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对不是。金属的密度不仅与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关,更重要的是与金属的堆积方式紧密相连。许多主族金属采用的是体心立方堆积,这种堆积方式的空间利用率较低。相比之下,大多数副族金属采用面心立方堆积,空间利用率较高。
密度是衡量物质紧密程度大小的物理量,一种物质的结构越紧密,它的密度就越大,而与组成该物质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没有必然关系。一种金属晶体,它的金属原子的排列越紧密,其密度就越大。但是单质,特别是金属单质,其密度随相对原子质量的增大,大体上呈现很不规则的增大的趋势。
1、醇的密度与碳原子数的关系是:一般的一元醇,随着碳原子数增加,密度也增加,醇逐渐从液体变为固态,常见的多数醇的密度小于每毫升一克,当然也有例外。比如好多芳香醇,如,苯乙醇等。另外一般的,没有支链的正醇,要比有支链的醇密度要高,但是也是有特例的。
2、具体而言,卤代烃的密度会随着碳原子数量的增加而降低,因为增加的碳原子并没有显著提高分子的总体质量,而氢和卤素的原子质量相对较小。而单一醇羟基(-OH)的醇,其密度则会随着碳原子数量的增加而增加,因为碳原子数量的增加直接增加了分子的总体质量。
3、晚上好,分子结构中碳原子数越大,分子量越大,在物理性质上的表现就是密度越大所以一元脂肪醇随着烷基数量增多(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从甲醇、乙醇和正丙醇一直在变大,分子量同时也是密度的一种直观表示形式。脂肪醇也随着碳原子数量增多而造成醇羟基的亲水极性不断下降。
4、一般来说,有机物的密度与分子中相对原子质量大的原子所占质量分数成正比。
5、卤代烃:这类化合物通常无色,其蒸汽有毒,不溶于水,却能轻易溶于醇、醚等有机溶剂。一卤代烷的沸点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加而升高,但其密度却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加而降低,这是其特性之一。
6、烃:密度都小于水,同系物的密度随碳数逐渐增大,都难溶于水,1-4个碳的烃是气体,随着碳数增多熔沸点逐渐升高,逐渐由液态过渡到固态。烃均为无色物质,烷、烯、炔无气味或稍有气味,芳香烃有特殊气味。卤代烃:常温下,氯甲烷、溴甲烷、氯乙烷为气体,其余一般为液体。
金刚石和石墨相比,结构更为致密。金刚石的密度大约是石墨的5倍左右(金刚石的密度约为5-53g/cm3,石墨的密度约为09–23g/cm3)。金刚石是原子晶体,每个碳原子以sp3杂化与其余四个形成四个共价键,成正四面体结构,向周围延伸开,形成浑然一体的致密结构。
金刚石作为基体材料,无法方便制造绝缘膜。 金刚石的原料成本高,制作成本大。 金刚石不适合替代硅制作芯片,因为其化学特性和工业制作成本。 碳化硅(SIC)是半导体界公认的“一种未来的材料”,有广阔的发展潜力。
单晶硅属于金刚石结构,体心立方晶格,倒格子则是面心立方。作为一种重要的半导体材料,单晶硅是硅的单晶体,拥有完整的基本点阵结构。单晶硅的不同方向表现出不同的性质,具备良好的半导体特性。为了确保单晶硅的高品质,其纯度要求极高,达到99999%,甚至超过99999999%。
但,用金刚石做芯片基体材料,切割将是难题,用金刚石切割金刚石,效率低,费用高,只能用硬度更高的人造物质。目前已知硬度最高的人造物质是碳炔,硬度是金刚石的40倍,但还处于试验阶段,未到大规模商业化阶段。如何将金刚石切片,现在还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