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铷在光的作用下易放出电子,可制光电管。铯,原子序数55,原子量1390543,元素名来源于拉丁文,原意是“天蓝”。1860年德国化学家本生和基尔霍夫在研究矿泉水残渣的光谱时发现铯,因其光谱上有独特的蓝线而得名。铯在地壳中的含量为百万分之七,主要矿物为铯榴石。
谁能介绍一下铷和铯啊?铷,原子序数为37,相对原子质量为84678,是一种稀有的碱金属元素。它的名称来源于其在光谱中的两条显著的红色线,拉丁文中的含义是“深红色”。1861年,德国化学家本生和基尔霍夫在研究锂云母样品的光谱时首次发现了铷。
钾(K) 钠(Na) 锂(Li) 铷(Rb) 铯(Cs)这个顺序是根据这些元素的电子云结构和原子半径等因素来确定的。由于这些元素具有单个价电子,它们很容易失去这个电子形成正离子,因此它们的碱性很强。
你说的没错,在自然界中,金属锂、金属钠、金属钾、金属铷、金属铯都是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的,因为他们太活泼了。但外表上也许能够看出是谁的化合物,要了解那些形状、颜色特征最好问矿石专家。
1、碘化铯 ( CsI ) + a-Si + TFT :当有 X 射线入射到 CsI 闪烁发光晶体层时,X 射线光子能量转化为可见光光子发射,可见光激发光电二极管产生电流, 这电流就在光电二极管自身的电容上积分形成储存电荷. 每个象素的储存电荷量和与之对应范围内的入射 X 射线光子能量与数量成正比。
2、将高能转换为可见光。碘化铯电镀闪烁体是一种当被电离辐射激发之后会表现出发光特性的材料,是将高能转换为可见光的一种典型光电转换材料,可用于辐射探测和安全防护,通常在应用中将其加工成晶体,称为闪烁晶体。
3、FPD内部运作如同一个精密的光谱解析器,首先,X射线通过闪烁介质转化为可见光,随后,光电二极管或TFT如同调色盘上的画笔,将这束光转化为电荷。其中,碘化铯(CsI)和碘化铊(TlI)等化合物构成了最常见的数字闪烁体材料,它们的卓越性能推动了成像技术的革新。
4、间接DR板与直接DR板: 间接DR板使用碘化铯闪烁屏来转换X射线为可见光,再通过光电转化方式被探测器接收。而直接DR板则使用非晶硒来直接转换X射线为电子,无需经过中间步骤。 量子转换效率: 从物理性能上来看,直接DR板在量子转换效率上通常高于间接DR板。然而,间接DR板在稳定性方面表现更佳。
5、碘化铯作为重要的闪烁晶体材料,在数字化X线探测器制造中扮演着关键角色。数字化X线探测器可以分为直接探测器和间接探测器两大类,以及平板探测器和线阵探测器两大类。间接探测器利用闪烁晶体将X射线转化为荧光信号,再通过光电二极管转化为电信号,闪烁晶体的不可或缺性对探测器性能至关重要。
6、CR成像技术的运作原理涉及光激发荧光体的科学。当X射线照射到IP板(碘化铯板)上时,它具有吸收并储存X射线能量的独特能力。这个步骤至关重要,因为IP板是CR系统的核心组件。具体来说,当X射线与IP板的碘化铯分子接触时,这些分子会吸收并暂时存储这部分能量。
1、无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易潮解。对光敏感。极易溶于水,溶于乙醇,微溶于甲醇,几乎不溶于丙酮。相对密度5。熔点621℃。沸点约1280℃。折光率7876。有刺激性。有毒,半数致死量(大鼠,腹腔)1400mg/kg,(大鼠,经口)2386mg/kg。
2、铯是软而轻、熔点很低的金属,纯净的金属铯呈金黄色;熔点24°C,沸点663°C,密度8785克/厘米。铯的化学性质活泼,铯与水和-116°C的冰反应都很剧烈;碘化铯与三碘化铋反应能生成难溶的亮红色复盐,此反应用来定性和定量测定铯;铯的火焰成紫红色,可用来检验铯。
3、化学反应与应用:铯与水和极冷的冰反应也非常剧烈。碘化铯与三碘化铋的反应会产生亮红色复盐,可用于铯的定性和定量分析。铯的火焰颜色为深紫色,因此常用于检测实验中的铯元素。来源与制备:自然界中的铯盐主要存在于矿物中,而氯化铯则常见于光卤石中。通过高温条件下用钙还原氯化铯,可以制取铯。
4、FPD:数据转换的魔术师/ FPD内部运作如同一个精密的光谱解析器,首先,X射线通过闪烁介质转化为可见光,随后,光电二极管或TFT如同调色盘上的画笔,将这束光转化为电荷。其中,碘化铯(CsI)和碘化铊(TlI)等化合物构成了最常见的数字闪烁体材料,它们的卓越性能推动了成像技术的革新。
