的寿命平均约为30,000左右。
光谱的观测显示所有的行星状星云都在膨胀中,因此出现行星状星云是由恒星在生命结束前将气体的外壳投掷入太空中所形成的想法。在20世纪未,科技的进步令我们进一步了解行星状星云。太空望远镜允许天文学家研究可见光之外的电磁波。这是因为大气层只容许无线电波和可见光通过。
行星状星云是指外形呈圆盘状或环状的并且带有暗弱延伸视面的星云,属于发射星云的一种。在望远镜中看去,它具有像天王星和海王星那样略带绿色而有明晰边缘的圆面。 行星状星云呈圆形、扁圆形或环形,有些与大行星很相像,因而得名。
行星状星云是一种由恒星死亡过程中气体和尘埃的喷出所形成的星云。在恒星死亡过程中,恒星会逐渐膨胀成红巨星,并将其外层大量的气体和尘埃释放到周围的空间中。这些气体和尘埃随后被恒星的强烈辐射加热,形成了一个球形的气体云,同时也被称为行星状星云。
行星状星云是指外形呈圆盘状或环状的并且带有暗弱延伸视面的星云,属于发射星云的一种。在望远镜中看去,它具有像天王星和海王星那样略带绿色而有明晰边缘的圆面。行星状星云的寿命平均约为30,000年左右。这类星云出现,象征着恒星已到晚年。
行星状星云实际上是一些垂死的恒星抛出的尘埃和气体壳,直径一般在1光年左右。我们通过望远镜观察,它们呈椭圆状面、圆形或者环形,和某些大行星很相似,因此被人们称作行星状星云,但它们却和行星有着天壤之别。
星云主要由氢气组成,它们是太阳系以外、银河系以内的气体和尘埃云。 在1924年之前,银河系内的不规则气体和尘埃被统称为银河星云。 银河星云是指银河系内的星云,而外观类似星云但在银河系之外的恒星系统则被称为河外星系。
浩瀚宇宙中最吸引人的非星云莫属了。其实星云是由非常稀薄宇宙尘埃和气体组成的,甚至有些星云中还发现了含有有机分子等物质,星云里的物质密度是很低的,基本上一立方米不到100个原子。若拿地球上的标准来衡量的话,有些地方是真空的。
星云的主要成分是氢分子。恒星是在星云中不断积聚物质形成的,而且恒星的主要成分也是氢,所以说星云是新恒星诞生的保证。
对的,确实是10-100个原子/立方厘米,不过它的体积也相当巨大,因而总质量也很大。比如太阳系,想象一下,它的星云体积半径至少是从太阳到冥王星(远远不止),后来这些体积的星云都压缩到了太阳及其行星上,你可以自己初略算一下,体积压缩的多少倍,密度也大约增加了多少倍。
质量上:星云大。就两者关系来说,恒星是由星云形成的,恒星爆炸后也会形成星云;但一个普通星云的质量至少相当于上千个太阳,半径大约为10光年。星云是由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结合成的云雾状天体。星云里的物质密度是很低的,若拿地球上的标准来衡量的话,有些地方是真空的。
星云内物质的密度是极低的,平均为每立方厘米10-100个原子。而我们所生活的环境,在标准状况下,每立方厘米空气内的气体分子数超过2x10的15次方个(2后面15个零),另外还有很多极细小的尘埃,这些在平常状态下,我们都无法用肉眼直接看到,所以,在近处就更看不到密度远低于空气的星云了。
弥漫星云,形态各异,犹如天空中的云彩,并无固定边界,直径约在几十光年,密度平均为每立方厘米10至100个原子。 它们主要分布在银道面附近,著名的如猎户座大星云和马头星云。这些星云有的呈圆形、扁圆形或环形,中心通常是空的,且有时与恒星并无直接联系。
定义差异:星云是指除了行星和彗星之外的所有扩展型天体,几乎包含了所有的延展性宇宙实体。 特点区别:星云与恒星相比,具有更大的质量和体积,以及更小的密度。一个典型的星云的质量可能超过上千个太阳,其半径大约在10光年左右。
体积不同:普通的星云直径都按光年,而恒星从不如此。目前发现的较大恒星直径也不过几千个太阳直径,远不到1光年。质量不同:恒星是由星云形成的,恒星爆炸后也会形成星云;但一个普通星云的质量至少相当于上千个太阳,半径大约为10光年。
定义不同:(1)星云(Nebula)包含了除行星和彗星外的几乎所有延展型天体。特点不同:星云同恒星相比,星云具有质量大、体积大、密度小的特点。一个普通星云的质量至少相当于上千个太阳,半径大约为10光年。
【答案】:答案:恒星和星云的特征区别:恒星:由炽热气体组成的,能自身发光发热的球状天体。星云:是由气体和尘埃组成,云雾状的天体。星云与恒星相比,质量、体积大、密度小。
行星、恒星、星星、星云有3点不同:四者的概述不同:行星的概述:行星通常指自身不发光,环绕着恒星的天体。恒星的概述:恒星是由引力凝聚在一起的球型发光等离子体,太阳就是最接近地球的恒星。星星的概述:星星指的是肉眼可见的宇宙中的天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