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脱落酸,中文名为2-顺式,4-反式-5-(1-羟基-4-氧代-2,6,6-三甲基-2-环己烯-1-基)-3-甲基-2,4-戌二烯酸,其别名包括(±)-脱落酸和S-ABA。它的结构式复杂,包含15个碳原子、20个氢原子和4个氧原子,分子式为C15H20O4,分子量为263095克/摩尔。
2、脱落酸(ABA)能诱导许多双子叶植物落叶落果。外施脱落酸到完整的植物上,对花果的脱落作用较为有效。促进气孔关闭 在干旱条件下,脱落酸的一个重要生理功能是促进气孔关闭以控制水分散失。因水分胁迫,使叶水势下降,增大叶绿体膜对脱落酸的透性,叶绿体渗出的脱落酸引起气孔关闭。
3、脱落酸,简称ABA,是一种在植物体内发挥关键生理作用的植物激素。它的主要功能包括诱导植物进入休眠状态,延缓种子的萌发进程,以及调控植物生长的速率。此外,脱落酸还具有独特的生物学效应,比如促使气孔关闭,以保护植物免受水分蒸发和环境压力的影响。
4、ABA(脱落酸)的生物合成主要通过两条途径进行: 类萜途径(terpenoid pathway): 起始于甲瓦龙酸(MVA),经过法呢基焦磷酸(FPP)的转化,经过一系列未明确揭示的过程,最终形成脱落酸。这个过程被称为C15直接途径,其路径可以表示为:MVA → FPP → ABA。
1、工业上生产氯乙烯的方法很多,大致分为乙炔法和乙烯法两种。乙炔法是将乙炔和氯化氢混合气体在较高温度下通过氯化汞催化而制得。乙烯法是由乙烯加氯制得1,2-二氯乙烷后,再于高温脱去一分子氯化氢,产生氯乙烯。
2、工业上生产氯乙烯的方法多样,主要分为乙炔法、乙烯法、联合法和氧氯化法四种。首先,乙炔法是通过将乙炔和氯化氢混合气体在高温下经氯化汞催化而制得。此法虽流程简单且转化率较高,但若乙炔由电石制得,则耗电量大,不够经济,并产生大量废渣,且存在汞化合物污染的问题。
3、乙炔法:利用氯化汞催化剂,乙炔与氯化氢加成直接合成氯乙烯,过程包括乙炔制取、精制和氯乙烯合成。此法简单、成本低,但能耗大,环保问题突出,不适用于大规模生产。 乙烯直接氯化法和乙烯氯化裂解法:前者产量较低,后者为解决其问题而发展,产率较高。
取代基的第一个原子质量越大,顺序越高;如果第一个原子相同,那么比较它们第一个原子上连接的原子的顺序;如有双键或三键,则视为连接了2或3个相同的原子。!!以次序最高的官能团作为主要官能团,命名时放在最后。其他官能团,命名时顺序越低名称越靠前。
代表官能团的 位置,一二三四五,代表官能团的 个数。甲乙丙丁戌,代表C的个数。正,代表化学式为直链。异,代表只有2号位上有官能团,其它位没有。顺,代表空间构象,具体的书上都有。不是吧,这简单,这个百度回答窗口打不出化学分子式。规律就是我上面写的呀,按名称从后往前写分子式。
这个就相当于那个CH上连了两个甲基。全部展开,先写成 然后找最长的链,按甲乙丙丁...数下去,再把主链的碳标号,命名是越小越好,就如这个读作2-甲基-丙烯,而不是3-甲基-丙烯。
首先,它是由一个酸和一个甲醛组成的有机物。我们可以把它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2-甲基丙烯酸。主链上有三个碳,一个双键,所以称“丙烯”,第二个碳上连有甲基,所以称2-甲基,另外它有个羧基-COOH。第二部分是CH4,两部分脱氢组合,第二部分变成甲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