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分析:也设试管底面积为s1,容器底面积为s2,放入物块后,试管内液面上升h0,试管底部下沉h1,容器内液面上升h2,试管内液面与容器底部距离为 h。
2、×10 试题分析:根据试管漂浮、物体下沉,可分别表示出将物块放入后,物块的排水体积、试管的排水体积、容器内液面上升的体积,再利用浮力公式、重力、质量公式将其中的等量关系表示出来,最终找出物体密度与水的密度的关系。
3、H=12CM-2CM=10CM 所以 试管底部受到水对它的压强为P=(密度符号找不到)gh=1克每立方厘米*10CM*10N/kg=1000Pa(单位换算)(2)因为漂浮,所以浮力=重力 浮力=10CM*8CM2*10N/kg*1克每立方厘米=0.8N 所以G铁=0.8N-0.2N=0.6N 略。。
4、则上升=下降,即V/S2=mg/ρS2,化解得ρ=mg/V,显然水的密度应该是1000kg/m^3,或者,前面一问可以觉得,放入任何漂浮或悬浮物体,高度都不变,因为是悬浮,只能是同密度的物质吧。这个题应该是有问题的,用常理看,首先听到的应该是首先发出的声音,即出发点处。

1、某块冰中含有一小石块,冰和石块的总质量为55g,将它们放在盛有水的圆柱体的容器中,当冰融化后,容器的水面下降了0.5cm,若容器的底面积为10cm,已知冰密度=0.9×10kg/m,水密度=0×10kg/m。(1)冰的体积为多少?(2)求石块的质量。
2、牵引力等于阻力,V为18km/h=5m/s,P=16kw=76×10^6J/s)带入计算可知F=15×10^7N (4)因为机械能的转化率并不能保持为定值,当功率越高时,能量损失越多,所以不能保证速度为倍数关系。
3、同种物质,质量跟体积成正比。同种物质,密度是永远不变的,是个常数,体积是自变量,质量是因变量,这个可以理解了吧。2,同种物质,质量跟体积之比不变,它跟质量和体积无关。同种物质,质量跟体积之比不变,其实就是说同种物质密度不变,刚才说过了。
答案:甲容器对地面的压强变化量为2695Pa。解析:步骤一:假设切去的乙放入甲后,水没有溢出,设切去的乙高度为$Delta h$。根据受力平衡,容器对地面的压力等于水的重力加上切去的乙的重力,即$F_{容} = G_{水} + Delta G_{乙} = rho_{水}hS_{容}g + rho_{乙}Delta hS_{乙}g$。
声学部分声音特性区分题目:“引吭高歌”中的“高”指声音的( )A. 音调B. 响度 答案:B 解析:“高歌”指声音大,即响度大;音调指频率高低。综合易错点单位换算错误 题目:将5m/s换算为km/h,结果为( )答案:18km/h 解析:1m/s=6km/h → 5×6=18km/h。
【分析与解】这是一道条件开放的问题,解答本题常见的错误是选择答案A,其原因是认为作用在物体中央的大小为20牛的力方向竖直向下,而实际上题目中并没有明确给出力的方向,只是说明力竖直用在物体中央,所以该力有竖直向下和竖直向上两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