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甲基环己醇用浓硫酸脱水得到1-甲基环己烯,然后用臭氧氧化锌还原得到6-羰基庚醛,硼氢化钠还原得到目标产物。
2、脱水反应,生成环己烯 酯化,生成硫酸环己酯 成醚,生成环己醚 氧化反应,生成环己酮。
3、脱水剂比用硫酸做脱水剂有明显的优点:一是不产生碳渣;二是不产生难闻气味(用硫酸易生成SO2副产物)。环己醇为原料,浓磷酸为脱水剂来制备环己烯,脱水剂可以是磷酸或硫酸,磷酸的用量必须是硫酸的一倍以上。
1、—甲基环己醇脱水能产生纯的烯烃:1-甲基环己烯。因为甲基的存在,使得脱水有了选择性。
2、-甲基环己醇用浓硫酸脱水得到1-甲基环己烯,然后用臭氧氧化锌还原得到6-羰基庚醛,硼氢化钠还原得到目标产物。
3、机理如图所示:首先是,2,2二甲基环己醇的羟基上的孤对电子进攻一个质子,质子化,形成较为稳定的小分子——H2O,从环上脱离,形成正电荷(二级碳正离子),经过一步碳正离子重排反应,2位的甲基迁移到1位,使得二级碳正离子变为三级碳正离子,更加稳定。
4、环己醇脱水反应中,生成的环己烯产物是挥发性液体,容易随着反应溶剂和洗涤液挥发出去,导致产率和纯度降低。使用氢氧化钠洗涤可以去除反应溶剂和洗涤液中的水分,从而提高环己烯产物的纯度和产率。因此,氢氧化钠洗涤在环己醇脱水合成环己烯的反应中是一种常用的处理方法,可以有效提高产物的纯度和产率。
5、环己醇和硫酸钠不会直接反应。解释:环己醇是一种醇类化合物,而硫酸钠是一种无机盐。醇类化合物和无机盐通常不会直接发生反应。如果要使它们发生反应,需要加入适当的试剂或通过其他化学反应过程来引发反应。实际解答方式和对策:如果需要让环己醇和硫酸钠发生反应,可以考虑使用适当的试剂来引发反应。
6、脱水剂比用硫酸做脱水剂有明显的优点:一是不产生碳渣;二是不产生难闻气味(用硫酸易生成SO2副产物)。环己醇为原料,浓磷酸为脱水剂来制备环己烯,脱水剂可以是磷酸或硫酸,磷酸的用量必须是硫酸的一倍以上。
CH3COCH2CH2CH2CH2COOH,即2-羰基庚酸。
该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其中高锰酸钾作为氧化剂,环己醇作为还原剂。反应过程中,环己醇被氧化为己二酸,高锰酸钾被还原为二氧化锰。
环己酮先用酸性的高锰酸钾氧化。然后用溴水取代氢原子。而后再用甲醇取代溴原子。然后用高锰酸钾氧化羟基,得到两个羧基酸。环己酮,有机化合物,为羰基碳原子包括在六元环内的饱和环酮。无色透明液体,带有泥土气息,含有痕迹量的酚时,则带有薄荷味。
酸性高锰酸钾氧化性很强,会直接断开双键氧化为羰基。
在碱性环境中,mn的氧化性减弱,无机产物为k2mno4。而2-甲基环己酮被高锰酸钾氧化,可能在1,2位间断键生成6-庚酮酸。若在1,6间断键则生成2-甲基己二酸。所以有机产物为两种。
-甲基环己醇有手性碳原子。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4-甲基环己醇分子中的甲基基团所连接的碳原子是一个手性碳原子,因为周围的4个基团中有两个是相同的氢原子,另外两个则是醇基和甲基基团,互相排斥,因此产生了手性。
以2-甲基环己醇为例,C1的手性为S.C2的手性为R。手性化合物的判断要依据中心碳的四个取代基的优先顺序。
首先整个分子没有双键和三键。1号碳上连接的是一个羟基和一个氢,它一侧的2号碳上有甲基,相当于连接CHCH3,而另一侧的6号碳是CH2,所以两侧基团不同,因此连接四个不同基团,1号碳就有手性。
以2-甲基环己醇为例,C1的手性为S.C2的手性为R。
是的。邻氯环己醇中含有两个手性碳原子,分别是跟氯原子相连的碳原子和跟羟基相连的碳原子,所以邻氯环己醇是手性分子。
1、-甲基环己烯。因为甲基的存在,使得脱水有了选择性。
2、甲基1环己醇的合成的副反应如下:在反应条件没做好的情况下,格氏试剂有可能被水解和氧化。格氏试剂和卤代烷的偶联反应,先卤化生成卤丁烷,再制成格式试剂与丙酮反应形成水解。
3、仲醇与酸性高锰酸钾反应,被氧化为酮。2-甲基环己醇的氧化产物为2-甲基环己酮。若在剧烈的条件下氧化,2-甲基环己酮还能进一步被氧化为2-甲基己二酸等物质。
4、-羰基庚酸 因为羟基的邻位上有取代基,只能生成酮,羟基另一个邻位没有取代,生成酸。CH3COCH2CH2CH2CH2COOH,即2-羰基庚酸。
5、第二部反应用酸加热得到的应该是消除产物,第二个问号应该是1-甲基环己烯,然后用硼氢化氧化的方法得到反马氏规则的产物。
6、反应步骤为:1) 环己酮与甲基格氏试剂反应得1-甲基环己醇;2)用PBr3处理得1-甲基-1-溴环己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