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初三物理题为了测出普通玻璃的密度,一个同学利用一个普通玻璃制_百...

为了测量普通玻璃的密度,一位同学采用了一个普通玻璃制成的小瓶、一个量筒和适量的水进行了如下实验:首先,他在量筒内倒入了50cm的水。接着,让小瓶口朝上漂浮在量筒内的水面上,此时水面与80cm刻线相平。根据这一观察,可以计算出小瓶排开水的体积V排为30cm。

V排=24cm 小瓶重量m=ρ水*V排=24*1=24g 小瓶体积V=62-56=6cm 所以:制成小瓶的玻璃的密度ρ=m/V=24/6= 4 g\cm。

用公式计算出液体的密度ρ=(2分)有三个完全相同的密封小瓶,里面装满了无色透明的液体,分别是蒸馏水、酒精和盐水.你能否不打开小瓶将它们区分开?说明你的做法和理由.(5分)“这个戒指是用纯金制成的吗?”奶奶提出了疑问。请你设计一种鉴别方法来探究这一问题。

.小亮同学从超市买来一个玻璃瓶装的铁皮盖罐头,细金属丝与灯丝支架导通,这主要是因为不同乐器所发声音的 是不同的。(3)电视观众看到莲花座上的千手观音身披绚丽霞光,这些光是由 ,传感器再将反映车轮转动情况的电信号显示在速度表上,从而指示此时的车速。

天津)甲、乙两个质量相等的实心小球,密度分别为ρ甲、ρ乙,且ρ甲:ρ乙=3:2。将它们放入足够深的水中,甲、乙两球静止时所受浮力之比可能的是BDA.3:2 B.1:1C.ρ水:ρ乙 D.ρ水:ρ甲 ( 2010乌鲁木齐)如图,轻质杠杆两端悬挂同种材料制成的大小不同的金属球时,杠杆平衡。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6分)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

测酸奶密度的实验题含答案

1、答案:(1)①84 40 1 ②酸奶倒入量筒中会有部分残留在烧杯中,使测量的体积偏小。(2)小雨的实验过程:①用天平测出小玻璃瓶(含盖)的质量m0;②在瓶内装满水,盖上盖子,用天平测出瓶和水的总质量m1;③倒干净水,再往瓶内装满酸奶,盖上盖子,用天平测出瓶和酸奶的总质量m2。

2、巧测酸奶的密度(原理及说明)原理及说明: 原理五: ①用天平测出整瓶酸奶的质量m1; ②把酸奶倒入量筒测出V; ③再用天平测出空瓶子的质量m1,则酸奶的质量为 m=m1-m2; ④根据ρ酸=m/V,测出酸奶的密度: ρ酸=m/V=(m1-m2)/V。

3、测量酸奶流出的长度:在吸管上选择一个标志(例如吸管上的某个线条或纸上的标记),记录酸奶从吸管中流出的长度。 重复步骤4和步骤5,至少进行三次实验,以获得更准确的结果。计算每次实验的平均时间和平均长度。 使用密度的公式计算酸奶的密度。

测密度的实验题

1、液面上升到得读数算出其体积,设为[v(金)+v(蜡)] ;(5).被测石蜡密度是:ρ(蜡)=m(蜡)/{[v(金)+v(蜡)]-v(金)}=m(蜡)/v(蜡);(6).因为取石蜡和测定密度是物理实验操作,不影响石蜡质量(品质),所以大块 石蜡的密度也是:ρ(蜡)=n*m(蜡)/n*v(蜡)=m(蜡)/v(蜡)。

2、用石块的质量除以石块的体积可以得到石块的密度。

3、用量筒装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1 将木块放到水里,由于木块密度比水小会浮起,记下此时水面的刻度:V2 用细铁丝轻轻按住大木块,让水刚好淹没木块。

4、量出容器的底面半径r,计算出底面积S 把它装入水,记录此时高度h1 把小容器放入水中,把金属球放入水中,沉底,记录此时水面高度h2,球体积V=S(h2-h1)把金属球装在小容器里,口朝上放入水中,漂浮,此时排开水的重力等于小水杯的重力。

5、为了测定石头的密度,我们将采用排水法,该方法涉及使用天平、烧杯和水。以下是操作步骤: 首先,使用天平测量石头的质量,记为m1。 接着,将烧杯加满水,并使用天平记录烧杯和水的总质量,记为m2。

我将参加初三物理实验考试,题目为:有一个天平,一个烧杯和水,要用排水...

1、首先,使用天平测量石头的质量,记为m1。 接着,将烧杯加满水,并使用天平记录烧杯和水的总质量,记为m2。 缓慢地将石头放入烧杯中,待石头完全浸入水后,再次使用天平测量烧杯、水和石头的总质量,记为m3。 排开水的质量m水可以通过计算得出,即m水 = m1 + m2 - m3。

2、几次大的考试下来,如果发挥正常的话,只有物理和化学没底,物理只要题目不是很难的话,一般可以考到90多分,但是化学就不是很理想,分段考的时候90几分蛮多的,现在只有80多,差90分1到2分左右,物理和化学就是拿不到高分。

3、请高人们帮我整理一份化学的几个实验笔记(如酸碱盐、溶液质量分数等实验)越详细越好。

4、三)化学实验操作中的“三” 实验室取用固体粉末时,应“一斜、二送、三直立”。即使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小心地送人试管底部,然后将试管直立起来,让药品全部落到试管底部。 实验室取用块状固体或金属颗粒时,应“一横、二放、三慢竖”。

测密度的实验题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