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二甲基苯乙酮,以其英文名2,4-Dimethylacetophenone,也被称为2,4-二甲基乙酰苯,或者4-Acetyl-m-xylene,其化学名称为1-(2,4-Dimethylphenyl)ethan-1-one。这个化合物在化学界有一个特定的识别号,CAS号为89-74-7,同时在MDL数据库中的编号是MFCD00003571。
2、一元酮中,羰基连线的两个烃基相同的称单酮,例如丙酮(二甲基甲酮)。互不相同的为混酮,例如苯乙酮(苯基甲基甲酮)。酮分子间不能形成氢键,其沸点低于相应的醇,但羰基氧能和水分子形成氢键,所以低碳数酮(低级酮)溶于水。低级酮是液体,具有令人愉快的气味,高碳数酮(高级酮)是固体。
3、是“2,4-二甲基苯乙酮”,不是“2,4-二羟基苯乙酮”吧?这个例子选得不好,位阻大了。
1、芳烃的羟基代物称为酚,对于苯来说是苯酚。苯环上直接连有两个羟基时叫苯二酚。
2、/2/4-甲基苯甲酰氯。其中的数字表示在苯环上的可能位置。-COCl 基团称为:甲酰氯。-CH3 是甲基。
3、苯环上连有一基团(羟基,硝基,甲基等),取代反应时卤素原子取代邻对位(或间位)的H原子。能否详细说明其原理?... 苯环上连有一基团(羟基,硝基,甲基等),取代反应时卤素原子取代邻对位(或间位)的H原子。
4、第二类定位基吸电子:—NO2,—CN、—SO3H、—CHO、—COCH—COOH、—COOCH—CONH2。苯环上已有的取代基叫做定位取代基。邻对位定位取代基。
1、总之,虽然苯乙酮和苯甲酮的分子式相似,但它们的取代基不同,因此它们的命名也不同。
2、苯乙酮不是苯基乙基酮的简称。而是苯基乙酮的简称。除了苯基以外还有两个碳,所以叫乙酮。这个物质也就是前一个化学式还习惯称为苯甲酮。因为它可以看做苯基和甲基组成的酮。也就是说前者是苯基甲基酮。至于苯基乙基酮当然就是第二个了。
3、其实就是不同类命名的区别罢了,系统命名法叫苯(基)乙酮,普通命名法叫苯(基)甲(基)酮都是它。最容易闹笑话的是你去定药品,你问有没有苯乙酮,对方查了一下告诉你没有,你再问有没有苯甲酮,他可能就会说有了。
4、比如:香蕉水。既不是水,也并没有很明显的香蕉气味,更不是从香蕉来的,名称也完全淡化了其毒性。
5、【中文名称】苯基甲基甲酮;苯乙酮;乙酰苯;1-苯基乙酮;苯甲酰基甲烷 【英文名称】acetophenone;hypnone;acetybenzene 【结构或分子式】分子结构:羰基上碳及苯环碳原子均以sp2杂化轨道形成σ键;甲基碳原子以sp3杂化轨道形成σ键。
6、分别加入银氨试剂并微热,试管内壁出现光亮银镜的是苯甲醛和甲醛,无银镜产生的是苯乙酮;在苯甲醛和甲醛中分别加入斐林试剂(主要是新制氢氧化铜碱性悬浊液)并加热,出现砖红色沉淀的是甲醛,不反应的是苯甲醛。醛、酮分子中都含有羰基,均能还原成醇,但醇分子中的羟基在碳链上位置不同。
由三氯化铁催化安息香氧化机理是:三氯化铁不是作为催化剂,而是作为氧化剂,把安息香中的醇羟基氧化为酮羰基,自身还原为二氯化铁。在一个带有耐酸衬里的反应器中,令铁屑和干燥氯气在氯化亚铁与氯化钾或氯化钠的低共熔混合物内进行反应。成氯化铁,升华被收集在冷凝室中,该法制得的氯化铁纯度高。
