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某种面料克重是190 g/m2,幅宽是68m,1公斤该种针织布出的米数是:1000g÷190 g/m2÷68 m =13 m。针织布即是利用织针将纱线弯曲成圈并相互串套而形成的织物,分经编针织布和纬编针织布。
公斤该种针织布出的米数是:1000g÷190g/m2÷68m=13m 即1公斤该面料可以出13米。针织面料的公斤和米之间怎么转换?1/幅宽/克重就是了,反过来:克重*幅宽,就是一米有多少克。1000除以门幅除以平方厘米克重=米长。
因此,1公斤的针织布大约可以换算成67米。希望这个解答对大家有所帮助。
针织布通常按公斤进行交易,而一公斤针织布的米数计算方法简单。 使用公式:1000 / 幅宽 / 克重 * 100 = 米数,可以得出结果。 以全棉卫衣布为例,若克重为200g,幅宽为180cm,一公斤全棉卫衣布大约可得7米,折合0码左右(外贸单常用码计价)。
1、因此,经编布的毛长是由多个因素共同决定的,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原料的毛长和织机的织造密度。
2、经编毛圈布起绒,是后整理技术。要看客户的要求,拉毛的方法损耗小,绒毛长。剪毛的效果毛头整齐,损耗大。
3、纬编针织布与经编针织布的区别是什么经编针织物与纬编织物相比,一般延伸性比较小。大多数纬编织物横向具有显着的延伸性。经编织物的延伸性与梳栉数及组织有关。有的经编织物横向和纵向均有延伸性,但有的的织物则尺寸稳定性很好。
4、经编针织面料常以涤纶、锦纶、丙纶等合纤长丝为原料,也有用棉、毛、丝、麻、化纤及其混纺纱作原料织制的。普通经编织物常以编链组织、经平组织、经缎组织、经斜组织等织制。花式经编织物种类很多,常见的有网眼织物、毛圈织物、褶裥织物、长毛绒织物、衬纬织物等。
计算经编机工艺密度的公式为:经编机工艺密度=针数÷织物宽度×英寸换算系数,其中针数指的是纵向织物上的织针数;织物宽度指的是横向织物上的宽度;英寸换算系数为54,用于将计算结果转换成英寸单位。
一般计算经编机产量,有的按照重量;有的按照长度。坯布每分钟的长度=机器速度除以上机的密度。机器速度2000转,密度20,每分钟出布100公分。在卡尔迈耶触摸屏新机器上,有计算的窗口。给采纳继续交流。
使用密度镜在布面上数线圈数。经编机通常使用每公分的线圈数。是工艺设定。
在工艺设计时需要进行工艺计算,主要是经编织物的密度、线圈长度、送经比、平方米重及产量。密度 密度指标一般为坯布规格所给定。在试制新产品时要根据实验工艺或客户需要决定。横向密度PA:用每厘米纵行数(或每5cm纵行数)来表示。PA取决于经编机机号和收缩率。
经编工艺计算是一门专业学科,大学四年的课程。机器上的牵拉密度表格,是知道上机密度操作的,按照工艺书的要求,对照表格的栏目,查到对应的齿轮,安装在机器上,就可以得到相应的密度。是指一公分内机器上纵向的线圈数。表格中还会有一英寸的线圈数等等,都是换算后的数据,对应齿轮的相同的。
经编机密度表由两排数字组成,可以通过密度和针数看:密度表示织物每单位长度或宽度中线圈的数量,通常用“针/英寸”或“针/厘米”来表示。例如,表中第一栏的密度为18针/54厘米,表示织物每54厘米长度中线圈的数量为18个。针数表示经编机在给定的长度或宽度中使用的针数。
1、经编机密度表可以通过密度和针数看。经编机密度表由两排数字组成,可以通过密度和针数看:密度表示织物每单位长度或宽度中线圈的数量,通常用“针/英寸”或“针/厘米”来表示。例如,表中第一栏的密度为18针/54厘米,表示织物每54厘米长度中线圈的数量为18个。
