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1200毫升等于4斤。 在密度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体积和质量之间存在直接比例关系。
斤。1200毫升等于1200立方厘米,水的密度是1g/cm3,质量等于密度乘以体积,1200×1=1200,即1200m=1200g。又因为1斤=500克,1200÷500=4,所以1200ml等于4斤。体积和质量之间存在着间接的联系,即密度影响着体积和质量之间的关系,当密度相同的情况下,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我们知道1斤等于500克。利用这个信息和水的密度,我们可以将1200ml转化为质量。按照水的密度计算,1200毫升的水重约1200克,即4斤。这是基于水的密度大约为1克/毫升的假设,实际情况会因物质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因此,对于其他物质,这一转换并不适用,需要知道具体物质的密度来进行准确的转换。
ml是4斤。毫升和斤是不能直能换算,毫升是体积单位,斤是质量单位,二者不能直接换算,质量通过密度和体积来计算,计算公式质量等于密度乘以体积。
斤。水的密度为1,1200毫升等于2升,一公斤等于2斤,所以1200毫升的重量计算方式是,2乘以1乘以2等于4斤。
物体的密度与硬度没有关系.例如:黄金的密度很大为132 g/cm3 , 但硬度很低。钢的 密度为85 g/cm3 , 但淬火后硬度很高。硬质合金的 密度较大为14~19 g/cm3 , 但硬度很高。汞的密度为155g/cm3 , 常态成液体状,没有硬度。
不是的。密度与硬度之间没有相互关系,这完全是两个概念。密度是物质每单位体积内的质量,而硬度是材料局部抵抗硬物压入其表面的能力。比如黄金比铸铁软,可它的密度比铸铁高。再比如一块钢材我们将它裁成两块,拿其中一块去热处理。其结果是他们的密度没变可硬度不同了。
密度和硬度都是描述物体物理性质的,基本上没什么联系。硬度和物质的原子结构有关系,比如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元素(同一种物质)组成的,但硬度不一样。密度和物质的种类有关,比如水和冰。
硬度和密度不一定呈正比,比如金刚石硬度很高,但是密度不及大多数金属的密度;固体密度硬度也不一定大于液体,比如液体汞的密度比许多固体金属的密度大;一般液体的密度大于气体。硬度一般对固体来讲的,所以,液体和气体不说硬度。
一般来说,只有气体才会有密度变化,但是气体液体无所谓硬度。固体很难被压缩,所以密度可认为是不变的。也无所谓因为密度而造成的硬度变化。我好想没听过研究密度和硬度的课题,觉得没必要。但也不保证某些专业领域有涉及^_^ 一般情况下,气体体积大于液体大于固体,但是水是个特殊的例子。
问题是不准确哦,密度和硬度没有必然联系。密度与硬度之间没有相互关系,这完全是两个概念。密度是物质每单位体积内的质量,而硬度是材料局部抵抗硬物压入其表面的能力。比如黄金比铸铁软,可它的密度比铸铁高。再比如一块钢材我们将它裁成两块,拿其中一块去热处理。
不是的。密度与硬度之间没有相互关系,这完全是两个概念。密度是物质每单位体积内的质量,而硬度是材料局部抵抗硬物压入其表面的能力。比如黄金比铸铁软,可它的密度比铸铁高。再比如一块钢材我们将它裁成两块,拿其中一块去热处理。其结果是他们的密度没变可硬度不同了。
气态与固态和液态的根本区别在于气态可以被压缩,而固态和液态几乎不能被压缩。固态和液态的根本区别在于液态可以自由流动改变形状,而固态不能。简单来说,气态:可压缩、可流动;液态:不可压缩、可流动;固态:不可压缩、不可流动。硬度与密度并无相关关系,而是与物质的微观结构有关。
例如:黄金的密度很大为132 g/cm3 , 但硬度很低。钢的 密度为85 g/cm3 , 但淬火后硬度很高。硬质合金的 密度较大为14~19 g/cm3 , 但硬度很高。汞的密度为155g/cm3 , 常态成液体状,没有硬度。水在(4℃)时的密度为1g/cm3 ,液体状,没有硬度。
水的密度 0*10^3kg/m^3【=1kg/L=1g/ml】水源不一,硬度就各不相同。 北京市的自来水标准是 450mg/l 以下,北京市区的一般地区是200mg/l 左右。 “硬度”是以水中钙镁离子的总量来表示。
水在(4℃)时的密度为1g/cm3 ,液体状,没有硬度。
密度:1000 kg/m3(4℃时)。冰的密度比水小 临界温度:372℃ 浮力分类:悬浮、漂浮、沉底、上浮、下沉。
例如,水的密度为1克/立方厘米,黄金的密度为13克/立方厘米,密度高于水的物质会沉入水底,而密度低于水的物质则会浮到水面上。由于密度的不同,通过密度来区分不同的物质,从而应用在实际的生产和科研中。密度是一个衡量物质紧密程度的物理量,自然界和各行各业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海水的硬度较高,一般维持在7度至9度DH。海水的密度是指单位体积内海水所包含的质量。海水密度一般在02~07之间,它取决于温度、盐度和压力(或深度)。在低温、高盐和深水压力大的情况下,海水密度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