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二甲基环氧乙烷,其CAS编号为3266-23-7,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在中文中,其别名为1,2-二甲基环氧乙烷。英文名称为2,3-dimethyloxirane,此化合物在英文中的别名包括2,3-dimethylethylene oxide、2,3-butylene oxide、2,3-epoxybutane、2,3-Epoxybutane (cis,trans mixture)以及beta-butylene oxide。
2、二甲基环氧乙烷有旋光性。12二甲基环氧乙烷分子既没有对称面,也没有对称中心,具有一定的旋光性。分子的旋光性最早由十九世纪的Pasteur发现。他发现酒石酸的结晶有两种相对的结晶型,成溶液时会使光向相反的方向旋转,因而定出分子有左旋与右旋的不同结构。
3、甲基环氧丙烷,中文名标识为“氧化异丁烯”或“1,2-环氧-2-甲基丙烷”,其化学名称为2,2-二甲基环氧乙烷。在国际上,它的英文名称为Isobutylene oxide,以及1,2-Epoxy-2-methylpropane和2,2-Dimethyloxirane,对应CAS号为558-30-5,EINECS号为209-193-8。
4、甲基环氧乙烷(MEO)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化学式为C3H6O,是一种无色、易挥发的液体,具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作为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MEO广泛应用于合成化学品和制造塑料、树脂等领域。
5、【中文名称】甲基环氧乙烷;环氧丙烷;氧化丙烯;1,2-环氧丙烷【英文名称】1,2-epoxypropane;propylene oxide【结构或分子式】【分子结构】分子中C、O原子均以sp3杂化轨道形成σ键。
1、环氧乙烷带有支链命名:跟烷烃一样,看主链的碳数,在前面加上环氧两个字,并写出位置就可以了。例如3个碳,命名为环氧丙烷,四个碳命名为1-环氧丁烷和2-环氧丁烷。环烷烃上有环氧基,例如环己烷上含有环氧基,命名为环氧环己烷。
2、PH值不同 aeo-3:aeo-3的PH值为6-8。aeo7:aeo7的PH值为5-7。aeo9:aeo9的PH值为0-0。HLB值不同 aeo-3:aeo-3的HLB值为6~7。aeo7:aeo7的HLB值为12。aeo9:aeo9的HLB值为12-13。用途不同 aeo-3:工业中可作为增溶剂,水消泡剂使用。
3、表面活性剂的生物降解性:对于疏水基碳氢链,直链比带有支链的易于生物降解;对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亲水基,环氧乙烷加成数越大,聚氧乙烯链越长,越不易生物降解;含芳香基的表面活性剂比只有脂肪基的更难降解。
4、习惯命名法:简单醇常采用习惯命名法,即在与羟基相连的烃基名称后加一个醇字。例如:甲醇、乙醇、丙醇等。系统命名法:结构比较复杂的醇,采用系统命名法。饱和醇的命名:选择含有羟基的最长碳链为主链,从离羟基最近的一端开始编号,按照主链所含 的碳原子数目称为某醇。
1、如图,由于环的结构的限制,四种不同颜色的氢化学环境都是不同的,看这个结构就很明显。考虑对映异构的话,一氯取代应该是8种,不考虑对映异构则是4种,不会是7种,答案有问题。
2、各个甲基上的氢原子等效,也就是说新戊烷分子中的12个氢原子等效;③处于镜面对称位置(相当于平面成像时,物与像的关系)上的氢原子等效,如2,2,3,3-四甲基丁烷分子中的18个氢原子是等效的。
3、甲基环氧乙烷的化学反应十分丰富,接下来我们将探讨它被一氯取代后的产物。甲基环己烷上共有五种氢,包括甲基上的氢原子和环上的四种氢。因此,一氯代物共有五种,分别是:甲基上的氢原子被取代、环上与甲基在同一碳原子上取代、甲基邻位碳原子取代、甲基间位碳原子取代、甲基对位碳原子取代。
