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分析实践中常用何种方法表示精密度?

滴定分析中,分析结果的相对平均偏差一般应小于0.2%。使用平均偏差和相对平均偏差表示精密度,简单,方便,但是不能较好地反应一组数据的波动情况,即分散程度。因此,对要求高的分析结果常采用标准偏差,相对标准偏差表示精密度。

重复性条件下精密度的表示方法有三种:(a)当精密度用绝对项表示时:当精密度用绝对项表示时: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试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大于……,以大于……的情况不超过5%为前提。

常用“q”来表示。“精密度”定义:在规定条件下,对同一或类似被测对象重复测量所得示值或测得值间的一致程度。这个有量值,通常用标准偏差、方差、变差系数表示,但没有单位。与随机误差有关,与系统误差无关。

用SD或RSD表示。精密度分为重复性(同一人测定)、中间精密度(同一实验室测定)和重现性(不同实验室测定)。检测限是指分析方法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所能检出被测组分的最低浓度或最低量,通过目测法和信噪比法确定。

反之,测量精密度好,准确度不一定好,这种情况表明测定中随机误差小,但系统误差较大。要求所加工的零件的尺寸达到的准确程度,也就是容许误差的大小,容许误差大的精密度低,容许误差小的精密度高;简称“精度”,常用标准偏差;相对标准偏差表示。分析时,常用RSD表示精密度。

系指用该法测定同一匀质样品的一组测量值彼此符合的程度。它们越接近就越精密。常用标准(偏)差(standarddeviation,SD或S);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standarddeviation,RSD),也称变异系数(coefficientofvariation,CV)。分析时,常用RSD表示精密度.对于组成不十分清楚的试样,常采用加入回收法。

分析化学中滴定溶液浓度时,精密度有什么要求?

普通滴定样品测定一般要求平行操作,两个样品的RSD应小于0.3%。标准液标定需要两个人平行标定,组内3个平行样的RSD小于0.1%,组间平均值RSD小于0.2%。

通常情况下,酸碱滴定法的精密度应该控制在±5‰以内。这意味着,在进行酸碱滴定实验时,需要精确地控制实验条件,包括溶液的浓度、体积、滴定剂的用量、滴定速度等等,以尽可能地减小误差的影响。

如果我是你的上级,一定会判“不合格”的!因为精密度太低!25ml滴定管滴定消耗的滴定剂溶液量应该在15ml以上20ml以下,这个在《分析化学》一书相关章节有阐述。

纯度足够高,主成分含量在99%以上,且所含杂质不影响滴定反应的准确度。性质稳定,例如,不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二氧化碳以及不易被空气中的氧所氧化。参加反应时,按反应式定量地进行,不发生副反应。最好有较大的摩尔质量,在配制标准溶液时可以称取较多的量,以减少称量的相对误差。

在酸碱滴定管读数时,是取四位有效数字,如:00.00ML。分析化学中,在代入计算浓度时也保留四位有效数字。在分析化学中,用来滴定其他物质一般是碱性的)盐酸或者硫酸内叫盐酸标准滴定液、容硫酸标准滴定液。

平行滴定改善的是准确度还是精密度

1、平行滴定改善的是精密度。中和滴定平行实验大于±5%就要舍弃,中和反应是基础化学实验之一,遵守化学实验精密度要求,平行测定结果相互靠近的程度,用偏差衡量。

2、误差的大小,直接关系到分析结果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减少误差的措施有如下几种:正确选取样品量 样品量的多少与分析结果的准确度关系很大。在常量分析中,滴定量、重量过多或过少都直接影响准确度。在比色分析中,含量与吸光度之间往往只在一定范围内呈线性关系。

3、精密度与准确度的关系是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前提。两者关系:准确度和精密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它们之间有一定的关系。应当指出的是,测定的精密度高,测定结果也越接近真实值。

4、因为滴定管粗细、刻度都不可能保证绝对均匀,所以此做法可保证每次滴定系统误差恒定。必须要加至零点再进行第二次滴定,因为这样使用的是同一段滴定管,可减少滴定管带来的误差,并且如果进行滴定管校正时都是从零点校正的,那更要每次从零点滴定,否则无法进行滴定管读数校正。

5、既要求有好的精密度,又要求有好的准确度。虽然精密度高说明实验的重现性好,但它的结果也可能是不准确的。同样的,准确度高说明测试结果更接近真实值,但其重现性却未必好。测量的准确度高,是指系统误差较小,这时测量数据的平均值偏离真值较少,但数据分散的情况,即偶然误差的大小不明确。

配制标准溶液允许误差是多少?标定结果的准确度,精密度如何要求

1、浓度在0.1-10ppm。一般标准溶液的浓度首先要在仪器满足的线性范围里,一般在0.1-10ppm,再预测一下样品的含量,在线性范围满足的前提下,使得样品溶液浓度在标准曲线内即可,靠近中点为佳。标准曲线的检验线性检验:即检验校准曲线的精密度。

