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加入盐酸。4-甲基吡啶盐制备提高反应产率的方法是在其中加入氯化钙溶液和盐酸。且将所得加成物晶体用氯化钙溶液洗净后用水蒸气分解,再加食盐水处理以除去可溶成分再用氢氧化钾溶液处理,提取油层,可得纯度92%的4-甲基吡啶。
2、甲基吡啶盐的制备化简实验步骤提高产率。基吡啶对甲苯磺酸盐合成中,简化了实验步骤,对各步的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做了调整,有效提高了各步反应的产率。
3、氢262甲基吡啶352甲酸二乙酯的合成产率低的原因有3个。制备时反应温度过高。没有使用冰醋酸和无水乙醇。起催化作用的浓硫酸的用量多。
4、由于吡啶环上氮原子的吸电子作用,环上碳原子的电子云密度降低,尤其在2位和4位上的电子云密度更低,因而环上的亲核取代反应容易发生,取代反应主要发生在2位和4位上。 吡啶与氨基钠反应生成2-氨基吡啶的反应称为齐齐巴宾(Chichibabin)反应,如果2位已经被占据,则反应发生4位,得到4-氨基吡啶,但产率低。
5、通过一步反应实现异氰酸酯的合成,难度很大。据最新报道,采用Pd(4-Mepy)2Cl2(CO)x作为主催化剂(Mepy为甲基吡啶),FeCl3为助催化剂,可以明显提高选择性[3]。在200°C和5MPa下,反应5h后,反应接近完全转化,TDI的选择性达70.9%,副产物中有7%的单异氰酸酯。
1、避免与强氧化剂接触。化学性质和吡啶相似。有碱性,能和无机酸、有机酸生成盐。与无机盐类、卤代烷等也能形成加成化合物。加氢时生成4-甲基哌啶。氧化时生成异菸酸。在脱水剂存在下与苯甲醛缩合,生成苯亚甲基衍生物。有毒,大鼠经口LD501.3g/kg。防护方法参见吡啶。
2、外观与性状:无色、易燃、易挥发液体。具有不愉快的甜味。不纯物则为褐色。分子式: C6H7N分子量: 913密度:0.941g/cm3熔点:4℃沸点:1424°C at 760 mmHg闪点:5667°C蒸汽压:465mmHg at 25°C 溶解度:溶于水、乙醇和乙醚。
3、英文名:4-Methylpyridine,无色、易燃、易挥发液体。具有不愉快的甜味。不纯物则为褐色,溶于水、乙醇和乙醚。 用于医药工业及生产药物异烟肼,解毒药双复磷和双解磷,也用于杀虫剂、染料、橡胶助剂和合成树脂的生产。
4、六氢吡啶和4甲基吡啶碱性比较 ,吡啶的还原产物为六氢吡啶(哌啶),具有仲胺的性质,碱性比吡啶强(pKa12);主要是吡啶里面含有共轭双键,相间的π键与π键相互作用(π-π共轭效应),生成大π键,电子更加稳定,造成了吡啶亲电取代反应活性比较低,因此其碱性要比哌啶弱。
1、由合成法和煤焦化副产中回收制得。由乙醛与氨反应,主要生成2-甲基吡啶和4-甲基吡啶。
2、首先将氨预热至450摄氏度。其次与气化后的乙醛混合,通过预热至450摄氏度的装有硅酸铝催化剂的流化反应塔。最后就可以完成4-甲基吡啶盐的制备。
3、加入盐酸。4-甲基吡啶盐制备提高反应产率的方法是在其中加入氯化钙溶液和盐酸。且将所得加成物晶体用氯化钙溶液洗净后用水蒸气分解,再加食盐水处理以除去可溶成分再用氢氧化钾溶液处理,提取油层,可得纯度92%的4-甲基吡啶。
4、氧化还原反应 由于吡啶环上的电子云密度低,一般不易被氧化,尤其在酸性条件下,吡啶成盐后氮原子上带有正电荷,吸电子的诱导效应加强,使环上电子云密度更低,更增加了对氧化剂的稳定性。当吡啶环带有侧链时,则发生侧链的氧化反应。
1、氧化还原反应 由于吡啶环上的电子云密度低,一般不易被氧化,尤其在酸性条件下,吡啶成盐后氮原子上带有正电荷,吸电子的诱导效应加强,使环上电子云密度更低,更增加了对氧化剂的稳定性。当吡啶环带有侧链时,则发生侧链的氧化反应。
2、-甲基吡啶在脱水剂存在下与苯甲醛缩合,生成苯亚甲基衍生物。4-甲基吡啶 物理性质 性状:无色、易燃、易挥发液体。具有不愉快的甜味。不纯物则为褐色。避免与强氧化剂接触。化学性质和吡啶相似。有碱性,能和无机酸、有机酸生成盐。与无机盐类、卤代烷等也能形成加成化合物。加氢时生成4-甲基哌啶。
