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基苯制取实验 硝酸硫酸冷滴苯, 黄色油物杏仁味。温计悬浴加冷管, 硫酸催化又脱水。
在制硝基苯的反应中浓硫酸做催化剂和吸水剂。而在乙醇制乙烯的反应中浓硫酸做催化剂和脱水剂。
产生NO2+。制作脱水剂,与硝酸混合作为硝酰化试剂,用于产生NO2+。
如果一个人在长期的有硝基苯和硫酸的环境下工作的话,对这个人的身体有很大的危害。
硝基苯毒性较强,吸入大量蒸气或皮肤大量沾染,可引起急性中毒,使血红蛋白氧化或络合,血液变成深棕褐色,并引起头痛、恶心、呕吐等。为无色或微黄色具苦杏仁味的油状液体。
长期接触苯会对血液造成极大伤害,引起慢性中毒。引起神经衰弱综合症。苯可以损害骨髓,使红血球、白细胞、血小板数量减少,并使染色体畸变,从而导致白血病,甚至出现再生障碍性贫血。苯可以导致大量出血,从而抑制免疫系统的功用,使疾病有机可乘。有研究报告指出,苯在体内的潜伏期可长达12-15年。
“三酸”蒸气既可刺激呼吸道粘膜,也可引起皮肤烧伤;长期接触低浓度酸雾,还可刺激牙齿,引起牙齿酸蚀症。氯、氨、二氧化硫、三氧化硫等水溶性大,遇到湿润部位即易引起损害作用。
大多数属有毒有害物质,例如应用广泛的有机溶剂,如苯、甲苯、二甲苯、二硫化碳、汽油、甲醇、丙酮等;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如苯胺、硝基苯等。 6高分子化台物高分子化合物本身无毒或毒性很小,但在加工和使用过程中,可释放出游离单体对人体产生危害,如酚醛树脂遇热释放出苯酚和甲醛而具有刺激作用。
二甲苯和浓硫酸、浓硝酸混合加热,可以生成硝基二甲苯。由于二甲苯有邻、间、对三种同分异构体,在不同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可能会生成一硝基取代物、二硝基取代物、三硝基取代物等,产物很复杂。
硝酸无毒,但浓硝酸易分解,生成的二氧化氮气体有毒。硝酸有强氧化性,可以腐蚀皮肤。
苯和硝酸在浓硫酸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可生成硝基苯:硝化反应是一个强烈的放热反应,很容易生成一取代物,但是进一步反应速度较慢。磺化反应用浓硫酸或者发烟硫酸在较高温度下可以将苯磺化成苯磺酸。苯环上引入一个磺酸基后反应能力下降,不易进一步磺化,需要更高的温度才能引入第第三个磺酸基。
甲苯的硝化反应方程式:甲苯相对密度 0.866。凝固点-95℃。沸点16℃。折光率 4967。闪点(闭杯) 4℃。易燃。蒸气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极限 2%~0%(体积)。低毒,半数致死量(大鼠,经口)5000mg/kg。
苯在浓硝酸和浓硫酸的混合酸作用下,能发生硝化反应,反应的结果是苯环上的氢被硝基取代。(2)甲苯和溴能发生取代反应,但条件不同,取代位置不同。发生在苯环上,即侧链对苯环的影响 (Fe催化),或发生在侧链上,即类似烷烃的取代反应,还能继续进行。 其条件同烷烃取代反应(光照)。

1、白细胞介素-2,其英文名称为interleukin-2,也被简称为IL-2,是一种在免疫反应中起关键作用的细胞因子。它主要由活化的T细胞产生,具有多向性,能促进淋巴细胞的生长、增殖和分化,对机体的免疫应答和抗病毒感染至关重要。
2、加入DMSO后可用排枪反复抽吸助溶,溶解后尽快检测。如果实验孔不多,建议用此法,因其比振荡溶解效果好。或放入37度放孵箱15分钟溶解结晶。
