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水的密度是不是越大越好?

1、水的密度不均匀时 ,导热性变化是:密度小的热水向上升 ,密度大的冷水向下沉,水是热的不良导体 ,水中的肉传递具有对流, 也有传导 。

2、不是的,水的密度与水质没有关系的,水质好坏与水中含有的离子,杂质,污染程度有关。

3、一般情况下,水的密度会随着温度而产生变化,温度越高,密度越小,温度越低,密度越大。如果你对水的密度是多少?物理意义感兴趣,请继续往下阅读。

4、即,小于4℃与大于4℃的水的密度,都略小于1g/cm。判断液体密度的大小:相同体积比质量,质量大的密度大。相同的质量比体积,体积小的密度大。

5、总的来说,由于水的密度大于大多数油类的密度,所以在水和油混合时,油通常会浮在水的上面。这一现象也是由水分子间较强的氢键作用力导致的,使得水分子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从而具有更高的密度。

6、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被称为人类的生命源泉。1升×1克/立方厘米=1000立方厘米×1克/立方厘米=1000克=2斤,也就是说:一升水等于2斤水。水属于液体,水的密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水生植物密度高会影响水质吗

有影响,因为水草是有生命的。会进行光合作用,吸掉 池塘里的氧气,使池塘含氧量减少。

水葫芦及浮萍类过多会导致水下缺少阳光照射,水底水草无法光合作用,进而导致鱼类缺氧死亡。大部分水草都有益于改善水质,降低水质富营养。

一般来说水草对鱼没有什么坏处,但在某此特殊的极端情况下也可能产生一定范围内的不利影响。水草本身有呼吸作用,在超高密度的种植环境下,夜间呼吸作用消耗水中溶解氧,可能会造成水体含氧量降低,对鱼造成影响。

虾苗密度大,投饲料多,排泄物多,水质易污染,会引起虾苗死亡。一定要结合水体净化措施来考虑放苗量。能够随时换海水,或者用淡水调节,可以适当多放苗,否则要少放苗。

鱼类在水族箱中的代谢和饵料分解会产生大量的氨和亚硝酸。而氨和亚硝酸在硝化细菌的作用下形成硝酸盐,硝酸盐不能再分解,只能在大型水族箱中积累,造成水质恶化。

种植水生植物会占据水体空间,水体空间利用率不高,无法最大限度地提高每个池塘的鱼和虾的数量,效果也无法提高。另外,池塘里水生植物太多会影响捕捞,有的会挂泥和脏物,影响水质。第二,一般池塘可以少量种植。

为什么水在4度时密度最高?

1、度是平衡临界点。因此水在4度时密度最大。这是保障生物存在的很重要的一点,因为当水结冰的时候,冰的密度小,浮在水面,可以保障水下生物的生存。当天暖的时候,冰在上面,也是最先滑冻。

2、水温4℃上下,有两种使密度改变的效应:一是因温度升高,液态水的分子热运动加剧,分子间的距离增大,水的密度减小;另一种是因温度升高,水中所含有的冰晶体逐渐熔解,分子间的距离减小,密度增大。

3、水在4℃时密度最大,是由于水分子间有氢键缔合这样的特殊结构所决定的。根据近代X射线的研究,证明了冰具有四面体的晶体结构。

4、因为当水的温度升高到4℃时,水分子多以双分子缔合水分子的形式存在,分子占据空间相对减小,此时水的密度最大。用水的缔合作用来解释:接近沸点的水,主要是以简单分子的状态存在的。

5、实验证明,对0℃的水加热到4℃时,其体积不但不增大,反而缩小。当水的温度高于4℃时,它的体积才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膨胀。因此,水在4℃时的密度最大。

6、而是有一定程度的无序排列,即水分子间的距离不象冰中那样固定,水分子可以由一个四面体的微晶进入另一微晶中去。这样分子间的空隙减少,密度就增大了。同样,氢键的存在也是解释水在4摄氏度时密度最大的原因。

密度高的水好吗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