4、氧化丙烯(MEO),又称甲基环氧乙烷、1,2-环氧丙烷,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其化学式为C3H6O。作为丙烯类衍生物的一员,它仅次于聚丙烯和丙烯腈,在有机化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化学式是用来表示物质组成的符号组合。每种物质都有其独特的化学式,这些化学式揭示了构成物质的元素种类及数量比例。
5、这是我的原创书稿:核的等价性 有相同化学环境从而具有相同的化学位移的核称为等价核。又分为对称化学等价和快速旋转化学等价。

1、氢谱在核磁共振内有一个峰值,其出现化学位移是因为连接的官能团的影响,极性官能团与非极性官能团对氢谱的影响是一向左移,一向右移。自己根据这个再找几个核磁共振谱对照一下就非常明白了。
2、在NMR实验中,经过样品中的氢原子经过一定的处理,然后置于一个均匀的强磁场中,接着加入一个感应电磁场,并观察氢原子所产生的共振吸收信号。NMR氢谱图可以提供大量的信息,如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分子间键长、分子对称性以及化学位移等。
3、核磁共振氢谱中有几个不同的峰,分子中就有几种H原子;利用等效氢原子判断氢原子的种类。
4、化学位移就是指在磁场照射下,化学键各官能团的偏移值。按楼主的追问 它与氢原子个数关系不大,主要与氢原子所处的环境有关。如果一峰为另一峰的三倍,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基本判断该物质中存在氯元素。
丁氧基甲基环氧乙烷的制备方法涉及两步反应,其原料为丁醇和环氧氯丙烷。首先,将267公斤丁醇和32公斤96%浓度的浓硫酸加入反应釜中,进行搅拌并将温度升至55℃。接着,逐步滴加324公斤环氧氯丙烷,保持温度在55-60℃,这个过程大约需要4个小时。
本文将介绍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丁氧基甲基环氧乙烷,它有多种名称,如环氧丙烷丁基醚、环氧树脂活性稀释剂50缩水甘油丁基醚、环氧丙烷丁基醚660型等,其化学式为C7H14O2,对应的分子量为130.19。它的CAS号是2426-08-6,这是一个用于识别和追踪化学品的独特标识。
二乙氧基甲烷(DEM)在pH 2时会水解,推荐的反应条件中pH不应低于甲基叔丁基醚(MTBE)可在酸催化下加入叔丁醇和异丙烯生成,看起来在酸性条件下足够稳定,可以用于后处理萃取,但40 ℃下能和浓盐酸反应,更高温度下能和硫酸反应。MTBE与亚硫酰胺和溴反应放热。
制备方法:由环氧乙烷正丁醇加成而得。将正丁醇在20℃下加入三氟化硼的乙醚溶液中,在搅拌下通入环氧乙烷。随着反应的进行,温度自动上升,待温度下降后,放置三天。用氢氧化钾甲醇溶液中和至pH=8,即得粗品。向粗品中加少许对氨基酚后进行分馏,分集166-170℃馏分,即得成品。
在PDO的几种生产方法中,笔者建议应优先开发环氧乙烷法,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尽早进行工业化生产,其次是加大力度研究生物发酵法。PDO最早出现在DuPont公司的专利中。采用葡萄糖或淀粉等碳水化合物做为原料,首先发酵成甘油,然后通过与单一微生物接触,在适当的发酵条件下制得PDO。
以包含连接氧的碳的最长碳链作为主链,从离连接氧的碳近的一端开始编号,因而两个甲基为2位。
IUPAC命名法是一种有系统命名有机化合物的方法。该命名法是由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规定的,最近一次修订是在1993年。其前身是1892年日内瓦国际化学会的「系统命名法」。最理想的情况是,每一种有清楚的结构式的有机化合物都可以用一个确定的名称来描述它。
命名方式与烯类类似,但以含有叁键的最长键当作主链。以最靠近叁键的碳开始编号,分别标示取代基和叁键的位置。炔类没有环炔类和顺反异构物。分子中既有双键又有三键时,名字以烯先炔后,分别标注位置号,碳数写在“烯”前面。卤代烃·醚 卤代烃命名以相应烃作为母体,卤原子作为取代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