3、【答案】:A IL-2生物活性表现为促进T细胞增殖。以T细胞为指示细胞,与待测标本孵育,细胞增殖程度与IL-2生物活性相关。此种方法属于细胞增殖法。
1、二硝基苯肼乙醇试液 取2,4-二硝基苯肼1g,加乙醇1000ml使溶解,再缓缓加入盐酸10ml,摇匀,即得。二硝基苯肼试液 取2,4-二硝基苯肼5g,加硫酸溶液(1→2)20ml,溶解后,加水使成100ml,滤过,即得。
2、方法一 取2,4-二硝基苯肼5克,加入硫酸溶液(1→2)20毫升,溶解后加水使总体积达到100毫升,然后进行滤过,即可得到二硝基苯试液。方法二 取2,4-二硝基苯肼1g,加乙醇1000ml使溶解,再缓缓加入盐酸10ml,摇匀,即得。
3、取间二硝基苯2g,加乙醇使溶解成100ml,即得。 二硝基苯甲酸试液 取3,5二硝基苯甲酸1g,加乙醇使溶解成100ml,即得。 二硝基苯肼乙醇试液 取2,4二硝基苯肼1g,加乙醇1000ml使溶解,再缓缓加入盐酸10ml,摇匀,即得。
4、在1000ml水中加入10ml 36%的浓盐酸 。
5、-二硝基苯肼是检测羰基的试剂。乙酰化就是将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氮、氧、碳原子上引入乙酰基CH3CO-的反应,最常见的是组蛋白乙酰化。常用氯乙酰和醋酸酐等作为乙酰化剂。
6、tollens试剂的配制方法:准备试管:在试管里先注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振荡,然后加热煮沸。把氢氧化钠倒去后,再用蒸馏水洗净备用。配制溶液:往洁净的试管中加入1mL2%硝酸银溶液,然后边振荡边逐滴滴入2%稀氨水,边滴边振荡,直到最初产生的的沉淀刚好溶解为止。
甲苯→(浓硫酸,加热)→对甲基苯磺酸→(浓硫酸,浓硝酸,加热)→4-甲基-3-硝基苯磺酸→(H3O+,加热)→2-硝基甲苯。主要是一个磺酸基的对位保护。
首先,苯乙烯在氧化反应中被转化为苯甲醛。 接下来,苯甲醛在鸟嘌呤的催化下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间甲基苯甲酸。 然后,间甲基苯甲酸经过酰化反应,形成间甲基苯甲酸酰氯。 随后,间甲基苯甲酸酰氯与硝酸反应,产生间硝基苯甲酰氯。
苯合成间硝基苯磺酸的路线是苯乙烯到苯乙烯氧化,苯甲醛到间甲基苯甲酸,到间甲基苯甲酸酰氯,到间甲基苯甲酰氯与硝酸反应,到间硝基苯甲酰氯,到间硝基苯甲酰氯与氨水反应,到间硝基苯磺酸。具体如下:苯乙烯经过氧化反应得到苯甲醛。苯甲醛经过鸟嘌呤催化加氢反应,得到间甲基苯甲酸。
度下可以生成对羟基苯磺酸,但很容易再磺化;磺化之后再硝化时磺酸基又会被硝基所取代掉。工业上制备三硝基苯酚的方法之一就是这样的。所以要制得这个产品,先要用溴甲烷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将酚烷基化,生成苯甲醚从而保护酚羟基;然后再磺化,再硝化,最后用氢碘酸共热,除去甲基得到产物。
磺酸基是邻对位定位基,而且空间位阻较大。可以先将苯磺化得到苯磺酸,再将苯磺酸硝基话得到产物对硝基苯磺酸。
a,c不行,最后Cl的位置不对。因为硝基与磺酸基都是第二类定位集团,间位易取代。D原理上可行,但是硝基的体积小,在对位取代多,因此副产品多。b是最理想的,由于磺酸基体积大,在第二步多取代对位,在第三步与Cl共同作用使硝基取代在要求的位置。纯手打,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