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说课稿《密度》

再从本节的编排看,课本首先从第二节的实验入手,提出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如何鉴别不同的物质?接着用实验分析、归纳得出密度的概念,最后是密度知识的简单应用。这种方法,体现了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现代教学理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概括能力等综合素质。

中学物理说课模板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好! 我是___号,我说课的题目《___》,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___年级物理___册第___章第___节的内容,下面我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说板书设计、说教学方面来说这节课。

下面,我为大家分享初中《重力》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说教材 首先是教材的作用和地位。《重力》是(苏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八章第二节的教学内容,在学习重力力之前,已经学习了力的概念,测量等,本节课再学习常见的,具体的一种力——重力,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初中物理面试说课稿优秀范文1 教材的特点 这是一节科学探究课,教材以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为主线,安排了学生猜想、设计实验、实验探究、合作交流等教学过程,让学生经历探讨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关系的过程。很好地体现了新教材让学生在体验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的精神。

初中物理说课稿:《动能与势能》 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动能与势能”是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八章第六节“合理利用机械能”中的一部分内容,主要是介绍能量、动能和势能以及机械能的初步概念,重点是通过实验探究决定动能、势能大小的因素。

物理课上,老师拿来一小石块让同学们测出它的密度.老师提供的器材有...

零;左(2)2;10;0.62 (3)方案一:把小木块放入装满水的溢水杯中,用量筒承接溢出来的水,测出此时量筒内水的体积V 水 ,则小木块的质量 M =m 水 =ρ 水 V 水 。

密度=质量/体积,目前知道了雨花石的质量,所以做实验的目的就是要得出不规程雨花石的体积。这个实验的方法是用雨花石丢到注满水的烧杯里,则溢出到小玻璃杯的水的体积就是雨花石的体积。所以,第五步是查看小玻璃杯里的水的体积是多少,就是雨花石的体积。

用天平测出质量m。 称出烧杯的质量。 用细线拴住金属块,浸没到溢水杯中,将溢出的水收集到烧杯中。 再次称出烧杯(含水)的质量,减去步骤2中烧杯的质量,求出溢出水的质量。 根据水的质量和密度,求出溢出水的体积。这也就是金属块的体积v。

求物理密度这一课的一些单位的换算

kg=1000g 1g=1000mg 其中1kg=1000g,反过来,1g=(1/1000)kg=0.001kg。体积的单位:米3(m3),分米3(dm3)、厘米3(cm3)。关系:相邻的单位间,前一个是后一个的1000倍。

密度的主单位是kg/m^3,辅单位包括t/m^kg/dm^3和g/cm^3。(t:质量单位“吨”)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t/m^3 = 1kg/dm^3 = 1g/cm^3 = 10^3kg/m^3。因此,在密度单位中,kg/m^3是主单位,而其他单位均为辅单位,它们都等于主单位的1000倍。

密度单位包括吨/立方米、千克/立方分米(升)、克/立方厘米,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千进制。例如,1吨/立方米等于1000千克/立方分米,1千克/立方分米等于1000克/立方厘米。

密度的单位包括千克/米^3(kg/m^3)和克/厘米^3(g/cm^3)。它们之间的转换关系可以通过换算得到。例如,1g/cm^3等于1000kg/m^3,这是因为1g等于0.001kg,而1立方厘米等于0.000001立方米。通过这些单位之间的转换关系,我们可以方便地进行密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在物理课上,小明同学按图顺序对一金属块的密度进行了测量.求:(g=10N/...

金属块的密度为7g/cm 3 ,受到的重力是0.54N 试题分析:要求密度就要知道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本题中质量和体积都是已知,可直接用密度的计算公式计算出物体的密度(要注意统一单位): =7×10 3 kg/m 3 因物体的重力与质量成正比,知道物体的质量就可利用公式G=mg求出物体的重力。

解:(1)F 浮 =G﹣F 示 =7N﹣7N=1N,(2)∵金属块浸没水中,F 浮 =ρ 水 V 排 g,∴V=V 排 = = =1×10 ﹣4 m 3 ,(3)∵G=mg=ρVg,∴ρ= = =7×10 3 kg/m 3 。

合金滚珠的密度。王慧同学利用所学知识,测量一件用合金制成的实心构件中铝所占比例。她首先用天平测出构件质量为374g,用量杯测出构件的体积是100cm3.已知合金由铝与钢两种材料合成,且铝的密度为7×103kg/m3,钢的密度为9×103kg/m3.如果构件的体积等于原来两种金属体积之和。

如何上好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这节课

1、探索“物体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建立密度概念; 知道密度公式、单位; 会查密度表,鉴别物质; 能联系实际,知道密度的简单应用。

2、展示一些实物让学生分辨,由对于一些物质用通常辨别物质的一些办法无法直接辨别,引到需要用新的科学方法解决来引入。 密度概念的引出。应通过直观的实验,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小组讨论的过程中自主建构密度概念。所以,组织学生做好“探究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关系”的实验是本节教学的关键。

3、第一步骤是提出问题。也就是探究什么,针对什么现象设问。如在探究物质密度的实验中,首先针对自然界中存在的各种物质,有些物质体积相同,质量却不同;而有些物质,体积大小不同,质量却相同,提出设问。第二步骤是猜想与假设。实质上就是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对提出的问题进行猜想。

4、再从本节的编排看,课本首先从第二节的实验入手,提出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如何鉴别不同的物质?接着用实验分析、归纳得出密度的概念,最后是密度知识的简单应用。这种方法,体现了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现代教学理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概括能力等综合素质。

5、实验探究活动,找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的关系,形成初步的信息处理能力。以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变性(物质的本质特征)来定义密度概念的科学思维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活动,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有新的拓展。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

6、因为煤油、酒精的密度相同,仅凭密度是不能肯定是煤油还是酒精,促使学生对密度这一识别物质方法的反思,即密度识别物质不是万能的,其它的识别方法都有各自的作用,所以常有用几种识别方法去鉴别一种物质,这是第一层意义。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