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成苯甲酸环己酯和水。甲苯和环己醇在反应过程中,甲苯的甲基被氧化为苯甲酸,而环己醇的羟基被酯化,生成苯甲酸环己酯。该反应通常需要催化剂的存在,如浓硫酸或路易斯酸等。
2、环己烷的每一个碳连有两个氢,一个氢让羟基取代,六个都是如此便是环己醇(C6 H12 O6)。苯酚是苯环上的任意一个碳连一个羟基得到苯酚,俗名石炭酸,在空气中或长时间变成粉色,微溶于水,显酸性(C6 H6 O1)。苯环上的任意一个碳又连有一个羧基得到苯甲酸(C7 H6 O2)。
3、.中度和重度中毒者,除上述症状加重、嗜睡、反应迟钝、神志恍惚等外,还可能迅速昏迷、脉搏细速、血压下降、全身皮肤、粘膜紫绀、呼吸增快、抽搐、肌肉震颤,有的患者还可出现躁动、欣快、谵妄及周围神经损害,甚至呼吸困难、休克。
4、将甲苯做成苄基格氏试剂,与乙醛反应即可制得1-苯基-2-丙醇,将环己醇脱水制成环己烯,然后臭氧氧化,再还原水解即可制得己二醛。
其实1号碳并不是不可以连甲基,乙基也不是不可以连在2号碳,如1-甲基环己醇,就是甲基连在1号碳上。问题题干所表述的情况有一定的限制条件,可以适用于饱和烃中。
对于烷烃来说,无1-甲基、2-乙基、3-丙基,因为主链定错了。
甲基如果连一号碳,你的一号碳就不是端基了,甲基才是端基,乙基同样如此。
一号碳上有甲基,表明所选碳链不是最长碳链,不符合系统命名法规则;二号碳不连乙基同理。
具有手性碳的分子,都存在旋光异构体。图中给出的这种物质没有手性碳,它没有旋光异构体,只存在顺反异构体。
没有,环己烯只有顺式没有反式。如果有反式,画出来可以发现环张力极大,非常不稳定,故不存在。
邻苯二甲酸酯类 邻苯二甲酸酯是由1mol苯酐和2mol稍的相应的一元醇在强酸性催化剂(Lewis酸、同多酸、杂多酸、离子交换树脂)作用下加热反应生成的。
这两个碳都没有手性,因为以羟基和氯的连线为对称轴,整个分子左右完全对称。
易溶于醇;氯仿;醚;冰醋酸;液状石蜡及石油醚,微溶于水。薄荷醇含有三个不对称碳原子,已知四个空间顺式和反式异构体,它们每个都有右旋型;左旋型以及消旋型。左旋薄荷醇具有特征有薄荷香气并有清凉的作用。消旋薄荷醇([89-78-1])也有清凉作用,其它的异构体无清凉作用。
这类同分异构体包括碳骨架异构、双键位置异构、-OH位置异构、顺反异构等,同分异构体太多了。例如,CH2=CHCH2CH2CH2CH2OH 环醇类:六个碳原子形成环,再接上-OH 此类同分异构体也很多——可以形成环己烷、甲基环戊烷、二甲基环丁烷(有两种结构)等,再接上-OH,同分异构体也很多。例如,环己醇。
脱水反应:环己醇可以通过脱水反应失去一个水分子,生成环己烯。这个反应通常需要使用强酸作为催化剂,例如浓硫酸或磷酸。反应条件可以在高温下进行,通常在100-150°C左右。
环己醇用TsOH处理得到环己烯,用过氧乙酸氧化得到1,2-环氧环己烷。乙醇用PBr3处理得到溴乙烷,加Mg粉回流,得到乙基格氏试剂。将1,2-环氧环己烷滴入回流中的乙基格氏试剂中,得到1-乙基环己醇,在浓硫酸作用下消去(优先生成取代较多的双键)即得产物。
第二部反应用酸加热得到的应该是消除产物,第二个问号应该是1-甲基环己烯,然后用硼氢化氧化的方法得到反马氏规则的产物。
当两个分子环己醇脱水反应时,会生成二环己基醚。 环己醇在自催化脱水反应中转化为环己烯醇。 环己烯醇随后与酸化的环己醇(即含有质子的环己醇)发生脱水反应,脱去一个水分子,生成1-环己基环己烯。
打错了吧,没有环乙醇。可能是环己醇。步骤是:环己醇通过消去反应成环己烯,再与单质溴加成,形成1,2-二氯环己烷。最后消去两个溴,得到目标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