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二甲基苯胺是一种关键的化工原料,特别是在农业和医药领域有广泛的应用。作为中间体,它在农药制造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主要用于生产一系列杀菌剂,如甲霜灵、苯霜灵和呋霜灵,以及除草剂异丁草胺。在这些农药中,它提升了药物的效力和针对性,使得农业生产更为高效和环保。
2、-二甲基苯胺是农药、医药及兽药的中间体。在农药行业用于生产高效杀菌剂甲霜灵、呋霜灵、呋酰胺、甲呋酰胺、苯霜灵、杀毒矾和高效低毒选择性除草剂异丁草胺、特瑞多(二甲草胺)和咪唑胺等;在医药行业用于生产麻醉药盐酸利多卡因、盐酸布比卡因、盐酸室安卡因、托卡铵、杜娟素等药物。
3、-二甲基苯胺,CAS号为87-62-7,分子量为121816,无色油状液体,在光和空气中会变深,能与空气一同挥发,微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苯及酸溶液。系生产农药、医药的重要中间体,也可作为染料等化工产品的原料,常用于有机合成。
4、-二甲基苯胺是一种无色的油状液体,暴露在光线下或空气中会逐渐变深。它具有挥发性,可以与空气一起逸出,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溶于水,尤其是在乙醇、乙醚、苯以及酸性溶液中表现出良好的溶解性。在20℃时,它的折射率为5600,这表明其光传播特性。

二甲基联苯胺法实验原理如下。取污水样品,并调整其pH值,使其在试剂的作用下能够同重金属形成络合物。通常使用醋酸/乙酸酐缓冲液将pH值调整在4-6之间。加入二甲基联苯胺试剂,并充分混合。二甲基联苯胺会与重金属形成紫色络合物,颜色的深浅程度与重金属的浓度相关。
TMB(3,3-二甲基联苯胺)和 HRP(辣根过氧化物酶)显色原理都是基于化学反应产生颜色变化来检测目标物质。这两种方法在实验中广泛应用,例如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和化学发光法(ECL)。
TMB显色原理:TMB是一种底物,可以被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催化氧化而产生显色产物。在酶标记实验中,通常将TMB与过氧化氢(H2O2)混合,然后加入HRP标记的抗体或其他分子。HRP与TMB-H2O2反应产生的显色产物为蓝色,通常可通过对应波长下的吸光度测量或肉眼观察进行定量或定性分析。
**2,4-二甲基苯胺**:在某些工业应用中使用,其暴露可能与皮肤问题和呼吸道刺激有关。2 **2,6-二甲基苯胺**:在染料和塑料生产中使用,其暴露可能与皮肤问题和呼吸道刺激有关。综上所述,这24种致癌芳香胺因其广泛的应用领域和潜在的健康风险,构成了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和环境保护议题。
以下是一段关于偶氮欧盟REACH禁止的22种致癌芳香胺的改写内容,以HTML格式呈现:欧盟REACH法规对某些可能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的芳香胺化合物实施了严格的管控。
属MAKⅢA1的致癌芳香胺4种,即4一氨基联苯、联苯胺、4一氯一2一甲基苯胺、2一萘胺。
具体到24种致癌芳香胺,包括4-氨基联苯、联苯胺等,欧盟在2002年9月11日的第六十一号令中,限制了含有这些物质的染料在欧盟市场上的销售,而在2003年1月6日的第三号令中,进一步禁止了含铬偶氮染料,并计划于2004年6月30日实施。这些禁令对相关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带来了重大影响。
-二甲基苯胺是一种具有潜在危险的化学品,其标志为Xn、N和T,表明它可能对水环境、健康和人体有直接或间接的危害。它的危险类别编码为20/21/22-37/38-40-51/53,意味着它属于多种危险类别,可能对水生生物、皮肤和眼睛造成伤害,长期暴露还可能对呼吸系统和皮肤产生影响。
慢性暴露于1-氨基-2,6-二甲基苯中,患者可能会表现出神经衰弱的症状,如轻度发绀、贫血和肝脾肿大。根据毒理学研究,它属于中等毒性物质。在急性毒性方面,其半数致死剂量(LD50)为大鼠口服840mg/kg,小鼠口服707mg/kg。
-二甲基苯胺是一种无色的油状液体,暴露在光线下或空气中会逐渐变深。它具有挥发性,可以与空气一起逸出,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溶于水,尤其是在乙醇、乙醚、苯以及酸性溶液中表现出良好的溶解性。在20℃时,它的折射率为5600,这表明其光传播特性。
-二甲基苯胺,CAS号为87-62-7,分子量为121816,无色油状液体,在光和空气中会变深,能与空气一同挥发,微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苯及酸溶液。系生产农药、医药的重要中间体,也可作为染料等化工产品的原料,常用于有机合成。
闪点:68℃稳定性和反应活性:稳定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受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氧化氮烟气。主要用途:用作染料中间体,用于制香兰素、偶氮染料、三苯基甲烷染料,也可作溶剂、稳定剂、分析试剂等。毒性:高毒。吸入其蒸气或经皮肤吸收引起中毒。
1、-二甲基苯胺是一种无色的油状液体,暴露在光线下或空气中会逐渐变深。它具有挥发性,可以与空气一起逸出,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溶于水,尤其是在乙醇、乙醚、苯以及酸性溶液中表现出良好的溶解性。在20℃时,它的折射率为5600,这表明其光传播特性。
2、-二甲基苯胺,CAS号为87-62-7,分子量为121816,无色油状液体,在光和空气中会变深,能与空气一同挥发,微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苯及酸溶液。系生产农药、医药的重要中间体,也可作为染料等化工产品的原料,常用于有机合成。
3、能溶解多种有机合成物。微溶于水。闪点:68℃稳定性和反应活性:稳定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受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氧化氮烟气。主要用途:用作染料中间体,用于制香兰素、偶氮染料、三苯基甲烷染料,也可作溶剂、稳定剂、分析试剂等。毒性:高毒。
4、二甲基苯胺是一种纯品,其外观呈现无色至淡黄色的油状液体,散发出强烈刺激性臭味。由于容易在空气中或阳光下发生氧化反应,其颜色可能会加深。其物理性质方面,它的熔点为5℃,沸点高达191℃,密度略大于水,约为0.96,相对蒸气密度为空气的17倍,在25℃时的蒸气压为0.13kPa。
根据职业接触限值的国家标准GBZ2-2002,其最高容许浓度(MAC)为5毫克每立方米,表示在工作环境中,允许的二甲基苯胺浓度不能超过这个数值。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TWA),即在长时间暴露下,允许的平均浓度为10毫克每立方米。
该物质在中国国家标准中被赋予编号61796。其化学名称为4-氨基-N,N-二甲基苯胺,英文名称为4-Amino-N,N-dimethylaniline或N,N-dimethyl-p-phenylenediamine。此外,它还有别名N,N-二甲基对苯二胺和对氨基-N,N-二甲基苯胺。
特排限值分别为50、100。VOCs(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即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是一类常见的大气污染物,产生于油漆生产、化纤行业、金属涂装、化学涂料、制鞋制革、胶合板制造、轮胎制造等行业。
甲苯、苯酚、二甲基苯胺、甲醛、正己烷、乙酸乙酯、乙醇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十八条,企业和生产经营者在建设可能影响大气环境的项目时,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公开评价文件。排放污染物时,必须符合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并遵守重点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