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RC三N在酸性条件下变成RC三NH+,水中O亲核进攻C成RC(HOH)=NH,H离去得RC(OH)=NH,酸性条件得RC(OH)=NH2+,再亲核进攻一次并异构得RC(OH)2NH3,其中一个羟基的H与氨基形成NH4+离去,C和O的断键重构为羰基,就成了RCOOH了。氰基(CN)中的碳原子和氮原子通过叁键相连接。
2、这个反应是一个加成反应,氰基加到羧基的碳原子上,而羟基则加到氰基上,形成一个新的化合物。 反应的产物取决于反应条件,可能形成多种不同的化合物。例如,在碱性条件下,可能会形成氰醇;而在酸性条件下,可能会形成腈类化合物。
3、氰基和丙酮的反应机理:是通过在氢氰酸中,含有大量的游离氰基负离子,在与丙酮的反应过程中,游离氰基负离子会对丙酮中所含有的羰基碳正离子进行攻击,通过化学反应生成氰醇。
性状 无色易挥发易燃液体。熔点 -57℃沸点 57℃相对密度0.8580折射率 3885闪点 -28℃溶解性 溶于苯、乙醚和全氯乙烯。遇水即水解,释出游离盐酸。
三甲基一氯硅烷 产品英文名 Trimethyl chloro silane 产品别名 三甲基氯(甲)硅烷 分子式 (CH3)3SiCl 产品用途 用作有机硅树脂的单体 物化性质 性状 无色易挥发易燃液体。 熔点 -57℃ 沸点 57℃ 相对密度 0.8580 折射率 3885 闪点 28℃ 溶解性 溶于苯、乙醚和全氯乙烯。
具有刺鼻恶臭,并且对水和空气极其敏感,遇水会发生强烈的化学反应生成相应的盐酸。甲基三氯硅烷属于氯硅烷类化合物,在有机合成和精细化工生产中,常用于合成各种取代硅烷衍生物,例如其可用于生产甲基三乙氧基硅烷。
液相色谱柱的填料基质:硅胶基质- pH 2-8:高或低pH下,硅胶会溶解。Al2O3·nH2O - pH1-14:化学修饰困难。聚合物基质 - pH1-14:孔结构复杂,孔径不均匀导致柱效不够高,有机溶剂可能导致聚合物基质溶涨而受损。
常用液相色谱填料的粒径有:8um、3um、5um,这些一般是用在分析柱上的。还有:10um、15um、20um、40um这些一般是用在制备色谱柱上的。还有无定形填料。“色谱世界”有个色谱填料的专栏。资料很详细,你可以去看看。
聚合物调料多为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或聚甲基丙酸酯等,其主要优点是在PH值为1~14均可使用。相对与硅胶基质的C18填料,这类填料具有更强的疏水性;大孔的聚合物填料对蛋白质等样品的分离非常有效。现在的聚合物填料的缺点是相对硅胶基质填料,色谱柱柱效较低。
最常用的色谱柱填充剂为化学键合硅胶。反相色谱系统使用非极性填充剂,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最为常用,辛基硅烷键合硅胶和其他类型的硅烷键合硅胶(如氰基键合硅烷和氨基键合硅烷等)也有使用。正相色谱系统使用极性填充剂,常用的填充剂有硅胶等。
1、三甲基氰硅烷上氰基反应会得到氰醇化合物。在L羟脯氨酸盐的催化下,与三甲基氰硅烷反应得到氰醇化合物,再对氰基进行水解反应得到的。
2、RC三N在酸性条件下变成RC三NH+,水中O亲核进攻C成RC(HOH)=NH,H离去得RC(OH)=NH,酸性条件得RC(OH)=NH2+,再亲核进攻一次并异构得RC(OH)2NH3,其中一个羟基的H与氨基形成NH4+离去,C和O的断键重构为羰基,就成了RCOOH了。氰基(CN)中的碳原子和氮原子通过叁键相连接。
3、三甲基氰硅烷可由氰化锂与三甲基氯硅烷制备:LiCN + (CH3)3SiCl → (CH3)3SiCN + LiCl 合成中最主要的用法是与碳氧双键加成,例如其与醛的反应:RCHO + (CH3)3SiCN → RCH(CN)OSi(CH3)3 产物为氧硅烷取代羟腈。
4、氰基甲酸乙酯的沸点是115-116℃。二者应该可以蒸馏分开。二者都是剧毒的试剂,你可要小心操作!做酰氰最好的氰化试剂是三甲基氰硅烷。。
5、颜色逐渐变深至深红、黑色。三甲基碘硅烷为易燃液体,有腐蚀性,遇湿空气会产生碘化氢气体,运输与使用过程中要注意安全,放置后颜色会渐变深,至深红、黑色。
6、话说画了好久。但是二茂铁画得不好,两个环应该是把铁夹在中间的,但是我画不出来。楼主自己领会一下吧。另外附上合成方法:乙酰基二茂铁与三甲基氰硅烷在CH2Cl2中ZnI2催化下加成,得到产率较高的α-氰基-α-二茂铁基乙氧三甲硅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