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海底平坦,多为泥沙和软泥质,地势呈由三湾向渤海海峡倾斜态势。海岸分为粉沙淤泥质岸、沙质岸和基岩岸三种类型。渤海湾,黄河三角洲和辽东湾北岸等沿岸为粉沙淤泥质海岸,滦河口以北的渤海西岸属沙砾质岸,山东半岛北岸和辽东半岛西岸主要为基岩海岸。
渤海在辽东半岛南与山东半岛北连线以西,为一半封闭型中国内海。渤海包括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3个湾和中部海区,海域面积77000km2,为我国海域面积的63%。渤海由河北、山东、辽宁3省和天津市环抱,总共有13座环渤海城市。
渤海概况 渤海是由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和中央海盆组成,《山东省志·海洋志》则还包括渤海海峡,共5部分。入海的主要河流有黄河、辽河、滦河和海河,年径流总量达888亿立方米。地势由沿岸向中央和海峡倾斜,地形单调平缓。海底分布有古海岸线和古河道残迹。
渤海市位于辽宁省的西部沿海地区,与渤海湾相邻。该市地理位置优越,地处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心地带,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渤海市与周边城市之间交通便捷,拥有发达的公路、铁路和航空运输网络。渤海市的发展概况 渤海市作为辽宁省的一个重要城市,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
渤海是中国最北的近海,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内海,同时也属于内水范畴。渤海是由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和中央海盆组成,入海的主要河流有黄河、辽河、滦河和海河,年径流总量达888亿立方米。地势由沿岸向中央和海峡倾斜,地形单调平缓。
地理概况 渤海是一个近封闭的内海,地处中国大陆东部的最北端,即北纬37°07′~41°,东经117°35′~122°15′的区域。
海水在结冰时,海水中的纯水从海水中分离出来,而把海水中的盐类排斥在外,于是,冰块就变淡了,冰块溶化时的水是淡水。而当结冰的海水溶化时产生的水却是淡的,生活在北极的爱斯基摩人就是靠它作为饮用水的。
冰晶间的盐泡并非静止不动。它们的浓度高而比重大,会因重力沿冰晶间隙下坠,导致海冰顶部比底部淡。此外,冰中若存在温度梯度,盐泡会向高温方向移动。有人进行过实验,将含盐泡的海冰上部加热,盐泡竟然违反重力规则向上迁移。这是由于海水结冰时,水温低于气温,盐泡向底部迁移。
密度;海冰中因为含有气泡,密度一般低于此值,新冰的密度大致为914~915 ,海冰的密度随 盐度增加和空气含量的减少而加大。冰龄越长,由于冰中卤汁渗出,密度则越小。夏末时的海冰密度可降至860 左右。由于海冰 密度比海水小,所以它总是浮在海面上。
而海上的冰之所以是淡的,是因为海冰并非海水结的冰,它是海水中冰体的总称,包括海水直接冻结成的冰和陆地来冰两部分。在海水直接冻结的过程中,会有一部分的盐类脱离冰晶流入海中,所以,海冰的盐度总会低于开成它的海水的盐度。也就是说,海冰没有海水那么咸苦。
一般来说,海水所结的冰晶是淡的。虽然海水本身的味道是又咸又涩,但是海水所结的冰是淡的。冰是水在零摄氏度冻结而成的,冰一般不能和其他物质共存,所以在结冰时会将水中的其他杂质分离出来。
渤海 渤海是中国北方的最大内海,位于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和华北平原之间。由于渤海较为封闭,水体交换能力较弱,因此具有独特的海洋环境和生物资源。黄海 黄海位于中国大陆与朝鲜半岛之间,是中国东部的一个较大内海。黄海的海域相对开放,与外海有一定的水体交换,海洋资源丰富。
渤海是中国最北的近海,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内海,同时也是属于内水范畴。渤海由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和中央海盆组成,入海的主要河流有黄河、辽河、滦河和海河,年径流总量达888亿立方米。地势由沿岸向中央和海峡倾斜,地形单调平缓。海底分布有古海岸线和古河道残迹。
中国的主要内海包括渤海、黄海和东海的一部分。内海是指被陆地包围,并与外海或大洋通过狭窄的海峡相连的海域。这些内海通常受到地理、气候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具有独特的生态系统和环境特征。首先,渤海是中国的一个内海,位于东北和华北地区之间。
渤海和黄海的分界线全长100多公里,南起山东蓬莱,北至辽宁旅顺老铁山。 在分界线的西边,渤海海水呈现出的是微微的黄色,而东边的黄海海水所呈现出的却是深蓝色。
渤海和黄海的分界线是辽宁旅顺老铁山与山东蓬莱田横山之间的连线。辽宁旅顺老铁山与山东蓬莱田横山之间的连线,位于辽东半岛的尖端,延伸黄海和渤海之中,形成黄海和渤海的自然分界,在海水的颜色上可谓埋颂“泾渭分明”。东部黄海部分水是深蓝色,而西部渤海水却显得浑浊,略呈微黄色。
黄海与渤海分界线在辽宁旅顺老铁山与山东蓬莱田横山之间的连线上。老铁山角,位于辽东半岛的尖端,延伸黄海和渤海之中,形成黄海和渤海的自然分界,海水的颜色上“泾渭分明”。东部黄海部分水是深蓝色,而西部渤海水却显得浑浊,略呈微黄色。这是因为所处海底地沟所形成的自然现象。
黄渤海自然分界线座落在老铁山灯塔下方陡峭的山崖下、延伸入海的岬角之处。“陆地到此结束,海洋从此开始”在这里举目眺望,能远望到山东半岛的轮廓。黄渤海分界线是一道十分壮观的奇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