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上游原料是乙烯。可以通过间接氧化法或直接氧化法得到环氧乙烷。间接法:直接法:下游产品包括(但不仅限于):乙二醇、聚酯材料、乙醇胺、丙烯腈等。
1、乳化剂根据其结构和性质都不相同,乳化剂可分为阴离子型、阳离子型和非离子型;根据其来源可分为天然乳化剂和合成乳化剂;按照作用类型可以分为表面活性剂、黏度增强剂和固体吸附剂;按其亲油亲水性可分为亲油型和亲水型 。
2、乳化剂按照离子性分:阴离子、阳离子、非离子、两性乳化剂。譬如:阴离子石蜡微乳化剂AMP、阳离子石蜡微乳化剂AMP、非离子石蜡微乳化剂NMP。
3、根据它们的亲水部分的特性,可分以下几类:①阴离子型乳化剂。是在水中电离生成带有烷基或芳基的负离子亲水基团的乳化剂,如羧酸盐、硫酸盐和磺酸盐等。
4、常用的乳化剂有肥皂、阿拉伯胶、烷基苯磺酸钠等。
5、乳化剂属于商标分类第1类0104群组,小项号为:010268;经路标网统计,注册乳化剂的商标达5250件。
三元环的中文叫环氧乙烷(oxirane)四元环的叫氧杂环丁烷(oxetane)。位置从氧的位置开始数起。
根据IUPAC命名法及1980年中国化学学会命名原则,按各类化合物分述如下。1.带支链烷烃 主链 选碳链最长、带支链最多者。编号 按最低系列规则。
-丁烯-2-醇(这个结构不稳定,会自发异构成2-丁酮)3-丁烯-2-醇 2-丁烯醇 2-丁烯-2-醇 PS:命名原则为,丁烯前面的数字表示双键位于哪一个碳原子上,醇前面的数字表示羟基位于哪一个碳原子上。
醛和酮都是具有羰基(C=O)官能团的化合物,统称为羰基化合物。羰基与一个烃基和一个氢原子相连的化合物叫做醛(甲醛的羰基与两个氢原子相连);含有羧基(-COOH)官能团的化合物称为羧酸。
如图,由于环的结构的限制,四种不同颜色的氢化学环境都是不同的,看这个结构就很明显。考虑对映异构的话,一氯取代应该是8种,不考虑对映异构则是4种,不会是7种,答案有问题。
甲醇钠变成甲醇阴离子,然后进攻环氧乙烷,然后开环,就又变成氧负离子的, 这个氧负离子又可以继续进攻甲基烯丙醇,打开双键,然后这个不稳定,又重新回来,于是脱去一个甲醇阴离子。
当然不对啦,应该有3中化学环境的氢,一氯代物么自然也是3种。不就是环氧乙烷上面带个甲基嘛。
因为甲烷是正四面体结构,乙烷就相当于有一个甲基替代了甲烷中的一个氢原子,所以自然是不共面的。环氧乙烷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是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在痕量的酸或碱作用下,可与含活泼氢的化合物作用。
环氧乙烷化学式为C2H4O,其中C表示碳,H表示氢,O表示氧。结构中的氧原子与两个碳原子形成了环状的三元环氧结构,其余的碳原子与氢原子相连。环氧乙烷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化学式为C2H4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