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取代基的第一个原子质量越大,顺序越高;如果第一个原子相同,那么比较它们第一个原子上连接的原子的顺序;如有双键或三键,则视为 连接了2或3个相同的原子 以次序最高的官能团作为主要官能团,命名时放在最后。其他官能团,命名时顺序越低名称越靠前。
2、如果取代基的第一个原子相同,在比较与第一个原子所连接的原子时出现了歧义,此时,则只比较与取代基的第一个原子相连的原子中原子序数最大的原子的原子序数,比如氯甲基和甲酰基。
3、如有碳链取代基,根据顺序规则碳链要写在卤原子的前面;如有多种卤原子,列出次序为氟、氯、溴、碘。醚的命名以碳链较长的一端为母体,另一端和氧原子合起来作为取代基,称烃氧基。
4、条件为高温高压,催化剂)甲烷和氯气发生取代反应 CH4+Cl2→CH3Cl+HCl CH3Cl+Cl2→CH2Cl2+HCl CH2Cl2+Cl2→CHCl3+HCl CHCl3+Cl2→CCl4+HCl (条件都为光照。
5、如有碳链取代基,根据顺序规则碳链要写在卤原子的前面;如有多种卤原子,列出次序为氟、氯、溴、碘。 醚的命名以碳链较长的一端为母体,另一端和氧原子合起来作为取代基,称烃氧基。
1、给电子能力NO,而甲基的给电子效果能累积到N或者O上,所以连甲基的比不连的给电子能力强。
2、二甲氨基 氨基 羟基 甲氧基 乙酰氨基 烷基 卤素 间位定位取代基 ①定义:当苯环上己有在这类定位取代基时,再引入的其它基团主要进入它的间位,而且第二个取代基的进入比苯要难,或者说这个取代基使苯环钝化。
3、第一类定位基给电子,第二类定位基吸电子。sn1和sn2都是亲核反应,前者是先行成中间碳正离子,在亲核,后者形成中间体后再离去基团。两类定位基大致分为两类:第一类定位基;第二类定位基。
4、你好,二甲氨基属于强供电子基,其供电子效应主要来自氮原子上的孤对电子。很少有比想二甲氨基、甲氨基、氨基还强的供电子基,但是也不一定,比如氧负离子的供电子效应就很强,甚至强于这些,此外,很长的共轭链也会有很强的供电子效应。
5、、“碳正离子中间体机理”、“离子对中间体机理”和“三中心过渡态机理”四种途径进行。羰基的亲核加成:羰基是一个具有极性的官能团,由于氧原子的电负性比碳原子的电负性大,因此氧带有负电性,碳带有正电性,亲核试剂容易向带正电性的碳进攻,导致π键异裂,两个σ键形成。这就是羰基的亲核加成。
1、羧基,是有机化学中的基本酸基,所有的有机酸都可以叫羧酸,由一个碳原子、两个氧原子和一个氢原子组成,化学式-COOH.如醋酸(CH3COOH)、柠檬酸都含有羧基,这些羧基与烃基直接连接的化合物,叫作羧酸。羰基中的一个价键跟氢原子相连而组成的一价原子团,叫做醛基。
2、苯环上有三个不同取代基甲基,羟基,醛基,其命名规则为:甲基、乙基等简单烷基的“基”字可以省去。(如:1,2-二甲苯)。
3、酰基C另一边连烷氧基,为酯,酰基C另一边连氨基(或胺),为酰胺,酰基C另一边连氢,为醛基,酰基C另一边还连C,为酮另外有些比较有特色的,羰基两边都连羟基,这个是碳酸,羰基两边都连氢,这个是甲醛,羰基两边一边氢一边羟基,这个是甲酸,羰基两边都连氯,这个是光气,等等等还有很多组合。
4、如,CH3CH(CHO)CH(CH2OH)COOH,就应该命名为3-醛基-2-羟甲基丁酸。如果两个中有一个作为主链,另一个作为支链,则只能以-CHO为主链。有机物官能团的从小到大(先后)的顺序:-X,-OH,-CHO、-COOH,-COO-。
5、醛基:羰基中的一个共价键跟氢原子相连而组成的一价原子团,叫做醛基,醛基是亲水基团,因此有醛基的有机物(如乙醛等)有一定的水溶性。醛、糖醛、葡萄糖、麦芽糖等分子中都含有醛基。醛类分子中的醛基性质活泼,容易发生缩合、亲核加成反应。醛基能还原成羟甲基或氧化成羧基。
6、醛基:CHO;甲醇基应该叫羟甲基:HOCH2。看结构就能理解为什么醛基比甲醇基团要大。因为醛基碳原子连一个氢原子和两个氧原子,而甲醇基的碳原子直接连的是三个氢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