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积电2纳米工艺缺陷密度优于3纳米,量产预计2025年第四季度末 台积电在本周的北美技术研讨会上,披露了其2纳米(N2)工艺技术的缺陷密度(D0),并与前代工艺在同一发展阶段进行了详细比较。根据公布的数据,N2工艺的缺陷密度显著低于NN5和N7制造节点,这一进步为即将到来的量产奠定了坚实基础。
台积电2纳米(N2)工艺预计将在2025年下半年实现量产。这一先进的CMOS技术,作为半导体产品创新的关键推动力,自2023年第一季度人工智能取得突破性进展以来,便备受业界关注。N2技术旨在满足人工智能、5G先进移动通信和高性能计算等领域对一流先进节能逻辑技术的需求。
台积电2纳米技术和3纳米技术相比,功效大幅往前推进。
据台媒《经济日报》报道,台积电的2纳米工艺将在2025年实现量产,市场预计它将超过竞争对手三星和英特尔。台积电的先进工艺进展顺利,预计3纳米工艺将在今年下半年投入批量生产。升级后的3纳米工艺(N3E)将在3纳米工艺一年后,即2023年投入批量生产,2纳米工艺预计将在2025年投入批量生产。
台积电3纳米技术:魏哲家指出,台积电的3纳米工艺技术虽然在时间上稍晚于英特尔的18A技术上市,但在性能方面却与之相当。更重要的是,台积电的3纳米芯片在技术上更为成熟,成本也显著降低。台积电2纳米技术:对于即将在2025年推出的2纳米技术,台积电更是信心满满。
是的,台积电2纳米工艺将采用GAA(全环绕栅极)技术。在IEDM 2024大会上,台积电正式公布了N2工艺的细节,GAA技术成为其性能升级的核心支撑。

1、台积电5nm技术的晶体管密度有望提升至7nm的两倍,这一推测是合理的。具体来说:晶体管密度提升:根据台积电在各类会议和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推测,5nm技术有望在芯片中实现173MTr/mm的晶体管密度,相较于7nm节点的920MTr/mm,晶体管密度接近两倍。
2、根据Wikichip的数据,三星5nm工艺节点的晶体管密度为127MTr/mm,而台积电上一代5nm工艺的晶体管密度已经达到173MTr/mm。 三星第一代3nm工艺使得芯片功耗降低50%,性能提升30%,芯片面积减少35%。
3、相较于N5,N4P的晶体管密度增加了6%,这有助于在相同的芯片面积内集成更多的晶体管,从而提高芯片的集成度和功能密度。此外,N4P通过减少光罩层数来降低制程复杂度,并改善芯片的生产周期。这一改进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有助于降低生产成本,为客户带来更大的成本优势。
4、晶体管密度的大幅提升:台积电5nm工艺的晶体管密度相较于7nm工艺有显著提升,增长幅度达到88%。这意味着在相同的芯片面积内可以集成更多的晶体管,从而提高处理器的运算能力和效率。性能与功耗的优化:与7nm工艺相比,台积电5nm工艺在同等性能下功耗降低30%,而在同等功耗下性能提升高达15%。
5、nm工艺的SRAM在面积上也有所缩减,晶体管密度高达713亿个/平方毫米,比7nm工艺提升了80%,晶体管总数达到150亿,显示出极高的集成度和能效比。在与竞争对手的比较中,只有同样采用5nm工艺的高通骁龙875才能与A14形成抗衡。
6、麒麟9000:采用台积电5nm EUV工艺,晶体管密度提升约80%,相同性能下漏电率降低15-20%。低负载时核心电压可降至0.45V左右。麒麟990:基于7nm DUV工艺,在待机状态下静态功耗比5nm工艺高约30-40mV。
1、N3E和N3P均为台积电3nm制程工艺,N3P是N3E的优化版,二者主要区别如下:晶体管密度:N3E工艺晶体管密度为每平方毫米3200万颗;N3P可达到每平方毫米4000万颗,比N3E多出近25%的晶体管。
2、台积电N3E和N3P均属于3nm制程工艺,二者主要区别如下:性能与功耗:N3P是N3E的升级版,性能和功耗表现更优。在相同功耗下,N3P性能比N3E提升约4%;在相同性能下,N3P功耗比N3E降低约9%。晶体管密度:N3P的晶体管密度比N3E提高了4%,有助于提升芯片整体性能。
3、N3E和N3P均是台积电的3nm制程工艺,二者主要区别如下:技术地位:N3P是N3E的后续节点,属于优化版本。晶体管密度:N3E晶体管密度为每平方毫米3200万颗;N3P达到每平方毫米4000万颗,比N3E多出近25%。性能表现:N3P相对N3E有性能与功率增益,运行速度更快。
4、N3E和N3P同属台积电3nm制程工艺,N3P是N3E的后续升级节点,二者主要区别如下:性能与功耗表现:N3P性能和功率增益优于N3E。在相同功耗下,N3P性能比N3E提升约4%;在相同性能下,N3P功耗比N3E降低约9%。采用光学微缩技术的N3P,能在相同漏电情况下将性能提高4%,或在相同时钟频率下将功耗降低9%。
5、优化方向:简化N3工艺,EUV光罩层数从25层减至21层,降低制造成本并提高良率,但逻辑密度较N3降低约8%。商用情况:2023年Q4量产,首用于苹果M4芯片,能效提升显著,适合移动设备的散热与功耗需求。
6、N3E:提升了性能,降低了功耗,增加了工艺窗口,提高了良率,但逻辑密度有所降低。与N5相比,N3E在功耗和性能上有显著提升,并将逻辑晶体管密度提升6倍。N3P:在2024年推出,具体细节透露较少,但预计会在性能上有所提升。N3S:密度增强型节点,具体细节同样较少。
晶体管密度对比Intel 4工艺(7纳米):晶体管密度约为8亿个/mm,接近台积电3纳米工艺的9亿个/mm。英特尔官方宣称其7纳米密度超过台积电/三星的5纳米,且3纳米工艺密度(2亿个/mm)接近台积电3纳米的8倍。
比如在为一些超大规模数据中心定制的芯片中,台积电的HPC工艺助力实现了超高的晶体管密度,从而提升了芯片的计算能力和能效比。三星HPC工艺三星的HPC工艺同样致力于高性能计算应用。它在晶体管制造技术上不断创新,以提高晶体管密度。
三星3nm工艺的晶体管密度为每平方毫米约7亿个。技术对比:与台积电5nm工艺相比,三星3nm工艺的晶体管密度较低。台积电5nm工艺的晶体管密度达到了每平方毫米约9亿个,明显高于三星的3nm工艺。与英特尔7nm工艺(实际为Intel 4工艺)相比,三星3nm工艺的晶体管密度也存在较大差距。
虽然英特尔在18A工艺上与台积电的2nm工艺在晶体管密度上相差无几,但英特尔的18A工艺具有一些独有的技术优势,如背面供电技术等。然而,要真正反超台积电,英特尔还需要在下一个工艺节点——14A上取得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