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罗淑(1903年12月19日~1938年2月27日),原名罗世弥,祖籍四川简阳,生于成都。1921年进简阳县立女子学堂,1923年转入成 都省立第一女子师范,1929年9月与马宗融去法国里昂,不久结婚。
2、刘泾,〔宋〕字巨济,号前溪(《宋元学案补遗》卷七九),简州阳安(今四川简阳西北)人。神宗熙宁六年(一○七三)进士(《昼继》)。元符末,官至职方郎中。米芾、苏轼之书画友。苏轼答刘泾诗云:“细书千纸杂真行。”鲜于伯机藏杂帖一册,内有刘泾墨帖一纸。善作林石槎竹,笔墨狂逸,体制拔俗。
3、田颂尧(1888—1975),四川简阳县龙泉驿人,中国国民党陆军上将。1910年加入同盟会,曾在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学习,后参加苏浙学生军,任军事部部长兼营长。之后,田颂尧加入川军,曾先后担任川军第4师参谋、川军第2师清乡独立支队长、川军第3支队支队长,川军第1军2师骑兵团长兼成都城防司令等职。
名称是乾、坤、震、巽、坎、离、艮、兑。《易传》作者认为八卦主要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个自然现象,并认为“乾”“坤”两卦在八卦中占特别重要的地位,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一切现象的根源。
卦形是指八卦的形状,是易经中最为直观的表现形式。根据《说卦传》的记载,八卦的卦形分为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其中,乾三横代表天,坤三横代表地,震一横一竖代表雷,巽一横一竖代表风,坎一竖二横代表水,离一横二竖代表火,艮一竖二横代表山,兑二横一竖代表泽。
乌龟,乌龟壳的纹路中间一条竖线分两仪,还有三条横线把这两份分成八份,也就是八卦。周易上认为太极八卦的衍化是简单到复杂的衍化也可以比喻是天下万事万物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规律,所以用平天下来形容两仪八卦思想的伟大。

不存在太阳系里的第十大行星。关于太阳系里是否存在第十大行星这一问题,目前科学界的普遍认知是,太阳系只有九大行星。这些行星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
美国宇航局在一份官方声明中称“2003 UB313”是太阳系的第十大行星,从而对布朗的观点给予了有力的支持和认可。5年前,布朗与朋友打赌:在2005年1月1日之前,天文学家肯定将发现比冥王星大的星体。今年1月8日,他们发现了“2003 UB313”。
目前尚未发现第十大行星。太阳系中共有九大行星,它们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目前并没有发现第十大行星的存在。有关第十大行星的猜测和理论一直存在,但都需要进一步的观测和证实。科学家们正在不断探索太阳系,寻找可能存在的隐藏行星或其他天体。
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科学家宣布发现太阳系第十大行星,名为2003UB313,其大小为冥王星的五倍,距离太阳是冥王星的三倍。2003年初,美国科学家曾在距离地球129亿公里外发现红色小行星“塞德娜”,当时被认为太阳系第十行星,但后被质疑,最终认为它不符合行星标准。
有,2005年07月30日新浪科技:据美国宇航局太空网30日报道,天文学家在我们所在的太阳系里新发现了一颗星 体,它比冥王星还要大,并把它称为第十大行星,可是这一声明立即在天文界引起广泛争论。这颗新星的大 小不是问题,但如何准确地给行星下定义却成了问题。
1、刘子华的研究不仅在天文学领域提出了新的理论假设,而且展示了中国古老的太极八卦图在现代科学中的多元价值,证明了古老智慧与现代科学的交融可以产生非凡的科学突破。他的成就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科学家的独特视角和卓越贡献。
2、当时在法国勤工俭学的只有27岁的中国人刘子华,下定决心要别开生面,不依靠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去预测太阳系的第10颗行星。刘子华并不是凭空设想,他发现太阳系的各星体与八卦的卦位,存在着对应关系。
3、评论界认为这是一部视角独特、气势恢宏,真实反映县级领导干部生存状态的小说。2008年3月6日,《文艺报》第二版发表了评论家谢作文先生的评论文章《强毅果敢运筹帷幄——评刘子华《危城》中县委书记的艺术形象》。《洞庭雪莲》,长篇报告文学。2008年1月,由团结出版社出版。
4、年,刘教授带领团队凭借在茶及植物功能成分研究与开发领域的丰富积累,包括学科架构、学术地位、创新成果和技术水平,以及广泛的产业化规模和社会影响力,开创性地在我国创立了首个具有交叉学科特色的“植物资源工程”本科专业。这个专业旨在深化我国农林植物资源的开发,成为培养顶尖人才的摇篮。
5、当时在法国勤工俭学的只有二十七岁的中国人刘子华,下定决心要别开生面,不依靠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去预测太阳系的第十颗行星。刘子华并不是凭空设想,他发现太阳系的各星体与八卦的卦位,存在着对应关系。他依据这个关系,利用天文参数进行计算,证明出每一对应卦位所属星体的平均轨道速度和密度均分别为一个密值。
6、它产生于北宋,盛行于南宋与元、明时代,清中期以后逐渐衰落,但其影响一直延续到近代。广义的理学,泛指以讨论天道性命问题为中心的整个哲学思潮,包括各种不同学派;狭义的理学,专指程颢、程颐、朱熹为代表的、以理为最高范畴的学说 ,即程朱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