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姜的播种密度是多少?

以山东大姜为例,其适宜的播种密度为:(1)土壤肥力高、肥水条件好的地块,种姜块约75g,以种植密度75000株/hm2左右,行距65cm、株距20~22cm为好。(2)土壤肥力及肥水条件中等,种姜块50~75g,以种植密度82500株/hm2左右,行距60~65cm、株距18~20cm为适。

生姜的种植密度:生姜种植密度必须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根据各地网友的生产经验和试验结果,从姜田肥力、种姜大小及管理水平等因素考虑,一般将生姜的种植密度分成以下三种类型:如低肥水姜田、种姜块小于50g,可采用行距48-50厘米,株距14-15厘米,每667平方米株数9000株左右,产量约1500公斤。

适时播种与合理密植:生姜的种植密度建议为行距40厘米,株距20至25厘米。适时播种是确保生姜生长的关键,同时合理密植有助于提高产量。 科学施肥:施肥应根据土壤测试结果来确定施肥方法和用量。生姜对肥料的耐受性较强,且生长期较长,因此应注重底肥的充足和追肥的次数。

生姜亩产量一般能达到6000斤左右,年景较好时亩产量能达到8000斤,而且栽种生姜可以在每年的4月份进行,对土壤整地施肥后,将用多菌灵消毒后的姜种播种在其中,播种密度为每亩500斤,栽种后用细土覆盖即可,在苗期要为其追施一次尿素。

例2:山东滕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于1989—1990年在麦姜套种田进行生姜密度试验,试验田土质较肥沃,肥水较充足,田间管理较好。麦姜套种采用条带式立体栽培,带宽为50~55厘米,小麦采用10~15厘米的宽幅条播,播种量每667米2为8~10千克。

种植时间:生姜种植的时间由温度决定,在湖南、武汉等地生姜一般是在每年4-5月份开始种植。选地、选种:选地时尽量选择渗透能力较强的沙质土壤,同时也需要靠近水源。播种、密度:播种时可以将姜块放在药剂中浸泡十几分钟,然后用沙子拌一下,一般5天之后就可以进行播种。

生姜的播种密度如何确定?

这表明,合理的种植密度不是在任何条件下都固定不变的,应根据当地具体条件因地制宜地确定。

播种密度 播种按照每株间隔三十厘米,每行间隔四十厘米的距离进行播种,然后尽量就是将发芽的那一面朝上,这样一排一排的摆过去,摆好之后盖上一层薄土,最后在上面铺上一层稻草就好了。科学施肥(基肥,追肥)栽种之后一定施足基肥,一亩平均施有机腐肥3000千克,在加30千克的钾肥混合施肥。

因此,合理的种植密度不是固定不变的,应因地制宜,根据品种和具体条件来确定。通常大姜品种(如莱芜大姜)长势强,单株产量高,应适当减小密度,以提高商品品质;小姜种(如莱芜片姜)长势较弱,单株产量低,则应适当加大密度,以充分利用空间,提高光能利用率,达到高产之目的。

选用肥大、色泽鲜艳、干缩、无病虫害的生姜为原料,然后将生姜放在温度22-25℃、湿度60-80%的环境中进行压芽;压芽后,将姜种掰成75-100克,保证每块上有一个芽。

花生在播种的时候,怎样控制播种的密度和深度?

在这种情况下,根据情况适时洒水,花生的水分原则,绝技水不会太大,5 ~ 6厘米的土壤湿度可以满足发芽的需求。播种太深,土壤内空气少,不利于种子内酶的活动和营养素的转换。特别是播种后下雨的话,表层土壤板结、幼苗出土的困难、土壤中消耗太多养分、出土的幼苗显示出苗条。

种过花生都知道,大多耕种深度宜3-5厘米左右最好,过深或过浅都不好。详细要根据土壤水分及类型而定。花生耕种要确保有足够水分和氧气,这样才能有利于花生出苗整齐,并一播全苗。种子发芽需求足够的水分和氧气,耕种过深过浅都不太好。

巧控苗。花生始花后40-50天即花生结荚前期,当植株长至30厘米时,应及时叶面喷施70-100毫克/升ppm水溶液,每亩可用液50-75升。可使花生植株矮化,防止徒长倒伏。喷后若生长仍过旺盛,可隔10天左右再喷施一次,确保植株高度在30-40厘米。

一般花生播种5厘米左右为宜。要把握“干不深,湿不浅”的原则,土壤要浅,沙地或沙地要深。露天栽培深度不超过7厘米,最浅不小于3厘米。 广播后抑制。播后抑制是保证花生全苗抗旱播种的成功经验。

播种深度 一般花生的播种以5厘米左右为宜。要掌握“干不种深,湿不种浅”和土质粘的要浅,沙土地或沙性大的地块要深的原则。露地栽培最深不能超过7厘米,最浅的不能浅于3厘米。播后镇压 播后镇压是花生抗旱播种确保全苗的一条成功经验。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