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烷基:如甲基、乙基、叔丁基等。 硅烷基团。 氨基酸基团。 羟基基团。 胺基(包括伯胺基、仲胺基和叔胺基)。 醚基。 硫醚基。 卤素原子:如氟、氯、溴和碘。 硝基。 羰基(包括醛基、酮基和羧基)。 氰基。 磺酸基。 酯基。 亚氨基。
2、给电子基团:超强基团、强给电子基团、中等基团;吸电子基团:强吸电子基团、中吸电子基团、弱吸电子基团。给电子基团 超强基团 氧负离子(-O-)。强给电子基团 二烷基氨基(-NR2)、烷基氨基(-NHR)、氨基(-NH2)、羟基(-OH)、烷氧基(-OR)。
3、吸电子基团 强吸电子基团:包括叔胺正离子(-N+R3)、硝基(-NO2)和三卤甲基(-CX3),其中X代表氟、氯等元素。 中吸电子基团:包括氰基(-CN)和磺酸基(-SO3H)。 弱吸电子基团:包括甲酰基(-CHO)、酰基(-COR)和羧基(-COOH)。
1、卡尔费休试剂瓶进气口要安装干燥器, 以防止试剂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使试剂的滴定度下降造成严重的测定误差。 在进行卡尔费休滴定过程中,有时会出现借终点现象,也就是提前到达终点,造成测定结果偏低。特别在测定低浓度含水量的样品时影响更大,甚至无法进行测定。
2、系统全密闭问题,卡尔费休水分滴定仪剂液部分连接一定要紧固,从试剂瓶到计量泵再到反应池,否则发生试剂泄漏将直接影响测试结果,其不密闭的另一个问题是测试时由于卡尔费休水分滴定仪试剂在试验中吸收空气水分,会导致滴定终点延迟。
3、测定技术 费休试剂的配制和标定 通常,配制费休试剂时只有碘应严格依照化学计量,其它组分则是过量的,一般采用的摩尔比为碘:二氧化硫:吡啶:甲醇=1:3:10:50。配制费休试剂所用各物质必须严格控制其含水量,一般不得超过0.1%,若进行微量分析时,不应超过数个ppm。
4、卡尔费休试剂(电量法)调试的注意事项:正常情况下,在试剂启封时倒出来的颜色为深褐色。若发现倒出来的试剂颜色为淡黄色则判定试剂失效。试剂储存时应该注意密封避光。温度不宜超过30°。调试步骤:1:用微升进样器取60微升左右纯净水。2:每注4微升纯净水停顿1-2秒,等待试剂与水的化学反应。
5、首先,确保系统的密封性至关重要。卡尔-费休试剂的液路连接需紧密,从试剂瓶到计量泵再到反应池,任何泄漏都可能导致测试结果偏差。由于试剂在试验中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若系统不密封,滴定终点可能会延迟。其次,取样的精确度不容忽视。
6、首先,卡尔费休试剂标定的本质是确定试剂与水的反应能力(滴定度,或者当量);其次,滴定度是计算样品中水份含量的主要参数,所以准确确定当量是比较重要的。之所以,需要经常标定,这是因为卡尔费休试剂的化学稳定性很低,其中的碘和二氧化硫都是很活泼的物质,容易和其它物质发生发应。
1、定义不同:分子中含有-CHO(醛基)的化合物称为醛,通式是RCHO,其中-CHO为醛基。酮是羰基与两个烃基相连的化合物。根据分子中烃基的不同,酮可分为脂肪酮、脂环酮、芳香酮、饱和酮和不饱和酮。不同的酮的状态也不一样,有的是液体,有的是固体,还有的是气体。
2、醛和酮的区别如下:结构不同。醛的官能团-CHO为醛基,通式为RCHO;酮的官能团C=O为羰基,通式为RCOR。物理性质不同。常温下,除甲醛为气体外,分子中含有12个碳原子以下的脂肪醛为液体,高级的醛为固体;而芳香醛为液体或固体。酮是羰基与两个烃基相连的化合物。
3、组成不同 醛:有机分子中含有-CHO(醛基)的化合物称为醛,通式为RCHO。酮:酮是羰基与两个烃基相连的化合物。用途不同 醛:醛的用途很广,甲醛蒸气可消毒空气,甲醛溶液可用于生物标本的防腐等,脂肪醛类一般具有麻醉、催眠作用,如水合氯醛是早期的合成催眠药。
4、可以用银氨溶液或者氢氧化铜来鉴别酮和醛。银镜反应 银氨络合物(氨银配合物,又称托伦试剂)可以被醛类化合物还原为银,而醛被氧化为相应的羧酸根离子,生成的银附着在容器壁上光亮如镜。因此,在样品溶液中加入银氨络合物,生成银镜的即为醛,不生成的为酮。
5、酮的官能团是羰基—CO—,醛的官能团是醛基—CHO。醛和酮都有羰基(C=O),但醛中羰基碳原子连接一个氢原子,而酮中羰基碳原子上连接着烃基,故前者具有还原性,后者比较稳定,不为弱氧化剂所氧化。
6、酮的分子中都含有羰基,且其羰基碳原子上连有两个烃基。物理性质不同 醛 常温下,除甲醛为气体外,分子中含有12个碳原子以下的脂肪醛为液体,高级的醛为固体;而芳香醛为液体或固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