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甲基苯胺毒理学资料

1、急性毒性:LD50:1410 mg/kg(大鼠经口);1770 mg/kg(兔经皮) 。中毒机制:与苯胺相似,但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可能更为显著。是强烈的高铁血红蛋白形成剂,有溶血作用。经皮吸收会产生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皮肤接触可发生溃疡。长期大量接触也可致肝损害。

2、急性毒性评估如下:对于大鼠,经口摄入的致死剂量(LD50)为1410毫克/千克;而对于兔类,经皮暴露的LD50为1770毫克/千克。该物质的毒性机制与苯胺相似,但表现出更强烈的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它是一种高度的高铁血红蛋白形成剂,可能导致溶血。

3、NN-二甲基苯胺的环境危害主要体现在健康危害与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两个方面。首先,NN-二甲基苯胺通过吸入、食入、经皮吸收的方式侵入人体。其健康危害与苯胺相似,但毒性较弱,皮肤接触可能导致溃疡。吸收后,其会引起高铁血红蛋白形成,导致发绀现象。

二甲基苯胺基本信息

二甲基苯胺是一种化学物质,其在中国的名称是二甲基苯胺,在化学界还有一个别名,即N,N-二甲基苯胺。

N-(1-乙基丙基)-3,4-二甲基苯胺是一种化合物,具有特定的化学名称,中文名称为N-(1-乙基丙基)-3,4-二甲基苯胺。

-二甲基苯胺是一种有机化合物,以其独特的化学结构和命名方式被广泛认知。它的中文名称为2,6-二甲基苯胺,又可以被称作2-氨基间二甲苯、邻二甲基苯胺、2,6-二甲苯胺以及2,6-二甲代苯胺,体现了其在化学反应中可能的不同用途和位置。

稳定性:4-氨基-N,N-二甲基苯胺是稳定的,但需要注意的是,它不与酸氯化物、酸酐、强酸或强氧化剂兼容,并且具有可燃性,因此在使用时需谨慎处理。CAS数据库编码:它的化学物质信息在CAS数据库中对应的编号为99-98-9。

呃,这个是违禁品,因为它能与许多的呃其他物品发生化学反应,南城,二砷有毒的气体。

N-(1-乙基丙基)-3,4-二甲基苯胺基本信息

1、N-(1-乙基丙基)-3,4-二甲基苯胺是一种化合物,具有特定的化学名称,中文名称为N-(1-乙基丙基)-3,4-二甲基苯胺。

2、其别名包括施田补、二甲戊乐灵,化学名为N-(1-乙基丙基)-2,6-二硝基-3,4-二甲基苯胺,也有被称为菜草灵、施田补、胺硝草、二甲戊乐灵、N-(1-乙基丙基)-3,4-二甲基-2,6-二硝基苯胺。化学式为C13H19N3O4,分子量为2831。

3、化学名称:N-(1-乙基丙基)-2,6-二硝基-3,4-二甲基苯胺 主要理化性质:纯品为橙色晶状固体。熔点54~58℃,蒸馏时分解,蒸气压00-3Pa(25℃),相对密度19(25℃),Kow152000,水中溶解度0.3mg/L(20℃),易溶于丙酮、二甲苯、苯、甲苯、氯仿、二氯甲烷,微溶于石油醚和汽油。

4、二甲戊灵,化学名称为N-(1-乙基丙基)-2,6-二硝基-3,4-二甲基苯胺,是一种苯胺类除草剂。它是桔黄色结晶固体,对人畜低毒,对鸟类、蜜蜂低毒。 常用的二甲戊灵剂型为33%二甲戊灵乳油。它适用于多种旱田及水稻旱育秧田,能有效防除一年生禾本科杂草、部分阔叶杂草和莎草。

24一二甲基苯胺
回顶部