3、邻二甲苯或萘的氧化制备邻苯二甲酸酐,均四甲苯的氧化制备均苯四甲酸二酐,苊的氧化制1,8-萘二甲酸酐,3-甲基吡啶氧化制3-吡啶甲酸(烟酸),4-甲基吡啶氧化制4-吡啶甲酸(异烟酸),2-乙基已醇(异辛醇)氧化制备2-乙基己酸(异辛酸)。
4、-二氯-4-三氟甲基苯胺主要合成路线有三条:①对三氟甲基苯胺法。对三氟甲基苯胺在溶剂中直接氯化得到2,6-二氯-4-三氟甲基苯胺。该法简单方便,但是对三氟甲基苯胺价格较贵,生产成本比较高,国外主要采用该法生产。②对氯三氟甲苯法。
5、以γ-甲基吡啶和甲醛为原料,在酸溶液中,于150~200℃下反应,生成4-羟乙基吡啶,再用硫酸氢钾、氢氧化钾、硫酸、磷酸一氢钙等脱水,最后精馏精制得。
1、加入盐酸。4-甲基吡啶盐制备提高反应产率的方法是在其中加入氯化钙溶液和盐酸。且将所得加成物晶体用氯化钙溶液洗净后用水蒸气分解,再加食盐水处理以除去可溶成分再用氢氧化钾溶液处理,提取油层,可得纯度92%的4-甲基吡啶。
2、甲基吡啶盐的制备化简实验步骤提高产率。基吡啶对甲苯磺酸盐合成中,简化了实验步骤,对各步的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做了调整,有效提高了各步反应的产率。
3、氢262甲基吡啶352甲酸二乙酯的合成产率低的原因有3个。制备时反应温度过高。没有使用冰醋酸和无水乙醇。起催化作用的浓硫酸的用量多。
4、在吡啶N-氧化物中,氧原子上的未共用电子对可与芳香大π键发生供电子的p-π共轭作用,使环上电子云密度升高,其中α位和γ位增加显著,使吡啶环亲电取代反应容易发生。又由于生成吡啶N-氧化物后,氮原子上带有正电荷,吸电子的诱导效应增加,使α位的电子云密度有所降低,因此,亲电取代反应主要发生在4(γ)上。
5、然后都还原为氨基,用乙酸酐处理(氨基都变成了乙酰氨基);此物质硝化,硝基连在环N旁边的那个甲基的间位上;然后水解并 加亚硝酸,再用次磷酸还原可把两个乙酰氨基都变回氢。再还原最后那个硝基即可得目标产物。
6、据最新报道,采用Pd(4-Mepy)2Cl2(CO)x作为主催化剂(Mepy为甲基吡啶),FeCl3为助催化剂,可以明显提高选择性[3]。在200°C和5MPa下,反应5h后,反应接近完全转化,TDI的选择性达70.9%,副产物中有7%的单异氰酸酯。
1、因为吡啶盐带有正电荷,是一个极性很大的物质,它可溶于水,而在乙酸乙酯中溶解度很小,因此可以析出。
2、因此,在乙酰乙酸乙酯的制备中,在中和过程开始时析出的少量固体是由于产生的盐类溶解度降低而导致的沉淀。具体来说,可能是乙酸钠或乙酸钾等盐类的沉淀。
3、我的答案是:不会有Na2CO3晶体析出的,因为有乙酸的存在,就算有固体出现,那个固体极有可能是NaHCO3。 如果没有乙酸,将乙醇加入饱和的Na2CO3溶液,的确会有一些Na2CO3固体析出,因为Na2CO3在乙醇中的溶解度相对水而言很小,相当于混合溶剂重结晶,所以Na2CO3析出。
4、①碳酸钠能跟蒸发出的乙酸反应生成没有气味的乙酸钠,所以反应完毕后振荡试管酚酞的红色变浅,液层变薄;它还能溶解蒸发出的乙醇,由此可以提纯乙酸乙酯。 ②乙酸乙酯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的溶解度减小,容易分层析出.反应混合液的混合顺序:先加无水乙醇,再缓慢加入浓硫酸和冰醋酸,边加边振荡。
5、加酯回流:迅速放入10ml乙酸乙酯,反应开始。若慢可温热。回流约2h至钠直至所有金属钠全部作用完为止,得橘红色溶液,有时析出黄白色沉淀(均为烯醇盐)。酸 化 :加50%醋酸,至反应液呈弱酸性(固体溶完)。分 液:反应液转入分液漏斗,加等体积饱和氯化钠溶液,振摇,静置。
6、例如,能使溴水褪色,说明分子中含有不饱和键;能和氢氰酸、亚硫酸氢钠、苯肼、2,4--硝基苯肼等发生加成或加成消除反应,这是羰基的特殊反应;能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能使溴水褪色,并能和三氯化铁发生颜色反应,这说明分子中有烯醇式结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