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苯基二氯膦,以其多种中文同义名如苯基亚膦二酰氯、二氯化膦苯、苯基二氯化磷等,是化学界熟知的一种化合物。它的英文名是Dichlorophenylphosphine,还有其他如benzenephosphorusdichloride等称呼。
2、易吸湿。基二氯化磷易吸湿是导致其冒烟的原因。该化合物具有较高的亲水性,能够迅速吸收周围空气中的水分。当苯基二氯化磷暴露在潮湿环境中时,会与水蒸汽发生反应,形成亚硫酰双(对甲苯)胺等产物,并伴随着冒烟现象。这种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在过程中会释放出大量的能量和生成可见的白色或灰色浓雾。
3、苯基二氯化磷(英文Dichlorophenylphosphine 简称BPD、DCPP)又称为二氯化膦苯、苯基二氯膦、二氯苯基膦、苯基二氯化膦(DCPP)、二氯苯基化膦,常温下为无色至浅黄色透明液体,具有不愉快的臭味,吸入人体会使人感到头痛、恶心;易溶于有机溶剂,易吸湿,在空气中与水蒸汽反应而冒烟。
4、苯基二氯化磷HCA反应型无卤抗氧阻燃剂DOPO,作为磷菲类环状磷酸酯是有机磷类杂环化合物,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抗氧化性和优良的耐水性,是反应型和添加型阻燃剂,主要用于聚酯纤维、聚氨酯泡沫塑料、热固型树酯及粘接剂,由于该阻燃剂有磷-碳键,因此阻燃性能比一般磷酸酯更好。
5、苯基二氯化磷用做增塑剂、阻燃剂、农药中间体、油漆配合料、消泡剂、抗氧剂等,其分子中两个氯原子化学性质活泼,可与醇、酚、醛、胺和氧、硫、卤素反应制备其他的有机磷化合物。
1、温度控制不好。三氯氧磷的反应和温度控制有关,用夹套蒸汽加热至105到109℃使反应器内反应物汽化,就有反应了。三氯氧磷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分子式为POCl3,为无色透明发烟液体,易挥发,有强烈的刺激气味,露于潮湿空气中,水解为磷酸和氯化氢,发生白烟。
2、用夹套蒸汽加热至105~109℃使反应器内反应物汽化,经冷凝器冷凝后,再回流入反应器中。二次通入氯气,继续氯化残存的三氯化磷。回流至反应物色泽洁白、三氯化磷残存量在0.2%以下时,可由冷凝器导出作为三氯氧磷成品。其PCI3+Cl2+H2O→POCl3+2HCl↑反应生成的氯化氢气体,经水吸收生成稀盐酸。
3、一种常见的三氯氧磷制备方法是通过氯化水解。首先,将三氯化磷(PCI3)加入到专门的反应器中,然后引入氯气(Cl2)。在这个过程中,控制氯气与水的加入比例在94左右,氯气的通入速度保持在25至35公斤/小时,而水的滴加速度则在25至8公斤/小时。
1、及时拔除病株,并每亩喷雾50%甲胺磷5000-5500倍液进行防治。矮花叶病 (1)选择抗病强的品种,比如掖单农大6海引13号等种类。(2)一般可在发病初期使用5%克毒灵进行防治,通常不建议使用一般的杀菌剂,通常宜选择抗病毒剂。
2、防治玉米螟虫可选用3%辛硫磷颗粒剂或药剂拌10千克细沙制成毒土丢心,也可亩用30%乙酰甲胺磷150-200毫升或康宽5-10毫升,或福戈10-12克,或甲维盐高氯等药剂对水30-40千克喷雾。吡虫啉。
3、玉米苗有钻心虫药剂防治:(1)亩用20%三唑磷乳油75~100毫升,拌成毒土后施入心叶;三唑磷还可用500~800倍液喷雾。
4、毒饵防治。亩用48%毒死蜱乳油150毫升或30%乙酰甲胺磷乳油200毫升+80%敌敌畏乳油200毫升+4斤碎青菜叶(或杂草)+10斤炒香的麦麸,兑水到可握成团,于傍晚顺垄放置成小堆(距离玉米苗3-4厘米),不要撒到玉米上。 毒土防治。
5、地老虎的防治可采有50%辛硫磷每亩0.2-0.25公斤兑水400-500公斤顺垄灌根;50%辛硫磷或90%的晶体敌百虫0.5公斤加水稀释拌碎鲜草50公斤于傍晚撒于玉米苗附近,连撒两个晚上。红蜘蛛发生的最根本条件就是干旱,越旱越严重。因此,要适时适度浇水。
此外,苯甲醚与氢溴酸或氢碘酸一起加热, 发生碳-氧键断裂, 生成酚和卤代甲烷,这是测定苯环上甲氧基的重要方法。 苯甲醚最初是从蒸馏水杨酸甲酯或甲氧基苯甲酸得到 ,今主要用甲基化试剂硫酸二甲酯在碱性水溶液中与苯酚反应制得。可用作有机合成原料,如合成树脂、香料等。
常见有机物有:糖:糖类物质是多羟基的醛类或酮类化合物,在水解后能变成以上两者之一的有机化合物。在化学上,由于其由碳、氢、氧元素构成,在化学式的表现上类似于“碳”与“水”聚合,故又称之为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蛋白质是组成人体一切细胞、组织的重要成分。
葡萄糖(glucose),有机化合物,分子式C6H12O6。是自然界分布最广且最为重要的一种单糖,它是一种多羟基醛。纯净的葡萄糖为无色晶体,有甜味但甜味不如蔗糖,易溶于水,微溶于乙醇,不溶于乙醚。天然葡萄糖水溶液旋光向右,故属于“右旋糖”。
这个就是环己烷 六个CH2首位相连形成的六圆环。这个构象是环己烷的最稳定的椅式构象。里面含有两种不同方向的CH键,平键和直键。其中蓝色球表示处于平键上的氢,红色球表示处于直键上的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