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冰的硬度取决于温度和压力。在常温下,冰的硬度较为脆弱,可以被轻易破碎或融化。然而,在极低的温度和高压的情况下,冰的硬度会显著增加。
2、°C时,硬度为1~2;-15°C时,硬度为2~3;-40°C时,硬度为4;-50°C时,硬度为6,所以冰温度越低的话坚硬度数是越硬。
3、冰的硬度达到极限后,就不会再变得更硬。如果冰不够硬,这通常是因为冰中含有较多的杂质,或者是因为内部没有完全冻结。
4、不够硬只能是因为含有杂质过多,或里面的没完全冻好。
大气压除了影响水的沸点之外,当然也会影响水的冰点:压强越大,水的冰点也就越低。在常规大气压下,我们可以把水变成冰的整个过程看作是水的放热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水会将自身内部的水分子改变排列方式,在彼此之间产生一定间隙,从而也就变成了固体。
水的凝固点,与压强有关,压强增大,冰点相应降低。在不同的大气压下,冰点不同。冰点可以用来校准温度计的读数。因为在给定的气压下,冰点是一定的,所以可以根据该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来校准精密温度计的读数。
冰点的高低还和水的纯净度有关。纯净水在标准大气压下的冰点是0℃,但是当水中含有杂质时,冰点会降低。
在常温常压条件下,液态水的冰点为0℃,当水在这个温度下冻结成冰时,其体积会相应增加约1/11,这是水体积最小值在4℃时的情况。冰的熔点并非固定不变,而是与压强紧密相关。在大气压低于2200个单位时,冰的熔点随压力增加而降低,每提升130个大气压大约降低1摄氏度。
1、第一空是“大于”。如果没有铁丝压,冰由于密度小于盐水,它会漂浮在液面,漂浮时F浮=G冰,全部没入盐水中排开液体的体积增大,浮力增大,所以F浮G冰。第二空填“下降”。因为冰在熔解的过程中质量不变,密度变大。即Ⅴ冰p冰=V水p水,p冰V水。熔解后体积变小,所以液面下降。
2、上面10(-19)是10的负19次方。63x10(-34)为普朗克常量,6x10(-19)为电子伏特。同理:v。(锂)=107x10(14) Hz v。(铯)=59x10(14) Hz v。(铍)=41x10(14) Hz 由此选铯。
3、小华测得蜻蜓由第一次点水到第三次点水历时2s,则蜻蜓飞行的平均速度为 5 m/s.过程:(20/2-2/2 )m/2S=5m/s 看图,圆直径分别为20,6,2,圆心向y轴负方向移动,而且各圆在坐标原点相交,故速度与水波的传播速度相等。
4、解析:首先根据阿弗加德罗定理F(浮)=p液gV排计算。因为是在水中,所以密度取水的密度.g取10,把球的体积换算为立方米。因为平衡,方向和重力相反。
5、再利用QI段函数,随便取一点,如取H=0.5,则FN=6H+8=8牛 带入最后的总公式可解得动摩擦因数μ=87√91/31最后这道题数据比较复杂,不知道有没有算错。。运用到的知识有:动能定理、向心力公式、摩擦力计算方法等,还有函数图象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