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基-3-氯丁烷先与氢氧化钠或乙醇钠共热发生消除反应生成2-甲基-2-丁烯,然后在酸(硫酸、对甲基苯磺酸等)催化下与水发生水合就可得到。
-甲基-3-氯-1-丁烯发生异裂以后生成一个烯丙基型的二级碳正离子,由于存在双键发生的p-π共轭,所以该碳正离子特别稳定。
ZnCl2是一个良好的Lewis 酸。与该氯代烃反应,生成对应的碳正离子:(CH3)3CCH2+CH3 其中+表示碳正离子的位置。
1、鉴别:丁酮 2-丁醇 1-丁醇 2-氯丁烷 加入碘水、氢氧化钠溶液,出现黄色沉淀(CHI3)的是丁酮、2-丁醇,未出现的是1-丁醇、2-氯丁烷,在前后两组中分别插入灼热的铜丝,铜丝重新变红的一个是醇类。
2、2-丁醇:2-丁醇是一种醇类化合物,可以通过添加Jones试剂进行鉴别。将2-丁醇加入Jones试剂中,在加热反应后观察颜色变化。如果Jones试剂由橙色变为绿色,则说明2-丁醇中含有醇基。
3、两种物质在分子结构、物理性质、气味和溶解性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区别。分子结构:丁酮的分子式为CH3CH2COCH3,而2-丁酮是丁酮的一种同分异构体,分子式相同,但结构不同。
4、与2,4-二硝基苯肼反应,无黄色沉淀的是丁醇。另外两种与银氨溶液(托伦试剂)反应,产生银镜的是丁醛。
5、加入卢卡斯试剂(ZnCl2+浓盐酸),静置片刻出现浑浊者为2-丁醇,加热后出现浑浊者为1-丁醇。余下两者加入I2+NaOH溶液,出现沉淀(沉淀成分为CHI3)者为丁酮。
6、没有区别。2丁酮的化学式为CH3COCH2CH3,也称为丁酮。是一种无色、易燃的液体,具有刺激性气味,在工业上广泛用作溶剂和中间体。2丁酮和丁酮是同一种有机化合物,因此没有区别。
1、先确定一氯代物 再一氯代物的基础上再连一个氯,利用排列组合来想,要仔细分析前面出现的重复的。
2、.计算 不饱和度 ,确定是否为烷烃; (2).确定为烷烃画出同分异构体; (3).数等效氢数目; (4).统计等效氢数目得到一氯取代物数目。
3、一氯代物是指分子中只有一个氯原子的化合物(一般指有机化合物)。也就是有机物中一个氢原子被氯原子取代后形成的新的化合物,举个例子,如:CH4+Cl2→CH3Cl+HCl(光照条件)其中CH3Cl就是一氯代物。
4、或位置)上的氢原子是等效的。(3)等效氢法要领:利用等效氢原子关系,可以很容易判断出有机物的一氯代物异构体数目。方法:先写出烃的碳干异构体,观察分子中不等效氢原子有几种,则一氯代物就有几种。
5、判断一氯代物有几种的方法是:先把氯看成氢,写出所对应该烷烃的所有同分异构体,然后排除等位碳就能确定一氯代物有几种。一氯代物是指分子中只有一个氯原子的化合物,就是指有机化合物。
6、一氯代物,可以看等效氢的个数,即不同类型的氢,有多少个等效的,就有多少一氯代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