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发泡聚氨酯塑料的制备多元胺的作用

1、还有一些特殊多元醇用于生产聚氨酯泡沫塑料,如植物油多元醇、松香聚酯多元醇、聚合物聚酯多元醇。

2、尤其不能使用铁、钢、锌、 锡、铜或其合金作为盛装容器。容易与包含有活泼氢原子的化合物: 胺、水、 醇、酸、 碱发生反应。

3、如弹性等; (6)物理发泡剂一一汽化后作为气泡来源,同时吸收反应热量,防止泡沫 “焦烧”,(7)水一一链增长剂,同时产生CO2气体;(8)阻燃剂一一赋予材料阻燃性;(9)颜料一一提供各种色泽;(10)脱模剂。

4、主要用于制备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广泛应用于冰箱、冷库、喷涂、太阳能、热力管线、建筑等领域。按照其用途及领域,分为硬泡聚醚多元醇、仿木聚醚、环戊烷体系硬泡聚醚多元醇、全水聚醚、阻燃聚醚。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的附件

1、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安全监管总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全国总工会《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进行修订,将主要的职业危害因素分为6类:粉尘:包括矽尘、煤尘(煤矽尘)、石墨尘、电焊烟尘、其他粉尘等。

2、铅及其化合物中毒属于我国法定职业病,铅及其化合物主要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进入人体,大气、饮水、食物中有微量铅进入人体。铅在人体主要以不溶性磷酸铅形式沉着蓄积于骨骼中,也有小量蓄积于脑、肝、肾及其他脏器。

3、【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人员管理情况汇总表】填写近1年内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劳动者参加职业卫生培训和职业健康体检的情况。

4、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防治及管理,适用本办法。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以下简称用人单位)是指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所列的一般和严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用人单位。

怎么证明异氰酸酯是危险化学品?

异氰酸酯类已列入《危险化学品名录》2002版,属于危险化学品。还有好几个异氰酸酯类还列入《剧毒化学品目录》,属于剧毒化学品。

因为异氰酸酯具有局毒性,属于危险品。异氰酸酯对人体的危害很大。主要是分子中的异氰酸酯基团— NCO具有高度不饱和性,非常 活泼,极易与其他含活泼氢原子的化合物反应。

异氰酸甲酯到异氰酸丁酯(有异构),一般是3类危化品,属于易燃液体。此类属于小分子,低沸点的异氰酸酯类化学品。

异氰酸酯属于甲类火灾危险品。异氰酸酯是剧毒、易燃、容易自聚的液体,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或爆炸。

4-氯-3-三氟甲苯异氰酸酯凝固点多少

1、凝固点5~5 ℃(TDI-65); 15~15℃(TDI-80); 15~25℃。沸点251℃。闪点132℃(闭杯)。蒸气密度0。蒸气压0.13kPa(0.01mmHg20℃)。蒸气与空气混合物可燃限0.9~5% 。

2、伏草隆的制备将上述间三氟甲苯异氰酸酯甲苯溶液加入合成锅中,搅拌,控制温度在50℃左右,滴加二甲胺。滴完后保持反应1h,终点时反应液的pH值稳定在5-8。

3、【CAS登录号】98-56-6【EINECS登录号】202-681-1【分子量】180.55【分子式及结构式】分子式为C7H4F3Cl,结构式为: 【常见化学反应】主要反应为苯环上的取代和置换反应。

4、三氟羧草醚 - 化工百科 1月1日然后在二氯甲烷溶剂中,用硝酸钾一硫酸进行硝化反应,得到三氯羧草醚,再与等摩尔NaOH反应得到钠盐。

5、对氯三氟甲苯又名对氯三氟甲基苯;(英文名称p-Chlorbenzotrifluorid)又名4-氯三氟甲苯(4-Chlorobenzotrifuoride);对氯三氟苄;对氯苄川三氟;简称 PCBTF。

异氰酸酯各个品种的应用范围?

1、二官能团及以上的异氰酸酯可用于合成一系列性能优良的聚氨酯泡沫塑料、橡胶、弹力纤维、涂料、胶粘剂、合成革、人造木材等。

2、有机异氰酸酯是一类重要的化合物,在聚氨酯工业、涂料工业、染料和农药等高分子材料中,有广泛的应用[1]。异氰酸酯的生产引起了世界各发达国家的广泛重视,其产量逐年增长[2]。

3、异氰酸酯是异氰酸的各种酯的总称,用于家电、汽车、建筑、鞋业、家具、胶粘剂等行业。若以-NCO基团的数量分类,包括单异氰酸酯R-N=C=O和二异氰酸酯O=C=N-R-N=C=O及多异氰酸酯等。

4、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是聚氨酯工业中应用较广的脂族异氰酸酯,主要用于生产聚氨酯涂料、弹性体、胶黏剂、纺织整理剂等,在航空、纺织、泡沫塑料、涂料、橡胶工业等方面也有宽广的应用。

异氰酸酯是几类危险品

异氰酸酯属于三类危险品,不可以放在丙类仓库。

异氰酸甲酯到异氰酸丁酯(有异构),一般是3类危化品,属于易燃液体。此类属于小分子,低沸点的异氰酸酯类化学品。

甲苯二异氰酸酯属于危险且剧毒化学品,属于甲类,需要办理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

其他回答 异氰酸酯类已列入《危险化学品名录》2002版,属于危险化学品。还有好几个异氰酸酯类还列入《剧毒化学品目录》,属于剧毒化学品。

危险性类别:第1类 毒害品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健康危害: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对人的呼吸道、眼睛和粘膜及皮肤有强烈的刺激作用。有催泪作用。重者可引起化学性肺炎、肺水肿。有致敏作用。

三氟甲基苯基异氰酸酯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