作为氧化剂。由三氯化铁催化安息香氧化机理是:三氯化铁不是作为催化剂,而是作为氧化剂,把安息香中的醇羟基氧化为酮羰基,自身还原为二氯化铁。氯化铁是一种共价无机化合物,化学式FeCl3。为黑棕色结晶,也有薄片状。
氧化反应。二苯乙二酮通常由安息香氧化而得,反应机理为氧化反应。氧化反应是指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氧气在此过程中提供氧。
以下是关于2,2-二甲基苯丙酮的详细基本信息:它的中文名称为2,2-二甲基苯丙酮,其CAS号为938-16-9,这是一个专门的化学品识别号码。
丙酮的凝固点是:99 °C 。沸点: 55℃,密度:0.7899g/cm3,饱和蒸气压:24kPa(20℃),临界温度:235℃,临界压力:72MPa,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0.24,引燃温度:465℃,爆炸下限(V/V):2%,爆炸上限(V/V):10%。
丙酮密度是0.7899 g/cm。丙酮(acetone)丙酮密度,又名二甲基酮丙酮密度,是一种有机物,分子式为C3H6O,为最简单的饱和酮。是一种无色透明液体,有微香气味。易溶于水和甲醇、乙醇、乙醚、氯仿、吡啶等有机溶剂。易燃、易挥发,化学性质较活泼。
不溶于水。因为2羟基4,2羟乙氧基2甲基苯丙酮是一种有机物,其分子中的羟基和乙氧基都是亲水性基团,但由于该分子中还存在很大的苯环和甲基,基团的疏水性强,因此导致整个分子的水溶性差。
丙酮:也称作二甲基酮,分子式为CH3COCH3,是一种无色透明液体,有特殊的辛辣气味。
1、斐林试剂 ——砖红色固体(氧化亚铜)——甲醛、乙醛 ——无明显现象——丙酮、异丙醇,把2号3号交叉一下就有结论了。与水分层:苯甲醛——有碘仿反应 ——斐林试剂变红。乙醛 ——斐林试剂不变红。
2、【答案】:(1)用土伦试剂与三者作用,产生银镜的则为乙醛、丁醛。2-丁酮没有明显现象。再把有反应的乙醛、丁醛利用碘仿反应区别出来。 碘仿反应是有机化合物与次卤酸盐的作用产生碘仿的反应,I2 与 NaOH 产生黄色的碘仿的是乙醛,丁醛不产生碘仿。
3、【答案】:分别加入溴水,能使溴水褪色者为丙烯醛;其余物质再分别加I2/NaOH溶液,有黄色沉淀生成者为乙醛,无现象者为甲醛。
4、甲醛、乙醛、苯甲醛都含有醛基,可与班氏试剂反应生成红黄色沉淀 班氏试剂与甲醛反应 随着反应的发生,逐渐生成红黄色沉淀,班氏试剂本身的蓝色逐渐褪去。班氏试剂与乙醛反应 随着反应的发生,逐渐生成红黄色沉淀,班氏试剂本身的蓝色逐渐褪去。
5、化学方法鉴别乙醛、苯甲醛、丙酮,有如下三步骤:加水 : 会分层,则是苯甲醛。碘仿反应: 有黄色固体—乙醛、丙酮 ;无黄色固体—甲醛、异丙醇。斐林试剂: 砖红色固体—甲醛、乙醛 ;无明显现象—丙酮、异丙醇。
6、先鉴别苯甲醛、苯乙酮、乙醛;分别加入银氨溶液和碘的碱溶液,能只发生银镜反应的是苯甲醛,既可以发生银镜反应又可以发生碘仿反应的是乙醛,只能发生碘仿反应的是苯乙酮。(2)再鉴别甲醛;用斐林试剂(主要是新制Cu(OH)2碱性悬浊液),加热:甲醛,产生砖红色的Cu2O沉淀;苯甲醛,不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