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刻度是ml吧。 表观密度,体积密度我不知道定义。我知道我们专业上有叫真密度、视密度。你自己找下跟你专业叫法的关系吧。 体积630-452=178ml 干重:482g 则真密度:482/178=71g/ml=71*10^3kg/m^3。 表观密度是不是视密度,根松散系数有关,真密度除以松散系数就是视密度。
2、小块岩石质量是m=27克,小岩石体积是 V=90-80=10毫升 得岩石密度是 ρ=m / V=27 / 10=7克 / 毫升=7克 / 立方厘米=7*10^3 千克 / 立方米 因不知大岩石体积,故不能得知大岩石的质量。
3、分)小明同学用托盘天平和量筒测量石块的密度,实验步骤如下: A.用细线将石块拴好,轻轻放入量筒内的水中,测出水和石块的总体积V总。 B.计算石块的密度。 C.往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测出水的体积V水。 D.用天平称出石块的质量m。 (1)上述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 。
4、×10 3 。 试题分析:由图甲知,指针左偏,所以应将平衡螺母向右移动使天平平衡。由图乙知,标尺的分度值为0.2g,天平的读数等于砝码的质量加上游码的示数,所以岩石的质量为74g。由图丙知,水的体积为60ml,水和岩石的总体积为80ml,则岩石的体积为20cm 3 。该岩石的密度为 。
5、根松散系数有关,真密度除以松散系数就是视密度。松散系数与颗粒大小有关,10mm一块的,大约6(自己查下)吧。视密度就是71/6=70*10^3kg/m^3 吸水后的真密度:487/178=74*10^3kg/m^3。吸水率:487-482=5g,5/482=037%(每百克吸水037克)从结果看这是石英岩。

1、零刻度线上 平衡螺母 (2)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右移 (3)74 (4)20(5)87 试题分析:(1)使用托盘天平时,应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测量前,先把游码放在称量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上,然后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对准分度标尺的中央刻度线。
2、×10 3 。 试题分析:由图甲知,指针左偏,所以应将平衡螺母向右移动使天平平衡。由图乙知,标尺的分度值为0.2g,天平的读数等于砝码的质量加上游码的示数,所以岩石的质量为74g。由图丙知,水的体积为60ml,水和岩石的总体积为80ml,则岩石的体积为20cm 3 。该岩石的密度为 。
3、分)小明同学用托盘天平和量筒测量石块的密度,实验步骤如下: A.用细线将石块拴好,轻轻放入量筒内的水中,测出水和石块的总体积V总。 B.计算石块的密度。 C.往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测出水的体积V水。 D.用天平称出石块的质量m。 (1)上述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 。
4、=m糖*(L2-L0)/ρ水(L1-L0)-m糖*(L3-L0)/ρ水(L1-L0)=m糖*(L2-L3)/ρ水(L1-L0)根据 ρ石=m石/V石 计算出矿石的密度。
已知:G=100X10=1000N;视重G`=60X10=600N;求:密度p 解:岩石在水中所受的浮力F=G=G`=1000-600=400N;根据F=V排p水g,V排=F/p水g=400/1X10^3X10=4X10^-2立方米;V石=V排=4X10^-2立方米,m石=100千克;p石=m石/V石=100/4X10^-2=5X10^3千克/立方米。
蜡封法适用于一切软硬岩石。选取边长为4~6cm的近似立方体的岩石试样,置于烘箱中于105~110℃温度下烘干24h,然后放人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后称质量。用丝线缚住试样,置于刚过熔点的石蜡中1~2s,使试样表面均匀涂上一层蜡膜。将蜡封的试样置于水中称质量,然后擦干表面水分,在空气中称质量。
用弹簧测力计测一物块,其重为8N,若把物块的一半浸没于水中,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84N。
体积为10dm3的实心铁块重为764N,浸没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664N,它 在水中时上表面受到水的压力为290N,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力为388N,试用三种方法求出 这个实心铁块所受浮力的大小。
*1000*10*V物=17 v=0.001 0.001*密度=7kg 密度=7*1000kg/m3 F浮=0.8*1000*10*0.001=8N 27N-8N=19N 0.01*1*1000*10=100N 沉底。密度大于水。
依据试样制备应遵循的原则,要从样品中取出少量能够代表其组成的试样。首先需要考虑决定样品最低可靠质量的因素,这些因素包括: (1)样品粒度:颗粒愈大,样品的最低可靠质量愈大。 (2)样品密度:密度愈大,样品的最低可靠质量愈大。 (3)被测组分含量:含量愈小,样品的最低可靠质量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