2、经编工艺计算是一门专业学科,大学四年的课程。机器上的牵拉密度表格,是知道上机密度操作的,按照工艺书的要求,对照表格的栏目,查到对应的齿轮,安装在机器上,就可以得到相应的密度。是指一公分内机器上纵向的线圈数。表格中还会有一英寸的线圈数等等,都是换算后的数据,对应齿轮的相同的。
3、经编机工艺密度是指在经编织物的制造过程中,纵向每英寸(1英寸=54厘米)上的针数,通常以Gauge(G)表示,即每英寸上的针数。
4、根据经编机的型号和机组结构,查看机器出厂时设计的转速和密度范围,在此范围内进行调整。根据经编织物的要求和织物的质量要求,调整机器的密度,一般情况下密度增加,速度需要降低。
5、横向密度PA:用每厘米纵行数(或每5cm纵行数)来表示。PA取决于经编机机号和收缩率。所以当已定型后圈距大致等于针距时:纵向密度PB:亦用每厘米横列数(或每5cm横列数)来表示。PB与线圈长度、纱线特数、平方米克重有关。
6、纱筒容量:纱线硬度、纱线密度和经编布的规格都会影响到纱筒的容量,纱筒容量通常根据纱线的使用量和纱线吸水性等因素选择。针数密度:针数密度是指盘头上每个英寸的针数,越密针数密度越高,也就意味着能够编织出更细密的织物。
1、使用工具:需要用到密度镜这一专业工具。数线圈:通过密度镜,数每1cm的纵向上有几个线圈。确定密度数:线圈的数量就等于该经编针织布的密度数。即,如果有几个线圈,那么密度数就是几。注意:这里的密度并非物质每单位体积内的质量,而是指每单位长度内的线圈数量。
2、需要用到密度镜,数每1cm的纵向有几个线圈,线圈数=密度数。采用经编方式制造出来的针织布就叫经编针织布。物质每单位体积内的质量叫做密度。买个密度镜,数下每一厘米的纵向有几个线圈,有几个线圈就是几的密度。
3、针织布的密度不是固定的,跟编制方法有关,宽度也不是固定的,根据编制及其有关。例如某种面料克重是190 g/m2,幅宽是68m,1公斤该种针织布出的米数是:1000g÷190 g/m2÷68 m =13 m。针织布即是利用织针将纱线弯曲成圈并相互串套而形成的织物,分经编针织布和纬编针织布。
4、密度,通常以10厘米内纱线的根数表示,我国标准采用此标准,但企业习惯上也使用1英寸。例如,“45X45/108X58”表示经纱和纬纱的支数,以及各自的密度。 幅宽,即面料的有效宽度,常见的有36英寸、44英寸等,宽度超过60英寸的称为宽幅布,我国现在甚至可达360厘米。
5、一般来说,较轻的针织布重量范围在每平方米100到500克之间,而较重的针织布重量可能超过每平方米1000克。针织布的重量也受到生产工艺的影响,如纬编和经编等不同的生产工艺会生产出不同密度的针织物。因此,要确定一条针织布的重量,需要查看具体的规格和生产厂家提供的信息。
经纱密度,又称经密,指的是面料长度方向上每英寸内经纱的排列数量,它决定了面料的纵向紧密度。 纬纱密度,又称纬密,是面料宽度方向上的纱线数量,影响了面料的横向紧密度。 密度,通常以10厘米内纱线的根数表示,我国标准采用此标准,但企业习惯上也使用1英寸。
在纺织品中,经向和纬向是描述织物结构的基本概念。织物长度方向的纱线称为经纱,其排列密度称为经密或经纱密度。具体而言,是指在1英寸长度内经纱的根数,这一数值用于衡量经纱的紧密程度和布料的厚度。对于经纱而言,密度越高,布料通常越厚实、坚固。
面料的密度是指织物在单位长度内所具有的经纱或纬纱的根数。 \x0d\x0a密度分为经纱密度和纬纱密度,简称经密和纬密。其计量表示方法,我国一般采用:1英寸(54厘米)长度内纱线的根数来表示。
经纱密度:指面料沿经向每平方英寸内的纱线根数。纬纱密度:指面料沿纬向每平方英寸内的纱线根数。在实际应用中,通常采用“经密×纬密”的方式来表示面料的密度,例如“133×72”,即表示该面料的经纱密度为133根/英寸,纬纱密度为72根/英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