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层在各种测井曲线上是如何反映的?

1、根据煤层呈中—高电阻率、低密度、低自然伽马异常反映的综合特征进行煤层的定性解释。煤层的顶、底板及夹矸多为泥岩,煤层与其在各种参数曲线上有明显的差异,密度曲线一般仅在煤层、裂隙、破碎带处有明显的高异常反映。一般采用多种物性参数曲线进行综合分析、解释能准确划分煤层。

2、煤、泥岩、砂岩、灰岩其实都是统称,下面还有很多种类,而且不同地区的岩石在测井曲线上特征有可能截然不同,只能介绍典型特征了。煤层测井特征:低自然伽马,低密度(最显著特征,一般在2g/cm3一下),高电阻率,高声波时差,高中子。

3、泥岩在密度测井曲线上值较高而煤层密度测井值在剖面上看很低 在淡水泥浆的沙泥岩剖面井中,自然电位测井曲线以大断泥岩层部分的自然电位曲线为基线,此时出现负异常的井段都可认为是渗透性岩层。在含有泥质的砂岩中由于泥质对溶液产生吸附电动势使总电动势降低。

4、结核法:结核在含煤建造中的分布有一定规律,其特征和含煤性有一定关系,特别是同生结核,在一定程度上可视为聚煤条件的指标。 测井曲线法:煤与其他岩石在物理性质上往往有一定差异,因此可以根据测井曲线的类型,寻找物性标志层进行煤层或煤组对比。

5、这一结论正是煤田伽玛伽玛测井方法的物理基础,由于煤层的密度与围岩的密度差或=1克/厘米3,使得煤层在伽玛伽玛测井曲线上有稳定的高峰出现,见乌拉尔某煤田的典型曲线(图1)。

请问隧道石头洞三级围岩一实方等多少虚方

1、实方与虚方的换算关系是1实方等于565虚方。这种换算基于以下事实:1自然方等于0.85实方,同时也等于33虚方。 实方是指未经人工扰动的自然状态下的土壤体积,它在土石方计算中用于表达土壤的原始状态和计算其体积。

2、因此,1方实方石头大约等于0.0283立方米(m)。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换算结果是基于石头密度为83吨/立方米进行计算的。不同的石头密度可能会导致换算结果略有不同。

3、实方=565虚方。因为1自然方=0.85实方=33虚方,所以1实方=565虚方。实方,自然状态下的土壤体积。表达土壤状态和计算土壤体积的方法。挖方时,按所挖路堑或基坑等体积计算;填方时,按所挖取十坑或采土场的休积计算。

4、实方等于565虚方。定义区分:“实方”是指回填并经过压实后的填筑方,其体积相对较小且密度较大;“虚方”则是指自然方经过人力或机械开挖松动过的土方或备料堆置土方,其体积相对较大且密度较小。

5、实方与虚方的换算关系是:1实方等于565虚方。这一换算基于以下关系:1自然方等于0.85实方,同时也等于33虚方。

6、简单的估算,可以按照隧道断面方量,乘以3的系数。 不过虚方量,没有任何意义。就是隧道出渣量的估算,也是按断面方。【摘要】石头隧道爆破后实方与虚方的比例【提问】简单的估算,可以按照隧道断面方量,乘以3的系数。 不过虚方量,没有任何意义。就是隧道出渣量的估算,也是按断面方。

茂名油页岩矿区地层物性统计特征

1、茂名油页岩矿区地层及分层(矿层、围岩、基底、盖层)的密度、磁性、电性间的散点分布及统计结果分别见于图22和表9,具有如下特征:1 矿层 尚村组、油柑窝组两矿层的密度均值在50×103~65×103kg/m3之间,是密度最低的层位。

2、整体上,该矿区直接探测的目标为尚村组、油柑窝组,具有相对极低密度、极弱磁性的特征,并由于油页岩相对较薄,出现电阻率略低,极化率也略低的特征;间接探测的目标为黄牛岭组、上垌组,具有相对高密度、弱磁性、高电阻率、高极化率的特征。

3、矿区油页岩的密度约为85×103kg/m3,页岩的密度为15×103kg/m3,砂岩泥岩的密度为85×103kg/m3,差异十分显著,重力勘探方法和地震勘探方法具有探测油页岩矿的物性前提。(2)磁性 矿区内油页岩的磁性无数据。页岩与砂岩、泥岩的磁性相比,具有相对低磁化率、高剩磁强度的特征(图32)。

4、油页岩富含有机质,其密度最低,炭质页岩含一定量的有机碳,其密度也不高,但粉砂质页岩、硅质页岩及钙质页岩,由于含有机质较少,其密度较大。本项目在研究中发现,油页岩的密度与电阻率具有负相关关系(表2;图2)。

5、平均相对误差为 油页岩物探概论 2)均方误差为 油页岩物探概论 式中:μ为平均相对误差;ε为均方误差;n为检查样品数;Ai为第i件样品一次测量结果;Bi为第i件样品另一次测量结果。

6、特征 (1)大部分为自生自储成藏组合,储层发育在烃源层中,原油性质好。 (2)油气分布主要受裂缝系统的控制,特别是构造缝串通其他裂隙,裂缝既是油气运移的通道,又是储集空间。裂缝发育不均,主要发育在构造应力集中的部位,如背斜的轴部、断层附近和地层挠曲部位。

自由空间重力异常及布格重力异常

根据重力观测值,可计算出地质体引起的重力异常。在重力勘探中,针对不同的地质任务,可以得到不同的异常,例如自由空间重力异常、布格重力异常及均衡重力异常等。由重力观测值计算这些异常的方法将在第三章详细叙述。此处简单介绍这些异常的意义。在一个地形平坦的地区布置一条东西向的测线(图2-3-3)。

一)布格重力异常 布格重力异常是经过纬度改正、地形改正及布格改正后获得的异常。由于布格改正相 当于把大地水准面以上的物质质量排除掉,这样自然会造成地壳质量的不足,因此在山区 或高原区经过布格改正的重力异常大多是负异常。此外,布格重力异常主要是反映地球内 部异常质量对重力测量结果的影响。

校正过程包括自由空间校正、中间层校正、地形校正以及均衡校正等步骤。通过将观测重力值减去正常重力值,并经过这些校正,可以得到自由空间异常、布格异常和均衡异常,其中布格异常在重力勘探中尤为常用。研究地壳均衡、地壳运动以及地壳结构时,均衡异常和自由空间异常是关键工具。

重力异常的影响因素:①高度,地面观测点并不在大地水准面上,两者有一定高差,观测点位置越高重力值越小;②中间层密度,地面观测点与大地水准面之间的剩余物质所产生的附加重力值;③地形,周围山体对测量点的引力。

重力改正包括自由空间改正﹐中间层改正﹐地形改正和均衡改正。观测重力值减去正常重力值再经过相应的改正﹐便得到自由空间异常﹑布格异常和均衡异常(见地壳均衡)。在重力勘探中主要应用布格异常。为研究地壳均衡﹐地壳运动和地壳结构也需要应用均衡异常和自由空间异常。

布格重力异常是指在特定测量点上,通过以下步骤获得的重力值:首先,对观测到的重力值(g测)进行纬度改正(g纬)、中间层改正(g中)和地形改正(g形)。所得的值称为“重力值的布格改正”。然后,将此改正值从正常重力值中减去,以得到最终结果。布格改正旨在消除大地水准面以上的物质质量影响。

可能感兴趣的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