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油酸,一种常见的脂肪酸,其纯品呈无色油状液体,带有动物油或植物油的香气。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颜色可能会逐渐加深,工业生产中的油酸呈现出黄色到红色的油状外观,带有猪油的气味。其物理性质较为特殊,熔点为13℃,沸点则在350-360℃之间,相对密度大约为0.8935(20/4℃),折射率为4582,闪点高达372℃。
2、油酸中的羧基使其能够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相应的盐类。例如,与氢氧化钠反应可以生成油酸钠,这是一种易溶于水的盐。尽管油酸在常温下呈现为固体状态,且在水中的溶解度较低,但这并不妨碍其与碱进行中和反应。当遇到强碱时,油酸可以转化为油酸钠,进而溶于水。
3、纯油酸是一种无色油状液体,具有动物油或植物油的香气,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会逐渐变深。工业制造的油酸呈黄色至红色,带有猪油的气味。其特性包括熔点13℃,沸点在350-360℃之间,相对密度0.8935(在20/4℃条件下),折射率为4582,闪点高达372℃。
4、化学性质:油酸是一种化学物质,具有较为稳定的性质,无需氢化也可以长久保存。营养学意义:在营养学上,油酸被称为“安全脂肪酸”,是植物油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花生和橄榄中含量较为丰富。
5、物理性质:纯油酸为无色油状液体,具有动物油或植物油的气味。工业品则可能为黄色或红色油状液体,带有猪油气味。久置空气中,油酸的颜色会逐渐变深。来源:油酸主要来源于自然界,以甘油酯的形式存在于动植物油脂中。通过特定的化学处理,如皂化、酸化分离,可以从高油酸含量的油脂中提取出油酸。
1、综上所述,油酸乙酯的沸点在190℃至220℃之间,这一数据受多种因素影响。需要指出的是,具体的沸点数值应通过实验测定来确定。
2、~208度。通过搜索油酸乙酯特性可知,油酸乙酯是无色至淡黄色透明油状液体,密度为0.872g/cm,沸点达到了205~208度。油酸乙酯主要用于润滑剂、抗水剂、树脂韧化剂、表面活性剂、药用辅料,增塑剂和软膏基质和其他有机化学品的制备,也用作香料。
3、【外观】无色至淡黄色透明油状液体,【沸点】207℃(7kpa)【密度】0.8720 g/cm(20℃)【溶解性能】不溶于水,易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

纯油酸是一种无色油状液体,具有动物油或植物油的香气,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会逐渐变深。工业制造的油酸呈黄色至红色,带有猪油的气味。其特性包括熔点13℃,沸点在350-360℃之间,相对密度0.8935(在20/4℃条件下),折射率为4582,闪点高达372℃。
在技术指标方面,油酸的冻点测试结果表明其在13℃以下不会凝固,具有良好的低温性能。碘值和皂化值都达到了118 gl2/100g和200 mg KOH/g,这些数值显示出油酸的纯度和其在皂化反应中的表现。酸值同样为200 mg KOH/g,反映了其酸性成分的含量。
在英语中,OA是一个常见的缩写,其全称为 Oleic Acid,中文翻译为“油酸”。这个缩写词主要应用于医学领域,特别是在英国医学中,其流行度达到了506。它代表的是一种天然存在于脂肪和油脂中的甘油酯,尤其在橄榄果肉油中,油酸作为主要的不饱和脂肪酸占据了70.4%的比例。
棕榈酸PA和油酸OA可以通过诱导肝细胞系HepG2和LO2建立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细胞损伤模型。具体信息如下:棕榈酸PA的作用:对HepG2细胞:0.25 mmol/L的PA能显著导致HepG2细胞脂质积累和细胞损伤。对LO2细胞:相同浓度的PA对LO2细胞的影响相对较小。炎症反应:在PA处理下,两种细胞系均表现出炎症反应。
可以降低树脂颗粒成型熔融黏度,改进流动性。【外观】 白色结晶 【熔点】℃ 72~77。【闪电】℃ 210 【密度】d40.815,【溶解性能】 不能溶于水,可溶于乙醇、乙醚、丙酮等有机溶剂。
油酸,化学式为C17H33COOH,是一种不饱和脂肪酸。其分子结构中包含一个碳碳双键,这使得油酸具有独特的化学性质。它能够与高锰酸钾和溴水发生反应,导致这些物质褪色,同时还可发生加成反应和酯化反应。油酸中的羧基使其能够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相应的盐类。例如,与氢氧化钠反应可以生成油酸钠,这是一种易溶于水的盐。
油酸,一种常见的脂肪酸,其纯品呈无色油状液体,带有动物油或植物油的香气。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颜色可能会逐渐加深,工业生产中的油酸呈现出黄色到红色的油状外观,带有猪油的气味。
油酸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容易溶于乙醇、乙醚和氯仿等有机溶剂,但不溶于水。它具有易燃性,遇碱会皂化成白色柔软固体。在高温下,油酸容易氧化、聚合或分解,且无毒。与硝酸反应时,油酸会异构化为反式异构体,氢化后则转变为硬脂酸,通过高锰酸钾氧化,能生成正壬酸和壬二酸的混合物。
油酸,浅黄色透明液体,熔点14℃,比重0.8905,不溶于水,溶于乙醇、汽油等有机溶剂。在工业中,油酸氢化后转变为硬脂酸,展现出有机羧酸的一般化学性质与不饱和双键的化学性能。工业级油酸呈现淡黄色至棕红色,有猪油气味,空气暴露下颜色可能加深。油酸在多个领域应用广泛。
油酸乙酯是一种无色或淡黄色澄清液体。在水中几乎不互溶,但可以与乙醇、二氯甲烷或石油醚(40-60℃)互溶。它的相对密度(根据中国药典2010年版第二部附录Ⅵ A)在0.866~0.874之间。折光率(根据中国药典2010年版第二部附录Ⅵ F)在25℃时为443~450。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ibutylphthalate),棕榈酸乙酯(ethyl palmitate),带状网翼藻醇(zonarol),2-单亚油酸甘油酯(2-monolinolein),油酸乙酯(ethy-loleate),棕榈酸十四醇酯tetradecylplamitate)[14],还含商陆多糖I[15]和植物致丝裂素(phytomoitogen)[16]。
亚油酸作为临床上市制剂早已问世,如:益寿宁、脉通(国外商品名“Beniol”)、心脉乐、血脂平、延寿宁等药剂的主要成分是亚油酸或亚油酸乙酯,在医学上显示出重要的医疗和保健价值。红花跌打丸、红花麝香丸、冠心片、冠心苏合片及冠心通脉灵等都已纳入全国医药产品目录。
1、下午好,油酸乙酯是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它属于HLB值很低的w/o型油包水,一般是配合非离子的如NP、OP和吐温80等聚氧乙烯醚或者阴离子的FMES、SBDS等钠盐使用,禁忌与强酸和强碱配伍。原理无非是改变水和油两者之间定向排列的斥力结构形成稳定乳浊体系,它和吐温80、单硬脂酸甘油酯相似,都是以降低水中的表面张力为主的,请酌情参考。
2、作为表面活性剂主要是用于形成乳浊液,恰好与破乳剂的作用相反。破坏乳化作用的药剂成为破乳剂。常见的非离子形破乳剂主要有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十八醇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聚醚等,主要是一些聚合物,而油酸乙酯是小分子化合五,不能起到破乳效果。
3、种类不同。亚油酸乙酯为复方制剂。油酸乙酯,一种脂肪酸。作用不同。亚油酸乙酯是一种无色至淡黄色油状液体,具有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和血脂的作用,主要用作制药原料,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