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2,4,6-三甲基苯胺中的N原子对乙二醛中羰基的进攻,氨基变为亚氨基,羰基氧变为羟基;然后羟基和亚氨基上的一个氢一起以水的形式脱去,形成碳氮双键。这就是最终产物。
次甲基蓝在665nm处有最大吸收峰,在H2SO4介质中加入KBrO3能使其吸收峰微降,而再加入甲醛后,其吸光度会显著下降,△A降低与甲醛浓度成正比。银-Ferrozine法银-Ferrozine法原理为水合氧化银能氧化甲醛并被还原为Ag,产生的Ag与Fe3+定量反应生成Fe2+,Fe2+与菲洛嗪(Ferrozine)形成有色配合物,在562nm处测定吸光度。
C6H6+15O2——→12CO2+6H2O 臭氧化反应 苯在特定情况下也可被臭氧氧化,产物是乙二醛。这个反应可以看作是苯的离域电子定域后生成的环状多烯烃发生的臭氧化反应。 在一般条件下,苯不能被强氧化剂所氧化。但是在氧化钼等催化剂存在下,与空气中的氧反应,苯可以选择性的氧化成顺丁烯二酸酐。
生成R-N=CH-CHO(-R表示2,4,6-三甲基苯基),醛酮和伯胺(R-NH2,羟胺NH2OH之类的也一样)反应,结果是脱去一分子水而让C=O双键变成C=N双键,具体机理打起来太麻烦了。
1、SOCl2是一种优良的有机取代试剂,广泛应用于有机化学中,主要作用是取代-OH基团,反应方程式为:C6H5-OH → C6H5Cl,生成氯苯。 在甲醇的条件下,为了促进反应,通常需要加入碱性试剂,常用的选择是甲醇钠,从而引发亲核取代反应:C6H5Cl → C6H5-OCH3,生成氯苯基甲醚。
2、碳1(C1):sp2杂化,连接苯环和酯基; 碳2(C2):sp2杂化,连接苯环和羧基; 碳3(C3):sp3杂化,连接羧基和甲基; 碳4(C4):sp3杂化,连接羧基和乙酰基。阿司匹林分子中含有羧基、酯基和苯环等官能团,其中羧基和酯基具有酸性,苯环则没有明显的酸性或碱性。
3、cl的电负性大于c,有吸电子的诱导,同时是2s2 2px2 spy2 2pz,即有未成对电子,有碳正离子是Sp2 杂化,有空的p轨道,cl未成对的电子可以到空轨道上去,则可以分散正电荷,总的效果是使碳正离子更不稳定。
4、丙酮+HCN ===(CH3)2C(OH)CN ===脱水===(CH2=C(CH3)CN ===水解==CH2=C(CH3)COOH +SOCl2 ==CH2=C(CH3)COCl +HOCH3 ===产物α-甲基丙烯酸甲酯。
5、就是说,对于烯烃和环丙烷的判断,如果加入少量高锰酸钾,会使得高锰酸钾(紫色)褪色,那他一定是烯烃。
6、有机化学(英文:Organicchemistry)又称为碳化合物的化学。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制备(即有机合成)的学科,是化学中极重要的一个分支。这些化合物有可能还会参与其他的元素,包括氢、 氮、氧和卤素,还有诸如磷、硅、硫等元素。
化学上化合物的分子中所含的一部分原子被看作是一个单位时,称作“基”:基团、基态、氨基、亚氨基、羧基。 组成分子的原子集团,包括各种官能团和以游离状态存在的自由基。 在多种化合物中,某些原子团如苯基C6H5—;苯甲酰基C6H5CO-虽然经过一系列反应,经常保持不变,这种原子团称为基。
甲基(methyl group)是化学式为-CH3的一价有机基团,由一个碳原子和三个氢原子组成,常见于各种有机化合物中,是最常见的有机基团之一。甲基可以结合在DNA上的特定部位,这个过程称为甲基化,而甲基从化合物上脱落的过程则称为去甲基化。
甲基,甲烷分子中去掉一个氢原子后剩下的电中性的一价基团。由碳和氢元素组成。甲基作为一个化学基团,它能够结合在DNA上某些特定部位,这个甲基和DNA结合过程叫甲基化,相反,甲基从DNA上脱落的过程就叫做去甲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