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地心,是地核的俗称,是指地球的中心部分,半径约3480千米,主要由铁、镍元素组成。其物理性质与周围的地幔和地壳有明显的不同。地球质心的简称。地球参考系的原点定义在包括固体地球、大气和海洋的共同质量中心。地心又分为内地心与外地心两部份。地球内部从古登堡面起,一直到地球中心,称之为地核。
2、地心 dì xīn 地球的中心部位;地层内部。 the earths core Geocenter 地球内部越接近地心,温度越高,地心点的温度据科学家推测约为摄氏6000度。 那么,地心里面是什么? 目前认为:地心主要由铁、镍元素组成,外地核的物质为液态,内地核现在科学家认为是固态结构。
3、你好,地心,位于地球的最内部。半径约有3470公里,高密度,平均每立方厘米重12克。温度非常高,约有4000~6000℃。地球质心的简称。地球参考系的原点定义在包括固体地球、大气和海洋的共同质量中心。地心又分为内地心与外地心两部份。
4、地心,也称地核,是指地球的中心部分,半径约3480千米,主要由铁、镍元素组成。其物理性质与周围的地幔和地壳有明显的不同。地球质心的简称。地球参考系的原点定义在包括固体地球、大气和海洋的共同质量中心。地心又分为内地心与外地心两部份。地球内部从古登堡面起,一直到地球中心,称之为地核。
1、地核是地球的核心。从下地幔的底部一直延伸到地球核心部位,距离约为3473千米。据科学观测分析,地核分为外地核、过渡层和内地核三个层次。外地核的厚度为1742千米,平均密度约5克/厘米x厘米x厘米,物质呈液态。过渡层的厚度只有515千米,物质处于由液态向固态过渡状态。
2、处在地表以下2900-4980公里的部分叫外地核,是液体状态。4980-5120公里深处,是一个过渡带,从5120公里直到地心则为内地核,是固体状态。地核的成分主要是铁,另外还有一些没镍和碳的元素。内地核的半径约1300公里,因为地核离开地面太深,很少有“讯息”传来,所以我们至今对它了解得很少。
3、目前认为:地心主要由铁、镍元素组成,外地核的物质为液态,内地核现在科学家认为是固态结构。关于地球深处具体是什么物质,处于什么状态,科学界还众说纷纭,难下结论。有几个关于地心的假说:1)液态地核说」主张地核是由密度0~15克/立方公分的物质在地核内部特殊高温与高压下所组成的。
4、地球中心温度是很高,但是压力也很高,物质密度很大,所以成为固态金属铁镍核。还有,地核分外核和内核;外核是液态的,内核是固态的。附:地球的核心部分,位于地球的最内部。半径约有3470 km,主要由铁、镍元素组成,高密度,平均每立方厘米重12克。温度非常高,约有4000~6000℃。
5、地球的中心叫地核,地核有内核与外核之分。地心主要由铁、镍元素组成,外地核的物质为液态,内地核现在科学家认为是固态结构。地球内部有一些放射性元素,这些放射性元素衰变时会产生热量。由于地球内部封闭的环境,热量就集中在地球内部,使地核温度高达5000度以上。
1、地球核心离我们脚下二千九百公里,由非常热的铁溶岩组成,科学家认为地球进化过程,较重的铁溶岩慢慢地往地球核心下沉并硬化成的铁固体地球核心内层,直径约二千四百公里,温度高达华氏七千度以上,并被充满高温溶岩的外层包围,这就是地球核心,运动时产生了地球磁场。
2、地核是地球的核心部分,主要由铁、镍元素组成。地核半径为3480千米。地核又分为外地核和内地核两部分。外地核的物质为液态。外地核深2900-5000千米,内地核深5100-6371千米。构成地核的主要物质是铁和镍,越靠近中心,铁和镍的比例越高;越靠近地核外围,除铁和镍外,还有含量逐渐增加的硅等。
3、地球核心主要由铁、镍元素这些物质组成。越靠近中心,铁和镍的比例越高;越靠近地核外面,除铁和镍外,还有含量逐渐增加的硅等。地核物质的平均密度大约为每立方厘米7克。温度非常高,有4000-6800℃。地核是地球的核心。地核又分为外地核和内地核两部分。
4、地球内核的主要物质是:A,铁。在地球形成时,各种物质都有,都是混杂在一起的。然后在地球仍处于熔融状态时,重力起了作用,越重的物质越往地球内部下沉,越轻的物质越保留在地球表面。于是,相对较重的铁就逐渐集中到地球中心去了,就形成了以铁为主的内核。地球内核中除了铁之外,还有一部分镍。
地核内部不仅压力大,而且温度也很高,估计可高达2000~5000℃,物质的密度平均在10~16克/厘米3之间。在这种高温、高压和高密度的情况下,我们平常所说的“固态”或“液态”概念,已经不适用了。因为地核内的物质既具有钢铁那样的“钢性”,又具有像白蜡、沥青那样的“柔性”(可塑性)。
温度非常高,有4000~7000℃。地核的质量占整个地球质量的3 5%,体积占整个地球体积的1 2%。根据地震波的变化情况,发现地核也有外核、内核之别。内、外核的分界面,大约在5155千米处。因地震波的横波不能穿过外核,所以一般推测外核是由铁、镍、硅等物质构成的熔融态或近于液态的物质组成。
地核位于地幔下面的地球中心圈层,半径约为3400千米,在地下2900—5100千米深处为外核,地震横波不能通过,具有液态特征。在地下5100千米至地心部分为内核,地震纵波不能通过,只有横波才能通过,具有固态特征。一般认为地核的主要成分为铁、镍,并含少量轻元素,可能有硅、硫、钾、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