5、铯可以在氯气中立即自燃,生成氯化铯:2Cs+Cl==2CsCl.铯与水和-116°C的冰反应都很剧烈;碘化铯与三碘化铋反应能生成难溶的亮红色复盐,此反应用来定性和定量测定铯;铯的火焰成比钾深的紫红色,可用来检验铯。元素名来源于拉丁文,原意是“天蓝”。
6、铯是一种柔软而轻便、熔点极低的金属,纯净的金属铯呈金黄色;熔点为24°C,沸点为663°C,密度为8785克/立方厘米。
1、铯137在工业应用中主要用于合金制造。例如,含钠12%、钾47%、铯41%的合金具有非常低的熔点(-78℃),含铷13%、铯87%的合金熔点为-39℃,而含钠5%、铯95%的合金熔点更低,为-29℃。这些合金在光电池、光电倍增管和电视摄象管制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被用作真空管的吸气剂。
2、铯-137在工业和医疗领域有广泛应用。在工业中,它用于密度测量和核辐射称重;在医疗中,它辅助诊断心脏病及癌症,也可用于治疗甲状腺肿瘤。此外,铯-137还用于农业辐射育种和食品杀菌。然而,不当使用和管理铯-137可能导致环境污染,破坏生态平衡。
3、铯137作为一种重要的伽马辐射源,其应用广泛。首先,它在医疗领域扮演着关键角色,用于校准放射治疗设备,确保其在治疗癌症过程中提供准确的剂量。这些设备需要定期接受铯137的辐射校准,以保证病人接受的辐射剂量的精确性,同时保障医疗人员的安全。
4、农业及生物学应用:高活度137Cs源用于辐照育种、辐照贮存食品、医疗器械的杀菌。(4)用于制作同位素电池和同位素热源。(5)可作为核电站事故的信号核素。(6)可制成137Cs-137mBa放射性核素发生器。
5、工业方面:铯-137的主要工业用途是制造光电池、光电倍增管和电视摄象管以及用作真空管的吸气剂。由钠和铊激活的碘化铯可制作工业和医疗用的X射线图象放大板或荧光屏。用铯形成的人工铯离子云,可以进行电磁波的传播和反射。医疗方面:铯-137是一种常用的伽马辐射源。
已开发的无机闪烁体种类繁多,如NaI(Tl)、CsI、LiF(Eu)等,其中NaI(Tl)因其较大的光输出(相对塑料闪烁体蒽,为230%)而广泛应用。
最常用的无机闪烁体是含有铊的碘化钠晶体,也有碘化铯(铊)、碘化锂(铕)、硫化锌(银)等。而气体和液体的无机闪烁体通常由惰性气体制成,如氙、氪、氩、氖、氦等,其中氙的光输出最大。有机闪烁体主要是由具有苯环结构的芳香族碳氢化合物组成,其发光机制主要是分子本身的激发态回到基态的跃迁。
NaI和BGO(锗酸铋)是应用较多的闪烁晶体,NaI(Tl)光输出大。对NaI(Tl)光输出的界定是以最早的塑料闪烁体--蒽(C14H10)来标定,相对于蒽,NaI(Tl)的相对光输出为230%。NaI(Tl) 晶体密度较低(65g/cm3), BGO有较高的密度(13g/cm3),但光输出较低(只有NaI(Tl)的8%)。
在工业应用方面,铯的重要用途之一是合金制造。例如,含钠12%、钾47%、铯41%的合金熔点为-78℃,含铷13%、铯87%的合金熔点为-39℃,而含钠5%、铯95%的合金熔点更低,为-29℃。这些合金在光电池、光电倍增管和电视摄象管制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被用作真空管的吸气剂。
铯137在工业应用中主要用于合金制造。例如,含钠12%、钾47%、铯41%的合金具有非常低的熔点(-78℃),含铷13%、铯87%的合金熔点为-39℃,而含钠5%、铯95%的合金熔点更低,为-29℃。这些合金在光电池、光电倍增管和电视摄象管制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被用作真空管的吸气剂。
铯是一种具有银白色光泽的碱金属元素,它在常温下容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而氧化。铯-137是一种具有放射性的同位素,因其较强的γ射线辐射能力,常被用作医疗设备消毒、癌症放射治疗以及工业质量检测等领域的辐射源。
铯,一种银色的碱金属,因其易在空气中氧化的特性而引人注意。其中,铯-137这一同位素具有显著的放射性性质。它在医学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被广泛用于杀菌消毒,如医疗器械的消毒,以及癌症治疗中的放射疗法。此外,铯-137也被用于工业设备的γ射线检测,以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