2、准确度:准确度是指实验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偏差程度。准确度高,说明实验方法的结果比较接近真实值。实验条件的控制:实验过程中所控制的温度、压力、pH值、氧气和其他化学物质的存在等条件,也可以影响实验结果的精确性和准确性。

3、移取此标准溶液00mL于100mL容量瓶中,用1mol·L-1盐酸稀释至刻度,摇匀,此标准溶液含铁79×10-3mol·L-1。由储备液配制成操作溶液时,原则上只稀释一次,必要时可稀释二次。稀释次数太多累积误差太大,影响分析结果的准确度。

4、硫代硫酸钠精密度是:批内CV0%;批间相对极差0%。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之物质的量浓度,mol/L;m──称取重铬酸钾质量,g;V──滴定用去硫代硫酸钠溶液实际体积,mL;0.04903──与00mL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c(Na2S2O3)=000mol/L〕相当的以克表示的重铬酸钾的质量。

5、配制标准溶液,浓度通常为0.1N,对应的kHC8H4O4基准物质基本在0 .4到0 .6g之间。此时滴定管滴定的标准溶液量大概25ml左右,其准确度和精确度满足标定要求。

6、次测定结果的精密度要求:求出其相对标准偏差,即为仪器测铜的精密度。在JJG694-1990的国家计量检定规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中,20火焰原子化法测铜的精密度,有测定七次的规定。不是配七个同样浓度(例如00mg/L的铜溶液)测定,共测定七次。应该是配制一个溶液(00mg/L),测定七次。

电位滴定和液相的精密度哪个高

电位滴定精密度高。电位滴定是利用溶液电位突变指示终点的滴定法。在滴定过程中,被滴定的溶液中插入连接电位计的两支电极,一支为参比电极,另一支为指标电极。与直接电位法相比,电位滴定不需要准确的测量电极电位值,因此,温度、液体接界电位的影响并不重要,其准确度优于直接电位法。

选用酸价值较高的样品,分别用自动电位滴定法和人工滴定法平行测定5次,自动电位滴定法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1%,人工滴定法为6%;平行测定酸价值较低的样品5次,自动电位滴定法测定的相对偏差为1%,而人工滴定法的相对标准偏差高达14%,表明自动电位滴定法的精密度优于人工滴定法。

酚酞至无色是快滴。因为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时,盐酸先消耗氢氧化钠(碱性强),再使碳酸钠得一个氢产生碳酸氢钠,此时因为碳酸氢钠碱性较弱,酚酞已经无色了,再滴下去就要小心了,因为此时溶液PH已经小于8了(碳酸氢钠溶液应该是8)。此后就是甲基橙的显色域了。

电位滴定法是靠电极电位的突跃来指示滴定终点。在滴定到达终点前后,滴液中的待测离子浓度往往连续变化n个数量级,引起电位的突跃,被测成分的含量仍然通过消耗滴定剂的量来计算。使用不同的指示电极,电位滴定法可以进行酸碱滴定,氧化还原滴定,配合滴定和沉淀滴定。

滴定时滴定管体积读数时有误差。就是说你滴定一次读体积时已经有了误差,如果在连续滴定就会带来误差的叠加对结果不好,滴定体积一般在20毫升到25毫升比较合适,多元酸多数是弱酸,它们在溶液中分级离解。

...但是精密度一直不好,大佬们有没有什么做滴定实验的窍门

配制合适浓度的滴定溶液,配制注意称量的精确度。如果浓度配制的不合适,会有两种情况,一是才滴很少的量就到达终点,二是滴了几管才到达终点。。最佳的就是滴定二三十mL左右到达终点,过多过少都会对精度造成影响。

实验证明,在酸碱性缓冲条件下,采用0.1mL 2g/L XO和2mL 5g/L的EBT为指示剂,进行EDTA络合滴定,直接法和减差法滴定结果一致,准确度与精密度均较好,直接法更为快速简单省时。

自动电位滴定法测定结果与国标法无异,精密度达到检验要求。

电位滴定是利用溶液电位突变指示终点的滴定法。在滴定过程中,被滴定的溶液中插入连接电位计的两支电极,一支为参比电极,另一支为指标电极。与直接电位法相比,电位滴定不需要准确的测量电极电位值;因此,温度、液体接界电位的影响并不重要,其准确度优于直接电位法。

准确度是以误差大小表示的。精密度是指多次测定结果互相接近的程度,通常用偏差(算术平均偏差或标准偏差)来表示的。准确度是由系统误差与偶然误差来决定,而精密度是由偶然误差所决定。在分析过程中,准确度高,一定需要精密度高,但精密度高,却不一定准确度高,因此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先决条件。

可能感兴趣的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