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解释甲基橙在酸碱介质中变色的原因,并用反应方程式表示

1、甲基橙在酸碱中介质中变色的原因:因为中和了。对氨基苯磺酸是两性化合物,酸性比碱性强,以酸性内盐存在,所以它能与碱作用成盐而不能与酸作用成盐。

2、-O3S-Ph-N+(H)=N-Ph-N(CH3)2 这个叫酸性黄,是红色的,浓度大的时候是深紫色的 加入碱后形成质子转移被中和,形成钠盐,即甲基橙,稀溶液变黄: NaO3S-Ph-N=N-Ph-N(CH3)2 其中Ph为苯基,2个都是对位取代。

3、原因如下:0,1mol/l的醋酸中氢离子的浓度=(Ka*c)^(1/2)=[8*10^(-5)*0.1]^(1/2)=35^10^(-3) mol/l。因此对应的PH=87。

4、碳酸钠以及碳酸氢钠是一个会水解的盐,酚酞的变色区域应该貌似在ph=8-10左右,也就是碱性的时候酚酞就变色了,甲基橙的变色区域大概为1,总之就是在酸性时候变色。

5、思考题 1.本实验中重氮盐的制备为什么要控制在0-5℃中进行?偶合反应为什么要在弱酸介质中进行?温度高了易产生重 氮盐分解,使偶联反应不能发生。2.甲基橙在酸碱中介质中变色的原因,并用反应式表示之。

氨基甲酸叔丁酯的氨基能与对甲苯磺酸酯发送反应吗?

1、对甲基苯磺酸在水中的溶解度本身就挺大的,在氨水中应该是会溶解并发会生酸碱中和反应。中和反应指酸和碱互相交换成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酸+碱→盐+水)。其实质是H+(氢离子)和OH-(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

2、酯化反应。甲苯磺酸酯是一种含有磺酸酯基团的有机化合物,环丙醇是一种三碳醇。在适当的反应条件下,这两种化合物可以发生酯化反应。酯化反应是一种酸催化的反应,醇与酸酐(如甲苯磺酸酐)反应生成酯,释放出水分子。

3、可以做重氮化,然后和碘化钾或者碘化亚铜反应做对碘苯甲酸叔丁酯。由于叔丁酯对酸敏感,可以用亚硝酸酯做重氮化,以避免脱叔丁基。

4、这种化合物可以溶于水,属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具有良好的表面活性和增稠性。

对甲苯磺酸酯和氨水反应

采用对甲苯磺酸酯法制备双端氨基聚乙二醇(AT—PEG)。

abe与氨水不会反应。理由:BaCrO4 = Ba(2+) + CrO4(2-) (可逆反应)氨水与其产物离子都不会发生反应。氨水是通过氨气通入水中制得”。

中和反应。磺酸和氨水是中和反应。磺酸和氨水反应,这是一个中和反应。生成甲基苯二磺酸氢铵和水。

请问对甲苯磺酸会和羟基或者亚氨基反应吗?

在碱性条件下,羟基可以通过亲核取代反应将一个烷基溴化合物(R-Br)转化为相应的醇(R-OH),反应机制包括亲核进攻和消除反应。

芳香族磺酸分子中的磺酸基团可被羟基、氰基所取代,是制备酚、腈的中间体。磺酸可由芳香烃的磺化反应,或硫醇的氧化反应制备。甲磺酸可作酯化、水解和烷基化的催化剂。

一般情况下,既有羟基又带有环氧基团的化合物是(这里指的是环氧乙烷类,除非空间很大)先发生开环反应。如果是严格计量,估计主要是发生开环反应。酯化反应很难发生,如果你酯化反应发生了,是你计量不严格或酸过量了。

酸性条件尝试了醇为溶剂,加入过硼酸、对甲苯磺酸、盐酸、硫酸,还尝试了无水乙醇为溶剂,通入干燥得氯化氢气体,依然只有一个对羟基苯甲醛点,没有产物点。

对氨基苯磺酸与氨气反应

1、氨基苯磺酸微溶,能溶于浓盐酸,微溶于水,不溶于乙醇和乙醚。氨气是一种无机化合物,易被液化成无色的液体。在常温下加压即可使其液化。

2、用对氨基苯磺酸的酸来获得亚硝酸,再反过来与氨基反应得到重氮盐。

3、苯胺和苯磺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6H5NH2 + HSO4- → C6H5NH3+HSO4- 但是,这个反应可能不是完全转化的,因为一些苯胺可能没有反应。

4、氨基苯磺酸具有较强的亲水性,它的水溶液呈酸性,可以和碱发生中和反应。它的pKa值为88,表明它是一种较弱的酸。此外,氨基苯磺酸也可以和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具有一定的配位作用。

对甲基苯磺酸与氨反应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