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NP抗氧剂:浅黄色液体,适用于高温条件下的聚氯乙烯等树脂,抗氧化性能强,使用量不超过5%。 TPP抗氧剂:浅黄色透明液体,适用于聚氯乙烯、聚苯乙烯等,能增强耐热性,用量不超过3%。
亚磷酸酯类、硫代二丙酸酯类和硫醇类是典型的辅抗氧剂,常用的有:(1)三(壬基代苯基)亚磷酸酯(简称TNP),琥珀色粘稠液体,可溶于丙酮、乙醇、苯、四氯化碳,不溶于水,无臭、无味、无毒。(2)三(2,4-二叔丁基苯基)亚磷酸酯(简称TBP)。(3)二亚磷酸双十八酯季戊四醇酯(简称DPD)。
酚类抗氧剂:这是最为常见的抗氧剂类型之一。它们主要包括一些芳香族化合物,具有优异的抗氧化性能,能够有效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解释:酚类抗氧剂因其高效性能在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它们的化学结构中的羟基(-OH)和芳香环赋予了它们强烈的抗氧化特性。
1、十溴二苯醚:用作电器设备、纺织品、软垫物品、通讯和电子设备的阻燃剂。异丙基磷酸三苯酯(3:1):在液压油、润滑油、塑料制品中的增塑剂、阻燃剂、抗磨添加剂或抗压缩添加剂。2,4,6 -三(叔丁基)苯酚(2,4,6-TTBP):作为燃料和与燃料相关的添加剂配方中的中间体/反应物。
2、-三叔丁基苯酚,CAS号:732-26-3,被列入SVHC因素有生殖毒性、PBT、vPvB。常见用途为企业或专业人员使用,作为燃料添加剂及复配燃料。紫外吸收剂UV-326,即Bumetrizole,CAS号:3896-11-5,列为SVHC因素为vPvB。
3、叔丁基苯酚通过苯酚与烷基化试剂的反应制得,具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其中对叔丁基苯酚在抗氧剂领域具有广泛应用。中国市场上,叔丁基苯酚的产量和消费主要集中在6-二叔丁基苯酚和4-二叔丁基苯酚,受下游抗氧剂需求驱动。
1、不能 溴水只能与双键加成褪色,3种甲基苯酚里都没有双键,因此不能褪色。苯环上的碳与碳之间是一种界于C-C单键与C=C双键之间的一种特殊价键,不能与溴水反应。甲基苯之所以能与液溴反应生成溴苯是发生取代反应所致。
2、苯酚可以使溴水褪色。由百于苯酚可与溴水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三溴苯酚白色沉淀,而使溴水褪色。苯酚有一个强给电子的羟基,所以亲电取代活性非常强。室温下,苯酚能和溴水反应,生成白色的2,4,6-三溴苯酚,使溴水褪色并且生成白色沉淀。
3、此外有一些强碱性的胺类(比如三乙烯四胺,胍,甲基肼等)也可以使溴水褪色。
4、甲苯酚与溴水反应会发生溴化反应,生成2,4,6-三溴酚和溴化物等产物。这个反应的现象取决于反应条件和反应物的浓度。通常情况下,该反应会产生以下明显的现象:反应液体颜色变化:由溴水的淡黄色逐渐变成红棕色。
5、个对甲基苯酚+2个溴分子=1个甲基(任意一个甲基)的两边邻位被取代的××【即2,6-溴-对甲基苯酚(羟基在3或5位)】+2个溴化氢。新制溴水可以看成是溴的水溶液,进行与溴单质有关的化学反应,但时间较长的溴水中溴分子也会分解,溴水逐渐褪色。久置的溴水中只含有氢溴酸。
甲基位置不一样,名字不一样,化学性质也是不一样的。至于致癌性,2,3,5-三甲基苯酚只知道是一种农药中间体,有毒,但是还不知道致癌不。2,3,6-三甲基苯酚天然就存在于咖啡中,是无毒的。
间接致癌物 这类致癌物往往不能在接触的局部致癌,而在其发生代谢活化的组织中致癌。前致癌物可分为天然和人工合成两大类。
腌制食品:咸鱼产生的二甲基亚硝酸盐,在体内可以转化为致癌物质二棚弯胡甲基亚硝酸胺。咸蛋、咸菜等同样含有致癌物质,应尽量少吃。 烧烤食物:烤牛肉、烤鸭、烤羊肉、烤鹅、烤乳猪、烤羊肉串等,因含有强致癌物不宜多吃。
有些化学物质同时具有引发作用和促长作用,称为完全致癌物,致癌作用较强的化学物质大多是完全致癌物。仅具有引发作用而不具有促长作用的引发剂称为不完全致癌物。较为常见而重要的促长剂有巴豆油中的巴豆醇二酯、苯酚、胆汁酸、某些色氨酸代谢物以及糖精等。
苯酚类有一定毒性和致癌性,但是控制了量为人类造福,例如医院的味道——来苏水——甲酚的肥皂溶液,就可以“以毒攻毒”,再如对氯间二甲苯酚作威乐士的消毒水,水杨酸苯酚治皮肤病,苯酚的甘油溶液治疗中耳炎等等。
在日常应用中,三氟甲基苯酚(CAS号:402-45-9)呈现出淡黄色的固态特征,其熔点在42-46℃的范围内。值得注意的是,在夏季,由于温度升高,它会转变为淡黄色的液体。然而,这种物质对皮肤具有极高的腐蚀性,所以在操作时务必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
1、这道题没有说清楚。如果是苯酚、3-甲基苯酚、环己醇的鉴别 就是加入FeCl3,没有变化的是环己醇,苯酚和FeCl3作用显紫色,3-甲基苯酚遇FeCl3显蓝色。
2、各取一份,添加氯化铁,会变成紫色的是苯酚,不变色的是其他三个;有强烈刺激性胺味的是苯胺和环己胺,无胺味的是环己醇;放少许水,分别加过量的环己胺和苯胺,全部溶解的是环己胺,有分层现象的是苯胺。用亚硝酸。亚硝酸可以用亚硝酸钠和盐酸反应得到。
3、分别加入浓溴水,出现白色沉淀的是苯酚,褪色的是苯甲醇。加入FeCl3,溶液变紫的是苯酚,没有变化的是苯甲醇。
4、环己酮:低毒性,具有麻醉性,中毒几率比较小。5 环己醇:低毒性,无血液毒性,刺激性。5 N,N-二甲基乙酰胺:微毒性。5 糠醛:有毒品,刺激眼睛,催泪。5 N-甲基甲酰胺:一级易燃液体。5 苯酚(石炭酸):高毒性,对皮肤和黏膜有强烈腐蚀性,可经皮吸收中毒。
5、环己烷在180℃,2 MPa经稀释后用空气氧化;得环己基过氧化氢,在催化剂作用下得含KA油反应混和物(单程转化率5%左右),经分离得KA油,未反应的环己烷循环使用。采用该方法具有上述两者的优点。
6、实例试用共振论解释苯酚的酸性强于环己醇。苯酚的酚羟基离去一个质子后,得到酚氧负离子,后者因共振而稳定。一个带电体系,电荷愈分散,体系愈稳定。而环己醇的共轭碱没有类似的共振结构存在,稳定性较差。实例 RNH2是一个弱碱,而胍是一个强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