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环戊酮与甲基铜的亲核加成反应的活性顺序

1、环戊酮。环戊酮中的羰基碳原子(C=O)带有部分正电荷,使得该碳原子具有较强的亲电性,易于受到亲核试剂的攻击。环戊酮的分子结构较为平面,在亲核试剂进行攻击时,亲核试剂可以较容易地接近羰基碳原子,从而进行亲核加成反应。

2、从难到易:CDBA.因为苯乙酮可以形成部分的电子离域, 羰基碳上的亲电性最弱。而环戊酮的空间效应较之2-甲基-3-戊酮大。 而甲醛最容易。

3、丙酮。亲核加成反应是由亲核试剂进攻缺电子的原子而引起的加成反应,在反应中,羰基化合物作为亲电试剂,而亲核试剂进攻羰基碳原子。

4、加银氨溶液,只有醛反应,再加氢氧化铜溶液,只有脂肪醛反应,而苯甲醛不反应,2—戊酮是甲基酮类,能发生碘仿反应,加碘的氢氧化钠溶液,2—戊酮生成黄色沉淀,而环戊酮不反应。加托伦试剂即银氨溶液,化学式为[Ag(NH3)2]OH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是戊醛。

鉴别戊醛、苯甲醛、2-戊酮、环戊酮

1、加银氨溶液,只有醛反应,再加氢氧化铜溶液,只有脂肪醛反应,而苯甲醛不反应,2—戊酮是甲基酮类,能发生碘仿反应,加碘的氢氧化钠溶液,2—戊酮生成黄色沉淀,而环戊酮不反应。加托伦试剂即银氨溶液,化学式为[Ag(NH3)2]OH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是戊醛。

2、$分别加入银氨溶液,有银镜生成者为戊醛和苯甲醛,无现象者为2-戊酮和环戊酮;在戊醛和苯甲醛中分别加入费林试剂,有砖红色沉淀生成者为戊醛,无现象者为苯甲醛;在2-戊酮和环戊酮中加入I2/NaOH溶液,有黄色沉淀生成者为2-戊酮,无现象者为环戊酮。

3、最简单用TLC,三个物质极性不一样。爬板出来会有区别。戊醛,2-戊酮,环戊酮极性依次变小。要更精准就可以做HPLC,出峰时间时间肯定是不同的。

4、用格氏试剂,再酸化坚定。通过反应速率鉴别,快慢为2-戊酮大于 3-戊酮 大于 戊醛大于 苯甲醛 这里涉及到碳正离子的稳定性,你可以看看大学有机化学(徐昌寿版)。

环戊酮与什么反应生成3-戊酮。

1、加入碘的氢氧化钠溶液,有黄色沉淀生成的为2-戊酮和2,4-二戊酮,无黄色沉淀生成的是3-戊酮和环戊酮。2-戊酮和2,4-二戊酮加入溴水,褪色的是2,4-二戊酮,不褪色的是2-戊酮。3-戊酮和环戊酮加入饱和的亚硫酸氢钠溶液,环戊酮会析出结晶,3-戊酮不会。

2、亚硫酸氢钠能区别戊-3-酮和戊-2-酮是看沉淀物。根据查询有关的公开信息显示,先加入碘的氢氧化钠溶液,有黄色沉淀生成的为2-戊酮和2,4-二戊酮。无黄色沉淀生成的是3-戊酮和环戊酮。加入饱和的亚硫酸氢钠溶液,环戊酮会析出结晶,3-戊酮不会,有沉淀生成的是环己酮,无现象的是3-戊酮。

3、环戊酮和过氧乙酸反应有强氧化性,需现配现用。三氟过氧乙酸和3-戊酮反应如下,由于三氟甲基的强吸电子效应,进行烯烃环氧化等反应时比过氧乙酸快得多,有强氧化性,需现配现用,可由三氟乙酸酐与过氧化氢和二氯甲烷混合反应,并在冰水浴中搅拌制得。

有机化学命名题

这题可以命名为(Z)-1-氯-1-溴丙烯。通常在碳碳双键连接的基团中,较优基团位于同一侧的是z型,较优基团位于异侧的是E型。这题左边碳原子上的连的是氯原子和溴原子,溴的相对原子质量大于氯,所以溴是较优基团,右边碳原子上连的是甲基和氢,碳的相对原子质量大于氢,所以甲基是较优基团。

首先是看Z,也就是说优势取代基在同一侧,看这几个结构的双键,除了D以外,其他都符合。然后是5号位的立体构型判断,其中A是R构型,B是S构型,C是S构型。所以B和C是对的。

当有机化合物含有多个官能团时,要以最优先的官能团为主官能团,其他官能团作为取代基。因为氨基比卤原子比烷基优所以氨基是主官能团。卤原子和甲基作为取代基。因逆时针甲基位次最低氯位次不变所以逆时针编号。因甲基比氯优先次序低所以命名时先列出甲基再列出氯最后列出主体加官能团。

从靠近三键的开始数,由于第二个碳上没有氢可失去,因此叫做“2-丙炔基”,”1-丙炔基“通常直接叫丙炔基 为 :—C≡C-CH3 第二题的表达式有问题,乙烯基连得碳上没有可取代位。

根据IUPAC系统命名规则:首先当有多取代基时应按位置编号由小到大依次排列,原题中第一个名称 4-甲基-3-乙基己烷是错误的,要说也只能说为:3-乙基-4-甲基己烷。

甲基环戊酮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