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哪位好心的朋友:麻烦问一下怎么比较2-甲基-2-丁醇和3-甲基-2-丁醇...

卢卡斯试剂专门用来鉴别伯,仲,叔醇。3甲基2丁醇是仲醇, 23二甲基2丁醇是叔醇,33二甲基1丁醇是伯醇。叔醇加入卢卡斯试剂,立即变浑浊,仲醇要3-5分钟浑浊,伯醇常温下放置1小时以上仍然不反应。

颜色不同、字符区别。颜色不同。2-甲基-2-丁醇常温下为无色液体;2-甲基-3-丁烯腈颜色是透明或黄色的液体。字符区别。2-甲基-2-丁醇是有九个字符组成的;2-甲基-3-丁烯腈是有十个字符组成的。

-甲基-2-丁醇是对映异构体。3-甲基-2-丁醇结构如下:带*号的碳,分别连接氢,甲基,羟基和异丙基,四个不同的基团,是手性碳,必然是有对映异构体的。

一楼理论说的很正确,但是没有具体的试剂和现象,这里我补充一下:把铜丝在空气中烧成黑色(表面的氧化铜),趁热插入各溶液中;不能重新生成紫红色铜单质的是 2-甲基-2-丁醇。

是2-甲基-3-氯丁烷对 最低原则,写在前面的为大,除非取代基构成词尾,比如3-甲基-2-丁醇,羟基构成词尾【醇】。2-氯-3-溴戊烷对 优先次序原则。溴原子序数大,优先,写在后面。

3-甲基-2-丁醇是旋光活性吗?

-甲基-2-丁醇是旋光活性的。其结构如下:具有两个手性碳原子,共有四种旋光异构体。

在光学世界中,光的偏振方向有明确的左右旋区分。右旋用符号(+)表示,左旋则用(-)标识。例如,(+)-2-丁醇代表右旋,而(-)-2-丁醇则代表左旋,旋光性化合物的特性决定了它们是顺时针还是逆时针旋转光。19世纪后半叶,化学家们揭开了一个重大的发现,即某些有机化合物对光有独特的偏振效应。

手性二氢氮杂吲哚羧酸(R)-1作为药物活性成分(API)的核心原料,其合成过程中的手性超临界流体色谱分离往往成本高昂。

甲醇,3-甲基-2-丁醇和浓硫酸共热,可能生出的有机物共有几种

1、D 醇失水包括分子内失水生成稀烃、分子间失水生成醚(同种分子间、不同种分子间)。前者失水生成甲醚、乙醚、甲乙醚、乙烯四种产物;而后者考虑到C 3 H 8 O包括两种醇:1—丙醇、2—丙醇,与甲醇形成的混合物失水共可得到六种醚和一种烯烃,共七种产物。

2、CH 2 OH;C 3 H 8 O的醇结构简式为②CH 3 CH 2 CH 2 OH,③CH 3 CH(CH 3 )OH,在140℃,乙醇会发生分子间脱水,分子间脱水的组合为①①,②②,③③,①②,①③,②③;所以分子间脱水生成的醚为6种;如果发生消去反应又可以生成乙烯和丙烯,故共计是8种有机物,答案选D。

3、种。首先分子式是C3H8O的醇有两种,分别为1-丙醇和2-丙醇,与浓硫酸共热,可以分子内脱水生成丙烯。分子间还可以脱水形成醚。具体的6种醚分别为,甲醚、丙醚、异丙醚、甲基丙基醚、甲基异丙基醚、丙基异丙基醚。

三甲基二丁醇有旋光活性吗?

-甲基-2-丁醇是旋光活性的。其结构如下:具有两个手性碳原子,共有四种旋光异构体。

又称“光活性”。分子的旋光性最早由十九世纪的Pasteur发现。他发现酒石酸的结晶有两种相对的结晶型,成溶液时会使光向相反的方向旋转,因而定出分子有左旋与右旋的不同结构。 当普通光通过一个偏振的透镜或尼科尔棱镜时,一部分光就被挡住了,只有振动方向与棱镜晶轴平行的光才能通过。

手性二氢氮杂吲哚羧酸(R)-1作为药物活性成分(API)的核心原料,其合成过程中的手性超临界流体色谱分离往往成本高昂。

三甲基二丁醇与浓硫酸共热的化学方程式

1、反应:Cu2O + 2 H+ = Cu + Cu2+ + H2O 解释:如果是强酸才会发生上面的反应得到Cu,但乙酸CH3COOH是弱酸,不能反应 它不知道,乙醇与乙酸发生的酯化反应可逆,没有纯净的乙酸乙酯。

2、mol—C≡C—完全加成时需2molH2,1mol—CHO加成时需1molH2,而1mol苯环加成时需3molH2。 ②1mol—CHO完全反应时生成2molAg↓或1molCu2O↓。 ③2mol—OH或2mol—COOH与活泼金属反应放出1molH2。 ④1mol—COOH(足量)与碳酸钠或碳酸氢钠溶液反应放出1molCO2↑。

3、由E生成F的化学方程式为__HOCH2CH2CH2COOH—浓硫酸→C4H6O2+H2O___,E中的官能团有___羧基和气啊羟基___,与E具体有相同官能团的E的同分异构体还有___2-羟基丁酸、3-羟基丁酸___;(4)G的结构简式为___;(5)由I生成J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4、丁与浓硫酸共热到一定温度可得到烃(戊),戊只有一种化学性质与其截然不同的同分异构体。已与过量NaOH反应后,将溶液蒸干,再加热可得到一种最简单的烃。根据以上事实推断:甲的结构简式可能是 。

5、查:查方程式两端原子个数和电荷数是否相等 (3)、离子共存问题 所谓离子在同一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就是指离子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若离子之间能发生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

1-丁烯为原料辅以必要的化学式制备3-甲基-2-丁醇

先将1-丁烯与水加成得到2-丁醇,然后在酸催化下消去生成2-丁烯。2-丁烯与过氧化氢反应生成环氧化物,再用甲基格氏试剂亲核进攻,产物水解后得到3-甲基-2-丁醇。

该化合物为3,3-二甲基2-丁醇,化学式CH3(CHOH)C(CH3)3。

硫酸催化下,烯烃的间接水化。机理是质子亲电进攻双键,得到碳正离子,此时区域选择得到稳定碳正离子(马氏加成),然后发生碳正离子重排,邻位3号碳上的H迁移,得到稳定的三级碳正离子,然后水与碳正结合再脱去质子得到外消旋(碳正离子上下进攻等可能)产物。产物是2-甲基-2-丁醇。

3甲基2丁醇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