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从本节的编排看,课本首先从第二节的实验入手,提出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如何鉴别不同的物质?接着用实验分析、归纳得出密度的概念,最后是密度知识的简单应用。这种方法,体现了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现代教学理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概括能力等综合素质。
本课的地位和作用 重力是北师大版物理第七章第三节的内容,也是本章的一个重点内容。重力是一种最常见的力,它在力学学习中有广泛的应用,在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都必须先研究重力对物体的运动有无影响,因此,重力在力学中处于基础的地位。
由于初中生的思维出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期,本节教学可利用多媒体教学环境将一些场景生动再现,使学生以感性认识为依托,发展抽象思维能力。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播放视频资料《运动的世界》。通过让学生观察身边熟悉的现象,联系到本节的知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初中物理说课稿:《长度的测量》《长度的测量》是苏教版物理第一册第五章第一节内容,全节内容需要两课时,《长度的测量》是第一课时。教学对象:刚学习物理的初二学生。教材分析 科学探究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观察和测量是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科学测量。
《高中物理说课稿模板》 教材分析(说教材): 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 和 等知识的基础上引入的一节 课(概念课或规律课或实验探究课),本节内容同时又是学生学习 和 等后续知识的基础,因此本节内容在整章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1、学生对密度这一名词较为陌生,但有一定的疏密和轻重认识。(2)由于新课程理念与应试教育观念的冲突,学生对探究教学形式还有某些不适应。
2、本节课内容选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六章第一节《质量》,本节课的内容主要是认识质量及其测量仪器,特别是学习使用学校实验室常用的天平是为后续各节的学习所准备的。因此,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极其重要,与今后授课的内容相关密切,是基础性的一节,也是阶段性的关键点。
3、水的密度是1000千克/米3它的物理意义是每一立方米水的质量是1000千克 一块冰化成水后质量不变,体积变小,密度变大;若将此冰切去2/3,则剩余部分的密度将不变。
根据浮力原理,石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F浮等于G(F1)与F2(F3)之差,即F浮 = G(F1)- F2(F3)。 由于石块在水中排开的水体积等于石块的体积,我们可以得到石块的密度ρ物等于G(F1)与浮力F浮之比,再除以水的密度ρ水,即ρ物 = G(F1)ρ水 / (G(F1)- F2(F3)。
kg/m3=10-3g/cm3水的密度为0×103kg/m3,读作0×103千克每立方米,它表示物理意义是:1立方米的水的质量为0×103千克。速度(v):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以“密度=质量/体积”这个公式为主,根据题目所给出的条件基本上都能得到质量和体积这两个量,然后代入公式即可。密度的单位间的互化,可将密度单位看作分数的分子分母看待,由分子单位(即质量单位,g、mg或kg等)以大化小时,乘以倍率,以小化大时就用除以倍率。
物态变化,声音的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透镜,测量的基本知识是初二上学期的,密度是下学期的。
初二物理共有六章:机械运动、声现象、物态变化、光现象、透镜及其应用、质量与密度。第一章机械运动: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第2节运动的描述;第3节运动的快慢;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第二章声现象 :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第2节声音的特性 ;第3节声的利用 ;第4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
初二物理 复习纲要 长度的测量 长度的测量 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